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新方式

時間:2022-10-01 03:39:00

導語:德育工作新方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德育工作新方式

摘要:班主任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實施者,也是聯結教師與學生、學校與家庭的紐帶,為學生創造和諧、生動、寬松的成長環境是班主任不容推卸的責任。

關鍵字:教育愛心學生

在長達25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始終牢記自己的職責,努力做好學生成長的引導者、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和服務者,通過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和民主開放的班級管理,用心去探索德育工作的新境界。

一、讓班級管理生動活潑、充滿活力

我認為德育工作要“活”起來,必須在真實生動的教育情境中,給學生留下終身難忘的印象。小學生年齡小,自控能力差,天真幼稚,可塑性大,參與意識強。所以,我在班級教室黑板上方寫上“好好學習,奮發向上”的標語,成為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同時在標語中間貼上“五星紅旗”使學生在日常活動中,隨時受到環境的熏陶,播下愛國的種子。在班級后墻上定期辦“學習園地”、“小學生手抄報”,張貼一些名人名言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二十條,這樣既可以給學生美的享受,又能使學生受到道德品質教育。另外,班上設立了“好人好事登記薄”、“班務日志”,晨會講話稿匯集。圖書角等。我還按自然村組織了學雷鋒活動小組,定期幫助困難戶打掃衛生。學生從中體驗到以雷鋒為榜樣,為人民做好事的樂趣。為了使學生了解中國革命史,我組織學生觀看電影《少年英雄王二小》、《閃閃的紅星》等;組織學生演講老一輩革命家的故事,如《的少年時代》、《敬愛的》、《劉胡蘭》等,深受學生的喜愛。為了豐富道德情操,我從百首愛國主義影視歌曲中給學生選教歌曲,定期舉辦主題隊會,課余時間學生主動撿拾垃圾,栽花種草,給樹木掛上了警示牌,寫上“愛護樹木,人人有責”、“保護環境,從我做起”等標語。如此,用豐富多樣的形式來教育感染學生,從而使學生受到良好的道德品質教育。

二、用愛心搭建起“學困生”前進的橋梁

愛是溝通學生思想情感的基礎,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橋梁。教師要愛學生,親近和信任他們,通過愛心的暖流去開啟他們的心扉。一學生的父親出了車禍,母親離家出走,祖母癱瘓在床,只有七十多歲的爺爺照顧他,孩子沒有母愛,沒有歡樂,衣食無著落。每逢開學時無錢交費報名,我就伸出援助之手并動員學生為他捐作業本和鉛筆,使他感受到了集體的溫暖,感受到了師生濃濃的愛心。在學校,他肯吃苦,愛學習,愛集體,擔任了班上的文體委員,還經常幫助“學困生”補習功課,被評為學習標兵。對于學習差的學生,我從不歧視、嫌棄,而是耐心地引導和幫助,讓每個學困生在喜悅中主動發展。然而,怎樣才能有效地促使他們轉變呢?其一要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培養他們的意志力,提高自身的自我教育能力;其二要尊重“學困生”的人格,使其樹立自信心。

三、榜樣示范,教育學生學會做人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的心靈是敏感的,它是為著接受一切好的東西而敞開的。如果教師誘導兒童學習好榜樣,鼓勵仿效一切好的行為,那么,兒童身上的缺點就會潛移默化地逐漸消失。在培養學生良好品格的過程中,教師要想方設法向學生展示良好高尚的人格畫面,人物形象,以期學生見賢思齊,效仿榜樣。

首先,教師的榜樣示范極為重要。當然,教師的榜樣作用不僅僅是局即于“身教”,其人生態度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工作是踏實的還是馬虎的,一言一行是真實的還是虛偽的,工作是否有朝氣,有開拓和創新精神等,無一不對學生產生巨大的熏陶和感染作用。

