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職業技術教育改革與發展探究
時間:2022-10-19 03:25:15
導語:現代職業技術教育改革與發展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我國的職業技術教育,目前處于轉型的關鍵時期。國家對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呼喚職業技術教育進行一系列改革。我們要借鑒發達國家職業教育的成功經驗,制定適合我國國情的改革措施,使我國的職業教育滿足社會的發展規律,呼應“中國制造2025”,為國家和企業培養優秀合格的人才。
【關鍵詞】現代職業教育;改革;發展
自“十一五”規劃實施以來,我國職業技術教育發展迅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一批又一批職業技能人才,在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職業技術教育也面臨著一系列改革,傳統的辦學制度和教學方法已不能滿足時代對技能人才的要求。如何使職業技術教育取得長久和良性的發展;如何使職業技術教育培養出來的人才滿足企業和社會的要求,是每一位職業教育工作者應該思考的問題。我國職業技術教育起步較晚,世界上一些發達國家的職業技術教育有很多成功的經驗供我們學習和借鑒。如美國的“社區學院”、新加坡的“教學工廠”,還有澳大利亞的“雙元制”職業教育等等。通過學習這些成功的職業技術教育辦學模式,結合我國的國情和實際辦學情況進行職業技術教育改革是必要可行的。
一、校企合作深入推進,產教融合落入實處
職業教育學校應加強和生產企業與管理部門的聯系,加強校企合作。使校企雙方在資源利用、技術開發和轉化、師資培訓等方面深度融合。雖然目前很多職業院校都在進行校企合作培養,但大部分的合作無論是在時間、場地、效率層面都是不夠的。通過對發達國家職業技術教育進行分析,發現他們無不是進行深度的校企合作和產教深度融合。如德國的奔馳汽車公司最新研制出來的產品就是放在職業院校的操場上,是職業院校的學生最先看到的。教師也是企業的工程師和技術人員,將最新的科技通過實物現場講解給學生,并告訴學生這個汽車可能就是你們將來要接觸的,參與生產、維護和設計的。這樣的職業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不但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高,能夠掌握最新的技術水平,并且能夠很快勝任工作崗位,為社會發展做出貢獻。我國職業技術教育在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方面也作出了探討和實踐。很多職業院校都和相關企業開展了校企合作,但是合作的面還不夠寬,合作的程度還不夠深。究其原因是因為中國的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是校方熱、企業冷的局面。
企業在校企合作中無“利”可圖。他們需要提供人力、物力、場地等條件,但回報不能和付出成正比。因此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積極性不高。企業的本質就是利潤的最大化,這是無可厚非的,也是國家整體收入實現最大化,國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必要條件。因此政府和行業應在校企合作中牽線搭橋,出臺政策為合作企業開綠燈。如減免稅收、資金扶持等。單純靠自覺性、靠認識是遠遠不夠的。鼓勵企業技術人員到職業院校兼職教學,鼓勵企業和職業院校合作辦學。提高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積極性,鼓勵職業院校教師深入企業鍛煉。企業是最接近最新的技術和科技的場所,最新的設計理念也需要在企業實施和完成。職業院校是為企業和社會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的場所,因此職業教育改革的第一步就是深入推進校企合作,使產教融合落入實處。
二、師資隊五建設和培訓體系改革
職業院校擔負著為企業和社會培養高端技能人才的責任。教師的整體水平決定著人才培養的質量。因此師資隊伍建設是職業教育發展的重中之重。定期對教師進行培訓也是必要的措施。教師除了日常教學以外,必須加強和企業的聯系,掌握行業技術和技能的最新發展信息,并使教學內容與之同步。縱觀發達國家職業院校的師資隊伍,除了嚴格的考核制度外,均有企業工程師擔任授課教師。教師每年都要到企業進行學習最新的科技和技術。這樣學生學到的都是最新的技術和知識,一畢業馬上能勝任工作崗位。我國職業院校的師資隊伍整體學識水平不低于發達國家,但對新技術新知識的學習渠道卻很少。現有的培訓體系也存在局限性。目前職業院校鼓勵教師下企業鍛煉,但效果并不理想。因為第一時間短;第二企業并不會派專人對教師進行培訓。目前的教師培訓班也有很多,種類也很豐富,但大部分的培訓無論是在時間、場地、效率層面都是不夠的。而且目前的培訓都是理論培訓占多數,實踐培訓非常少。究其原因,仍是產教融合度不高,因此職業院校教師應實行下企業輪崗制,每位教師五年內應有一年的時間在企業鍛煉。企業必須提供專人、專門設備對教師進行培養。政府也要起協調作用。各種培訓班也要延長時間,增加實踐動手環節,而不是目前的以理論培訓為主。香港規定教師五年內必須進行一次培訓,而且培訓單位必須全力支持,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諉。如何讓企業提高教師培訓的積極性是政府和學校應該思考的問題。企業應以國家發展和民族進步為己任,協助國家職業教育的發展,共同培養高端技能性人才。因為職業院校培養人才最終也是為企業和國家所用。
