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教育事業管理論文

時間:2022-01-20 11:37:00

導語:城市教育事業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城市教育事業管理論文

一、城市教育管理的概念

教育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教育是指一切能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影響人們思想品德的活動;狹義的教育主要是指學校教育。隨著時代的進步,教育在推動和諧社會發展的過程中的作用日益突顯出來。

城市教育事業管理也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城市教育管理是以整個城市教育管理系統為自己的管理對象,包括城市教育行政管理和學校管理兩個部分,它是指以城市政府為核心的城市教育管理機構,依據國家關于教育的法律法規,對城市教育活動和教育事業、學校等方面進行的計劃、組織、指導和控制的活動。狹義的城市教育管理專指學校管理,它是以學校為管理對象,以實現學校目標為管理目標,對學校的制度、機構和人事等進行的管理。

二、我國城市教育管理的現狀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學前教育發展的很快,除了有政府辦園的形式,還出現了集體和私人多元體共同辦園的形式。近10年來,我國普通高等教育事業也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建立了多層次、多形式、學科基本齊全的體系。2000年,我國對高等教育管理體制和布局結構進行了大范圍的改革調整,多所高校合并重組。2005年,全國共有普通高等學校和成人高等學校2273所,比上年增加37所。普通高等學校1792所,比上年增加61所,其中本科院校701所,高職(專科)院校1091所。成人高等學校481所,比上年減少24所。全國共有培養研究生單位766個,其中高等學校450個,科研機構316個。《教育法》第19條規定,城市政府、有關行政部門以及企事業單位應當采取多種措施,發展并保障公民接受職業學校教育或者各種形式的職業培訓。國家鼓勵發展多種形式的成人教育,使公民接受適當形式的政治、經濟、文化、科學、技術、業務教育和終身教育。自從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的城市教育無論在辦學形式、辦學規格、辦學渠道上,成人教育和業余教育都得到了較大程度的發展。

三、我國城市教育事業管理體制存在的問題

所謂城市教育管理體制,是指國家與地方政府有關職能部門,為適應國家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在管理城市教育事業中的責任和權限劃分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組織形式、方法和制度的總稱。在我國,城市教育主要以公立學校為主體,國家和政府的有關部門負責對城市教育事業的管理,即對教育事業的領導、協調、監督和控制。政府在教育事業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管理者與辦學者。這樣一來,就造成了政校不分,學校只對政府負責而忽視了對辦學的責任。目前,教育事業管理主要有以下問題。

第一,政府管理過多,管理得過死。政府教育管理的權限過大,對學校辦學活動的直接干預,使學校缺乏自主權,在辦學過程中缺乏活力,不能很好的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不能及時地進行教育改革和創新。

第二,教學管理手段單一,管理方式僵化,辦學形式單一。政府興辦的學校仍然占大多數,社會力量辦學比較薄弱,缺少政府對其的支持。管理方式落后,不能與時俱進。目前,政府對學校的管理依舊采用行政手段,以指示和命令手段為主體,管制過于嚴重、缺乏對教育事業的服務意識,極少采用法律和信息手段管理,造成管理方式陳舊。在城市教育中,無論是基礎教育還是高等教育都出現了趨同的現象。

第三,教育管理缺乏充裕的條件保障,教育經費投入嚴重不足。公共財政對教育投入不足,大家都知道,政府撥款是我國教育經費的主要來源,同時學校在經費上對政府的財政撥款依賴過重。目前我國的教育事業發展和人才培育并不能適應我國社會的快速發展,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國的經濟實力不強以及長期以來教育經費占財政支出的比重偏低。

四、完善我國教育事業管理體制的措施

第一,轉變政府職能,改革現有管理體制,即改革過于集中統一的管理體制和模式。將政府的教育行政管理職能和教育辦學職能分開,將政府的公辦學校所有者和學校具體管理者的職能分開,使學校成為獨立的法人主體。政府由管制走向服務,指導學校制定發展和教學規劃,提供決策咨詢和其他方面的優質服務。改變以行政手段為主的管理體制,建立以立法、財政支持、信息服務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進行能夠宏觀調控的綜合管理體制。將可以下放的職能交給中介組織和社會,縮小政府管理邊界。營造公平開放的發展環境,鼓勵社會參與,吸引社會力量辦學。政府要把辦學的自主權下放給學校,加強高等學校的辦學自主權,提高高校本身的自主能力,增強學校活力,讓學校自身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培養合適的人才。形成政府、社會力量、國外教學機構等多主體辦學、拓寬教育經費來源渠道,大力發展教育事業。

第二,協調發展各級各類教育,加固人力資源的根基,加強社會參與辦學和管理,實現辦學主體多元化和教育產業化。不同的人對教育有多樣化及多層次的需求。在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時,還應該注重加強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同時要深化辦學體制改革,建立民辦教育與公辦教育協調發展的格局。要重視職業教育,這是因為職業教育在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的過程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它為社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大量的人力資源。加強民辦教育與職業教育,強化了學生分流機制,減少社會教育資源的浪費,提高教育資源使用的社會成效,讓公立教育、民辦教育和職業教育協調發展。

第三,加大財政對教育的撥款,同時應注意教育撥款與學校特色相結合。現階段,我國的教育經費在財政支出的比重長期偏低,因此要增加財政撥款以使學校教育適應社會的發展。盡管我們不斷強調學校特色和學生的個性發展,但我國的基礎教育趨同的現象并沒有根本改變,究其原因是我們沒有建立起鼓勵學校特色發展和學生個性發展的機制。因此,在對學校撥款的過程中,要增加“特色學校附加撥款”,對培養學生個性特長的特色學校給予特別撥款和補助。

參考文獻:

[1]山西晚報.2006-07-27.

[2]王佃利,曹現強.城市管理學[M].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7.

【摘要】近些年來,在我國部分城市出現了擇校熱這一現象,該現象既影響了我國的教育公平,也暴露了我國城市教育管理體制的一些弊端。筆者從我國某些城市的擇校熱現象出發,來分析城市教育事業管理的現狀、問題及如何完善我國城市教育管理體制的措施。

【關鍵詞】城市教育城市教育事業管理城市教育事業管理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