高職數學教育改革新路徑
時間:2022-11-30 09:34:15
導語:高職數學教育改革新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當今社會正處于高新技術迅猛發展時期,特別是德國工業4.0概念的提出,它意味著工業化第四次革命的即將來臨。這種形勢下表明現代社會迫切需要能適應社會變化,敏銳捕捉有效信息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1]。“互聯網+”時代更應加強技能技術人才的綜合素質培養。未來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的不是簡單技能型“藍領”,而是具備“關鍵能力”的“銀領”。數學教育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一個重要載體,而長期以來,數學教育以其特定的內涵和模式在教育人、發展人的素質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高職院校以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為宗旨,合格的高職畢業生理應在理論水平上高于中職學生,在實踐操作能力上強過普通高校本科生。而高等數學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空間想象力、敏銳發現問題,科學思考問題,有效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方面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等方面都有其他課程無法替代的地位。高等數學教育為學生后續課程的學習及就業后走上社會的持續性發展和終身學習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二、高職數學教育的現狀
在高職學校的教學中,數學課程既是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也是一門重要的文化課,但由于各種客觀因素的影響,很多教師對數學課程重要性的認識還不夠,導致高數教育在高職院校的教學狀況并不樂觀。主要表現在學生不愛學、教師不好教、課程邊緣化。至此,高職教育改革勢在必行。(一)高職數學教育邊緣化。在快餐文化的影響下,很多人對高職教育培養目標定位過于低層級或不自覺矮化。簡單地認為,高職培養的人才僅僅是操作工,只要學專業技能,加強專業實踐,其他課程靠邊站,基礎課程就該為專業課程讓路。對于文化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都不太重視,認為這些課程沒用。所以高數課程也是一減再減,課時一縮再縮,內容少了又少,已經被邊緣化[2]。(二)高職學生數學基礎差異大。隨著高職教育的發展,高職生源呈現多元化,學生數學基礎差異性增大。既有中職考上高職,也有普高考到高職,既有春季的考生又有秋季的考生,既有文科生也有理科生,還有生源的地域差異,數學基礎也有差異。并且大班制教學形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教學難度。(三)與專業融合度不夠。在高數的教學內容上成了普通高校高數的壓縮版和中職數學的擴充版。沒有針對高職的特點,對教學內容進行改革,未能將專業需求和學生需求結合。所以,學生不愛聽,教師教不好。(四)高職教師教學方法陳舊。在高職學校,基礎課教師往往難出顯性教學成果。特別在課程邊緣化的境地,教師授課的積極性也受到影響。另外,教師墨守成規,教學方式落后,教學方法一成不變也造成了惡性循環。
三、高職數學教育改革的舉措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要把改革創新作為教育發展的強大動力。要以體制機制改革為重點,鼓勵學校大膽探索和試驗,加快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步伐,改革教學內容、方法、手段,建設現代學校制度。”培養造就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創新人才,成為新形勢下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3]。構建創新人才培養體系,不僅要更新人才培養觀念,優化教學模式,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更要加強基礎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改革與建設,提高教學質量,為創新人才培養奠定堅實的基礎。在數學課程的改革與建設中,要突出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更新教學內容,優化課程體系,改革與創新教學方法。同時,積極推進與強化基于信息技術平臺的優質課程教學資源建設與共享,適應各類創新人才培養的2017年10月要求。造成目前高等數學教育困境的因素有很多,而教師是最關鍵的因素。因為,教材選用、教法實施、與專業結合的緊密度等問題的實施者都是教師。所以,應從教師的素質培養、知識結構的優化、教學觀念的轉變入手,創新高職數學教育的新策略,提出全面改革高職數學教育的新路徑,打破當前高職數學教育的困境,為提高高職數學教育水平及效果提供有效對策。(一)教師應當是教育改革的先鋒者。高數教學的執行者是教師,因此,教師專業素質的提升、教師綜合素養的培養、教師知識結構的優化、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都可能成為改革高職數學教育的新策略,成為全面提升高職數學教學效果的新路徑,為打破高職數學教育的當前困境,提高高職數學教育水平及效果提供有效對策。教師應勇于突破自我,全面提升自身的素養[4]。1.提高教師素養。教師是教學的執行者、實施者,也是教學主體(學生)的引導者。