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背景情感教育管理論文
時間:2022-05-25 11:52:00
導語:課程背景情感教育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情感教育指教育者依據(jù)一定的教育教學要求,通過相應的教育教學活動,促使學生情感領域發(fā)生積極的變化。語文和其他學科比較有其鮮明的特色:內(nèi)容豐富優(yōu)美、結構精巧多姿、情理融會貫通。但在教學中有不少教師太注重理性分析和追求知識灌輸,忽略了語文教學中的情感因素,致使語文教學枯燥無味。本文試從培養(yǎng)學生志趣、利用文本情感因素、發(fā)揮學生主體性和注重教師情感演繹四個方面淺談新課程改革下如何進行情感的教育。
【關鍵詞】情感新課程情感教育
語文教學尤其是課堂教學應是師生間情感交流的立體流程,只有這樣,知識信息交流、思想交流、思維活動才能找到其載體,充分展現(xiàn)其生機活力。列寧曾說過:“沒有‘人的感情’,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于真理的追求。”“熱情能抓住一個人,因此它是一個巨大的力量”,有一定的情感體驗和情感要求,才會有相應的智力及非智力活動,學生只有對所學知識產(chǎn)生情感,才會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去。劉勰說:“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學生只有具備了一定的情感體驗,才能準確理解課文思想感情和寫法,才能細致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寫出情文并茂的文章來。由此可見,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一、情感教育是由新課程改革與發(fā)展的要求所決定的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學在傳統(tǒng)的“雙基”基礎上重視各種能力培養(yǎng)的同時,關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以學生為中心,教師根據(jù)學生情況靈活處理的語文課堂教學,它營造出的師生間的關系是朋友般平等、融洽的。讓學生融入作品的情感氛圍中大膽質疑,師生間熱烈討論,教師隨機應變地靈活駕馭,就在學生間、師生間的交流、爭論中,完成一個個的教學重點、難點。主動權在學生手里,一切圍繞學生的問題轉。這樣的教學方式,這樣的情感氛圍,這樣的師生關系,學生們學得輕松,學得愉快,學得有趣味,學得有成就感。以學生為中心,這是課堂教學的目的,這是課堂教學順應學生發(fā)展的必然,也是新課程改革發(fā)展的趨勢。而要適應這一發(fā)展趨勢是離不開情感因素的作用的。
二、激發(fā)學生的志趣,產(chǎn)生良好的情感體驗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語文教學中穿插講故事,說典故,談軼事,讀美文,縱橫幾萬里,上下幾千年,用豐富新穎的內(nèi)容吸引學生,用靈活多樣的形式打動學生,把學生引入語文天地。課前采用情境導入,懸念激活,朗讀激情、聯(lián)想引發(fā)、感情渲染、氣氛烘托等方法,扣住學生心弦,引發(fā)學生的探求熱情,使學生“想知”、“樂知”,全身心地投入語文學習中。采用靈活多樣的教法,增強教學的藝術性,講出形象,講出趣味,講出感情,吸引學生,打動學生,使學生置身于課文所展示的境界中。在此基礎上,滲透思想教育內(nèi)容,進行學習目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動機,引導學生把”興趣”變?yōu)椤睈酆谩保⑦M一步轉化為”志趣”------對語文的無比熱愛,做為學好語文的持久動力。
三、利用文本的情感因素,引發(fā)學生的情感認可
語文教材中,情景交融的詩歌,富有詩意的散文,引人入勝的小說,催人淚下的劇本,占相當比例,都蘊含著濃郁的感情因素,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有助于學生產(chǎn)生積極的情感,形成崇高的人格。因此,語文教師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采用朗讀引發(fā)、研讀體味、情景再現(xiàn)、情境體驗、背景穿插、烘托渲染等教學方法,激起學生內(nèi)心的感情波瀾,引發(fā)學生的情感,使之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進而理解課文、發(fā)展情感。注意的是導時要圍繞理解課文,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進行。同時還要適時,要在學生情感思維出現(xiàn)障礙時加以導引,并要設法上升為理性思維。如的《沁園春?長沙》一文,可采用朗讀引發(fā)先聲奪人,再補充人物及背景材料,進而體會作品的情感因素。
四、提升學生的主體性,形成融洽的情感氛圍
新課程標準要求語文教師轉變自身的形象,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關注學生主體,提升學生的主體性,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chuàng)造條件,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有意義地學習知識和技能。使“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應該有意識地讓學生自己體驗,探索,感悟,盡情地展示自己!