三、職業院校“嚴進寬出”制度改革
目前我國職業教育采取的是“嚴進寬出”的制度。學生入校需要通過高考等比較嚴格的篩選,這是很好的措施,可以保證人才培養的基礎質量。但一旦進入學校,要拿到畢業證相比入學時就容易多了。因此,大部分學生能夠順利畢業,即使在校期間學習并不認真,職業院校的學生大部分是剛剛成年,而職業院校的學習又和本科一樣是自主開放的。學生自制力較差,學習主動性不強,尤其是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每個學生都有一部甚至多部手機,網絡化、信息化的世界對學生吸引力太大,而學習知識的過程又是艱難,甚至枯燥無味的,強大的反差使大部分學生上課時不能集中注意力投入學習,甚至有些同學上課只帶手機,不帶書本。究其深層原因就是職業院校“寬出”的制度,因此政府應出臺政策減輕職業院校招生就業壓力,嚴格考核學生學習效果。對于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效果不理想的學生遲發、不發畢業證,使學生能夠端正學習態度主動學習。
四、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目前很多職業院校的很多專業都開設有技能班,即中高職銜接班,為學生的提升和發展鋪路搭橋,打通了中高職成長通道,這是很值得鼓勵的。但目前的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與普通高等學校進來的學生大同小異,幾乎無差別,這是不利于學生發展的,因為中職學生在校期間已經學習過大部分高職院校同專業的課程,進入高職院校再重新學一遍,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不高,也不利于學生的提升和發展。因此高職院校應加強和中職院校的溝通和交流,雙方一起分析和探討,總結出有利于學生發展的、適合中高職銜接的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如去掉重復的課程或改變教學內容。中職學生在校期間已經經過一定的技能培養,他們已具備一定的實踐動手操作能力。但他們的理論基礎知識較薄弱;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欠缺;創新潛力不足。因此應應著重加強培養他們的分析和創新能力,改變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為他們長遠持續的發展打基礎。
結論
我國的職業教育,目前處于轉型的關鍵時期,國家對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呼喚職業教育進行一系列改革,我們要借鑒發達國家職業教育的成功經驗,制定適合我國國情的改革措施。使我國的職業教育滿足社會的發展規律,呼應“中國制造2025”,為國家和企業培養優秀合格的人才,使我國從職教大國變為職教強國,使我國的制造業躋身世界強國行列。
參考文獻:
[1]段偉偉.探索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基本路徑[J].中國培訓,2016(18).
[2]晨鐘.讓職校學生也有人生出彩機會[J].農村.農業.農民(A版),2014(07).
[3]高明.以轉型發展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J].教育與職業,2017(08).
[4]徐健.構建以學制分段銜接為載體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試點的研究——以江蘇省南通市為例[J].江蘇教育研究,2013(27).
[5]王衛平.淺談職業教育中政府和企業作用的發揮[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1(16).
作者:谷玉玲 單位: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
- 上一篇:高校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研究
- 下一篇:郵政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