教師素養的提高對教學的順利開展和有效實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應具備高數專業素養,同時,具備文化素養,熟悉應用心理學、教育學原理;能運用通俗易懂的教學語言,具備親和的教學態度,并能在課堂教學中體現人文精神。2.轉變教師觀念。教師不僅是講授者,更像是一個演員,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或主持人。學生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對象,而是整個知識傳播的中心。“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早已過時,教師若是故步自封、停步不前,則注定會被淘汰。教師應成為教育改革的先行者,主動探索教學改革途徑,緊跟時代步伐,把現代先進的技術引進課堂,為提高課堂效率服務。3.優化教師專業結構。目前,大多高數教師是數學理科專業畢業,對高職院校中的諸多專業不了解,對其專業需求更是了解甚少。所以,高職院校可以大膽引進混合型人才擔任高數教師。他們不但具備數學素養,還清楚專業的特定需求,能更好地把握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方法[5]。比如,廈門南洋職業學院教師在本科階段專攻數學,之后繼續攻讀軟件技術碩士或管理學碩士。交叉學科型教師具備更強的教學能力,具備更開闊的專業視野和更強的教學設計能力,更受學生的歡迎。(二)強化與專業學科的融合。高職數學教育區別于中職數學教學和普通高校的數學教學。高職教育與國民經濟發展匹配度更高,是更多學生愿意加入的一種“實用”教育類型。而高職數學教育應與高職的專業學習緊密聯系。根據各專業的不同需求設置教學內容。(三)增設數學實驗課。數學課較為抽象,具象性不足。而開設數學實驗課,安裝使用Mathematica數學軟件,可以彌補這一缺陷,利用科技進步帶來的便利,提高課堂效率。(四)靈活處理教學內容。不必過分追求高數教學體系的完整性。可根據專業需要適當刪減,體現高等數學知識的“必需”“夠用”的原則。(五)改進教學環境。改進教學環境,可適當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PPT課件,改善教學方法。將現代信息技術引進課堂,使得高數教學具備聲形圖像。這樣既可提高教學效率也可改善教學質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可過度依賴多媒體,杜絕“零板書”“PPT”教師[6]。
四、高職數學教育改革的成效———以廈門南洋職業學院為例
廈門南洋職業學院辦學至今近二十年,數學教研室全體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進行了不斷探討、摸索和研究,積累了一些經驗。同時,也取得了一定成效。第一,全體教師都在本學科的基礎上再深造其他學科,擴展和融合其他學科專業知識,打破單一學科的局限。如本科數學+軟件技術碩士、本科數學+管理學碩士,或者參加其他學科的專業培訓。第二,全體教師深度訪談二級學院的學科帶頭人和專業骨干教師,全面學習不同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深入了解高數學科在專業培養中所處的地位,并加強對專業學習的具體應用。打破基礎課和專業課的學科分離,基礎課教師和專業課教師的獨自教學行為。第三,自編工科類和經管類高數教材。近些年出版了《高等應用數學》和《經濟數學》兩本教材。《高等應用數學》主要適用于機電、模具、建工、物聯網等工科類專業,而《經濟數學》主要適用于國際經濟與貿易、會計電算化、工商管理等經濟管理類專業。教師把握教材內容寬度和深度,突出了高等數學在各自專業中的實際運用。第四,教師授課以板書為主,多媒體課件為輔。這種方式主要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內化的程度。第五,靈活的學科考核方式。考核方式分為形成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主要考查學生的學習態度、出勤情況和克服困難、堅持不懈的品質;終結性考核主要考查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習成效,主要體現在期末卷面成績[7]。
總之,高職數學教育改革是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內容,應以提高質量為根本,優化專業結構,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面對當前已經取得的成效,高校還要高度重視職業數學教育改革發展工作,不斷深化改革,這樣才能全面提升高職院校的整體辦學水平,提高高等職業教育質量。
作者:賴滿瑢 單位:廈門南洋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程友元,李碧芬.高職學院數學教學現狀分析及對策建議[J].價值工程,2013(2):267-268.
[2]蔣文姣.基于學生能力與素質培養基礎之上的高職數學教學改革策略[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25):48-49.
[3]程其勇.淺談高職數學教學中的創新教育[J].職業教育,2013(12):75.
[4]潘國英.淺析高職數學教學現狀及改革策略[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8):142-143.
[5]劉愛華.高職數學教學改革探討[J].教育探索,2011(11):54-56.
[6]王鵬.引入“探究”,培養高職生數學創新思維[J].考試周刊,2014(93):67.
[7]王淑芳.高職院校高等數學教學探索[J],中國成人教育,2014(1):101-103.
- 上一篇:中等職業教育改革新思考和突破
- 下一篇:商務英語教學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