在我的課堂上,有許許多多與課文內(nèi)容有關的資料都是學生自己通過課外書、網(wǎng)絡、家長等多種途徑搜集來的。學生往往期待著能將自己的成果展現(xiàn)給大家,這樣,無論是在課內(nèi)還是課外,他們都表現(xiàn)得十分積極,而且極大豐富了知識的儲備量。
教學《我有一個夢想》時,課前本人也要學生查找一些關于馬丁路德的有關資料。上課時由談論學生的夢想而引出話題,讓學生暢談自己的夢想,接著讓學生交流他們自己的資料,結合作者的生平說說作者馬丁路德的夢想。這樣文本的解讀在學生的對話過程中基本解決了,也增強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形成了一個融洽的情感氛圍。
五、注重教師情感演繹,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
一堂好課我想它更注重的是教師自身的情感演繹。這將充分調動教師的文學根底,調動教師對作品的深入透徹的理解和感知,調動教師對學生的一腔熱愛,調動能渲染情景、烘托情感的輔助手段,從而使作品得以帶有強烈主觀情感色彩的生動再現(xiàn),體現(xiàn)出作品藝術的語言之美、音韻之美、結構之美,體現(xiàn)作品內(nèi)容的意境之美、意蘊之美、情感之美,從而把教學內(nèi)容提升到作家作品與師生這個創(chuàng)作者與接受者共同對作品的情感體會的再創(chuàng)作,共同完成藝術鑒賞這一最高境界。而在情感教學中,教師帶著自身對文本的情感體驗進行朗讀和泛讀,往往是課堂教學最令人期待,最爽心悅目、最激動人心的時刻。進入角色的朗讀,抑揚頓挫的節(jié)奏,聲情并茂,富有魅力;時而澎湃激越,直抒胸臆,時而低沉咽郁,蘊意渾長;時而明麗舒暢,愜意入情,這樣的朗讀,學生就會借娓娓動聽的聲音氣息,進入情境。
當學生為教師所范讀演繹的作品的情感而受到猛烈的沖擊、強烈的震撼、深深的感動時,學生會不知不覺隨教師走進作品,與作家的心一起跳躍。這時課堂上彌漫的是作品所激發(fā)的喜怒哀樂之情感氣氛,師生共同進入相應的情感體驗,達到情感交流的至高境界。
在教學中,教師還要充分發(fā)揮語言的激情作用。教師的教學語言要生動形象,具有激發(fā)性和感染力,點燃學生心中的情感之火,要講究輕重緩急的節(jié)奏,豐富多彩的內(nèi)容,抑揚頓挫的語調,富于變化的語氣,引人入勝的語境。要富于美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并配合適當?shù)捏w態(tài)語言,以激昂的情緒,飽滿的精神,奕奕的眼神,把有聲語言和無聲語言結合為主體語言,聲情并茂,“一石激起千重浪”,撥動學生的心弦,引起學生的感情共鳴,使學生與作者的感情相溝通。這樣既有助于理解,又有利于學生情感發(fā)展。
總之,忽視情感教育的教育是一種不完整的教育。只有充分重視培養(yǎng)健康完善的情感對青少年身心發(fā)展的重要作用,并切實地把它落實教學工作之中,我們的教育才能培養(yǎng)出真正具有高素質的一代人才,我們的社會才能不斷走向文明。在語文教學中,充分發(fā)揮情感因素的作用,將有利于學生曉之于理,動之于情,陶冶情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語文組鄭琳崢
參考文獻:
1、刁培萼,教育文化學[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0
2、馬克斯?范梅南,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2001
3、新浪網(wǎng):《語文教學必須重視情感因素》
- 上一篇:傳統(tǒng)工藝美術保護制度
- 下一篇:城市雕塑建設管理制度
精品范文
10課程思政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