其次,班主任應充分將優秀人物形象有選擇地向學生宣傳。社會生活中有許多舍生取義,見義勇為的人物形象,教師、學生、家長都可以作為學習榜樣。這些人物形象應適合并易于學習,與學生生活在同一背景下,有真情實感,這樣才會產生親切感和感召力。在宣傳學習優秀人物的同時,我也介紹了一些反面人物形象,揭示他們身上的劣跡和丑惡的靈魂,使學生體會到社會生活的紛繁復雜,從情感上與壞人壞事保持距離,自覺與不良行為作斗爭。

四、育人先育已,以愛博得愛

在朝陽擔任三年級班主任時,我每天都早早來到學校和值日生一起清掃教室,和學生一起上操、跑步,再帶領學生上早讀。下課時,我和學生們一起跳皮筋,踢毽子,做游戲。為了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使學生能在愉快的學生氛圍中掌握知識,我每晚都在燈下認真備課,站在學生易于按受的角度認真組織教學語言,反復演練從中找出不足。由于我的努力,使得課堂氣氛很活躍,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很高。

學生王奏月,由于父母長期在外打工,家中只有奶奶和她一起生活。由于長期缺乏家庭生活的溫暖和樂趣,她沒精打彩,精神萎靡,學習沒勁頭,得過且過,我盡管找她幾次談心業沒有效果。有一次她突患重感冒沒來上學,我就主動買了感冒藥到她家給她補課,還組織班干部到家中看望她,幫她完成作業。從此以后,她學習進步了,對班上的事情熱心了,快樂的笑容也重現在她的臉上。我又一次認識到,只有付出一片愛心才能獲得一顆童心。

在做班主任工作中,我有過收獲,同時也遇到過許多困難。最初我總是嚴厲批評那些不愛學習、不守紀律的學生,可他們不但沒有改,反而變本加厲。于是,我便將這幾個學生分別放置于“無人問津”的角落里,不讓他們打擾其他同學學習。不想,從他們看我的眼神中卻流露出了委屈,自卑,甚至怨恨……。

一天,偶然從一本書中讀到教育學生的良好方法,震撼很大。我開始改變以往的教育方式。第二天一早,我將那幾名調皮生調回了原來的座位,他們覺得自己又回到了集體之中,很高興。隨之,我又在全班同學面前表了態,從今往后,不隨便批評學生,老師尊重每一位學生……那幾名學生聽得格外認真。在平時的課堂學習中,只要那幾名學生稍有進步,我就及時肯定,予以表揚,并鼓勵他們發揮自己的長處。

在這期間,我與學生結下了很深的感情,其中“以心換心,以愛博得愛”是最重要的一點。孩子的心是純潔的,他們做錯事也是無心的,教師應予以寬容,耐心說服,幫助他們發現錯誤,找出原因。孩子們從本質上都是好孩子,關鍵在于教師從愛心出發,給予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實踐使我對馬卡連柯關于尊重與嚴格要求相結合的教育原則有了更深的體會。

我對每一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學生們也非常愛我,當我要調走時,他們拉著我的手說:“老師,你能留下來嗎?我們一定不惹你生氣,好好學習!………”望著孩子們那稚氣的小臉和明亮的大眼睛中透露出的真誠和企盼,我的心里酸酸的,我何嘗不愛我的學生,何嘗不想教這群可愛的孩子,看著他們一個個健康成長?……臨走那天,飄著鵝毛大雪,校園顯得分外寂靜。當學生們擁住我的時候,淚水早已迷失了雙眼,孩子們的哭聲掩住了我的抽泣,幾十雙小手拉住我不放,我的淚水和學生的淚水交匯在一起……。

總之,在班級工作中,我深切地體會到了愛學生的快樂,工作的繁忙、失望時的痛苦及收獲時的喜悅。我也深深地體會到:要把學生教育好,使他們健康成長,教師必須獻出全部愛心,付出一片真情,拿出自己的耐心,更要有一股對事業、對人民忠誠的責任心。只有這樣,才能把德育工作做好,才能做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