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非智力因素培養論文
時間:2022-05-25 10:49:00
導語:學生非智力因素培養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生要進行有效地學習,不僅需要有良好的智力因素,而且還需要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我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潘菽指出:任何知識的學習過程,都包含著一系列復雜的心理活動的過程。其中一類是有關認知活動本身的,如感覺、知覺、記憶、想象與思維,另一類是有關學習積極性的,如注意、情感、情緒、意志等。前者直接涉及到學習本身的是智力因素,后者是與個性心理特征和學習動機密切相關的,實際上指非智力因素。美國的心理學家韋克斯勒也認為:人的一般智力不能簡單地等同智慧能力之和,還應該包括非智力因素。因此,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不僅取決于其智力水平的高低,也就是IQ值的大小,而且取決于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克服困難的堅持性,良好的學習情感,頑強的學習意志和期望成功的愿望。我們經常發現這樣一種現象:班級中有個別的學生平時上課不太用功,下課又總是滿頭大汗,作業也是信手拈來。其他同學還在埋頭作業時,他卻拿著球到操場上龍騰虎躍去了??墒敲看慰荚嚕煽冇挚偸敲星懊?。我想究其原因,并不是因為他們有著獨特的學習天賦,他們除了能領會知識要點外,更主要的是有著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然而,這種非智力因素并不是與生俱來的,它需要有一個教育、培養、強化、發展的過程。那么,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呢?我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
(—)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
在非智力因素中,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心理動因,是激發學生智力活動的動力。贊可夫在《和教師的談話》中指出:“為了在教學上取得理想的結果,單是指導學生的腦力活動是不夠的,還必須在他身上樹立起掌握知識的志向,即創造學習的誘因。人們通常把促使人去活動的原因稱之為動機,動機可以把人的精神力量發動起來。”這句話有力地說明了動機在學習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三國時,劉備樂不思蜀,是因為劉備迷戀眼前的所有,喪失諸葛亮指點的強國富民的動機。后來,幸虧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傳錦囊妙計給趙子龍,曉以大義,才將劉備接了回去。所以說,人對做每件事情(包括學習也一樣)都要有一個目標,有一種動機,這樣才能有動力,朝奮斗的目標努力。
(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學生的求知欲
“興趣是積極探索某種事物或進行某種活動的傾向”,它是求知的起點,是思維培養和能力提高的內在動力,是激發創造思維、開發智力的催化劑,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教師不僅要準確地、藝術地傳授知識,而且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的心理活動指向集中到“知識王國”里來。興趣的發展有三個層次,從“有趣”開始,產生“樂趣”,然后向“志趣”發展。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呢,我認為從三個方面著手。(1)利用游戲,寓教于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是形象思維強于抽象思維,本性活潑、好動,對新奇事物往往具有好奇心。在教學中利用游戲等活動,設法激起學生的好奇心,誘發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完表內乘除法后,我們可以設計這樣一道題目:在黑板上不出聲地寫出幾個數:12、6、4、8、2、3、18,這些看似漫無主題的數,吸引住了學生的注意力。他們會想:咦!這些數有什么用處?老師寫這些數干什么?問號一個接著一個地出現在學生的腦海里。然后老師告訴學生:用這些數組成乘法或除法算式,要求積和商也必須是所給的數,你能組成多少道算式?比一比,看誰想得最多?這樣,學生就會積極動腦,人人都想爭第一,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2)質疑問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譬如在教完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后問學生:周長相等的長方形和正方形,它們的面積也相等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問題一提出,就在學生中引起激烈的爭論。眾說紛紜,各盡所能,方法各不相同。有的從畫圖、測量、計算的方法入手;有的先假設數據然后計算,利用假設法來計算。大家各顯“神通”,最后得出“周長相等的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正方形大”的結論。學生在學習中自我發現,又進一步增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探索精神,學習興趣也就更濃了。(3)探索、提示數學內在的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數學是一門內容十分豐富的美學。我們時常設計適當的數學內容,帶領學生步入數學的百花園中,發掘、欣賞數學的內在美,從而使學生有更大的興趣,自我去探索數學的奧秘。除此之外,教師教學語言的形象性,教學形式的多樣性,教學手段的新穎性,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三)發展學生的學習情感,提高學生的學習效能
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現代教育家斯賓塞強調: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讓一切教育帶有樂趣。心理學證明,情感不僅有傾向性,而且有效能性,凡是能激發一個人的實際行動的情感都是有效能的情感。學生一旦有了對學習的情感,就會愉快地學習,可以消除緊張,抑制疲勞,保持高度的興趣和旺盛的精力,使內心世界變得開朗,從而有效地改善學生的感知、記憶、想象、思維和實際能力。從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角度看,說明了兩者之間是相相輔相承的。
(四)鍛煉學生的學習意志,促使學生努力學習
學好知識不是輕而易舉的,它需要堅強的意志、頑強的毅力和百折不撓的精神。在教學時,我們要注意啟發式的教學原則,把問題留給學生,多給學生練習的機會,讓學生在課堂問答及練習中經受鍛煉?;蛘邉撛O情景,使學生意識到學習的道路上也會有坑坑洼洼,只有接受磨練才能成才。從而培養學生一股鉆勁,一種不達目的不罷休的、頑強的毅力,也就是注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但要教育學生不能死鉆牛角尖,要有一種靈活機智的學習方法。有時當我們在解決問題時遇到了困難,走進了死胡同,就需要機智靈活,提醒學生另辟蹊徑,從另一個角度去考慮問題,避免受思維定勢的影響。俗話說:退一步海闊天空。當我們重新認識它時,有時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前不久,我從報上看到這樣一篇文章,講的是:很久很久以前,一個乞丐在討飯的時候遭到一條狗的攻擊,這令他驚懼不已,再次去討飯時,他便撿了一個石塊放在身上,然而不幸的是,這次他遭到了兩條狗的攻擊,他雖有一個石塊護身,還是被狗咬了。下次討飯的時候,他便揣了兩個石塊放在身上,這次他恰恰遭到了一群狗的攻擊,因而依然被狗咬了。最后為了有效地對付狗,他不得不背著一簍子石塊去討飯。后來,另外一個乞丐大著膽子放下石塊拿起棍子還擊狗,結果三下兩下就能將狗打散。一根棍子勝過無數的石塊,思維一轉天地寬。沿著一條思維發展下去不僅不能解脫,也許會被束縛得更緊。課前談話時,我曾經拿著這篇文章告訴我的學生,在思考問題遇到難題時,不要受定勢的影響。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品質,發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以上提到的意志的鍛煉、情感的發展、興趣的培養、動機的激發,一言蔽之,就是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一些有非凡才能的人,原來并非多么聰明,或者說在智力上并非多么占優勢,而是由于非智力因素的這種補償作用,才能在某些領域有所建樹。所以,我們只有有目的、有序地對學生進行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才能使學生在知識的掌握上、能力的培養上有質的飛躍。因此,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兩者相得益彰,缺一不可。
- 上一篇:發改委科學發展觀交流轉段講話
- 下一篇:主動學習引導探討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