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科普圖書問題與策略

時間:2022-05-11 02:53:00

導語:農業科普圖書問題與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科普圖書問題與策略

當前,我國科普圖書的發展處于迅速發展階段,農業科普圖書作為普及農業科學的媒介之一,為農民提供了良好的學習平臺。目前農業科普圖書工作呈現出政府重視、選題力度大、服務效果明顯等良好態勢,然而,我國農業科普圖書市場建設底子薄、起點低,在其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問題,一定程度上影響和制約了農業科普圖書前進的腳步。

一、農業科普圖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缺乏優秀作者,編輯綜合素質有待提高

首先,農業科普圖書既要求作者有很深厚的科學知識和理論積淀,又要求有較高的人文素養,這樣才能把實用的生產技能,深入淺出地介紹給讀者;第二,農業科普創作對農業科學相關內容的把握要十分準確,語言上又要考慮到讀者的閱讀和接受習慣。但由于農業科普圖書往往銷量抵不上一些傳記、經濟類圖書或者小說之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作者進行農業科普創作的積極性;第三,編輯隊伍素質不高。農業科普圖書的出版除了要求編輯具備基本的編校技能、強烈的市場意識、發現和培養作者的能力外,還要具備廣博的自然科學知識和社會科學知識。然而,目前很多參與農業科普出版活動的編輯,其綜合素質并不能適應新時代科普出版的要求。

(二)選題面窄,種類不豐富

農業科普圖書應以適合農民口味、貼近農民生活實際為標準。目前,農村讀者急需的選題包括:農業實用技術,它是當今農村科普的主要內容。農民購買這類圖書就是希望從中獲得能科學致富的信息;農業基本經濟知識,當前涉及農村經濟領域方面的圖書還較欠缺,農村科普圖書應增加價值規律、生產、銷售等基本的市場經濟知識,特別是農民生產時需要的最新生產信息,幫助農民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基本法律常識,目前法律的普及在農村還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普及基本的法律常識也是農業科普出版應增加的選題;生態環保意識,我國農民的環保意識還相對落后,生態環境的破壞在農村還較為普遍,農業科普圖書還應增加引導人們用科學精神去改造生活、改造落后環境等內容。當前,農業科技類圖書的大量出版適應了新農村經濟建設的需求,但是卻忽視了農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和農村少年兒童的精神文化和學習需求。

(三)選題重復,定位不準,缺乏創新

當前,農業科普圖書選題重復較多,內容上多停留在對基本知識、基本技術的介紹,滯后于當代科學研究的前沿成果,忽略了科學知識、技術的不斷更新,群眾很難及時讀到優秀的農業科普作品。同時存在互相抄襲、胡亂拼湊、知識老化等現象,創新內容嚴重缺乏。另一方面,科普圖書自身的特殊性決定了它必須對讀者進行細化、對市場進行細分,了解讀者的需要,明確自身優勢,才能避免隨意性和盲目性。然而,相當數量的農業科普圖書在敘述和表達上較為生硬及厚重,失去了應有的通俗性、趣味性,很難為讀者所接受,直接影響了農業科普市場的培育和開拓。

(四)內容的實用性和針對性有待加強

我國大多數出版社多是請農業專家和教授編寫農業科普圖書,大部分農業圖書編輯在策劃選題時通常是通過網絡、期刊、報紙等媒介來尋找信息,而不是通過到農村與讀者直接面對面的交流來獲取信息,很多編輯對農村發展調研不多,對農村的情況和農民的需求了解較少,導致選題和圖書內容脫離了農村實際情況,圖書生產者與圖書消費者出現出版信息脫節的現象。此外,有些出版社是受近幾年“三農”圖書市場快速膨脹的吸引才開始出版農業圖書的,缺乏農業圖書選題策劃、組織編輯及出版經驗,對圖書質量把握不準,難以滿足農村讀者的要求。

(五)出版發行模式單一,營銷力度不夠

目前我國農業科普圖書的發行模式仍以新華書店為主,而且新華書店發行工作一般只能做到縣一級。按照新華書店的發行模式,圖書從出版社到讀者手中需要的時間長且環節多,影響了圖書的流通速度。而且,正因為流通環節多,從讀者到出版社的信息反饋也難以做到及時和準確,不利于科普圖書的可持續健康發展。雖然網上銷售、直銷等非店鋪銷售處于發展中,但在當今乃至今后一段時期內,店鋪銷售仍將是圖書銷售最根本、最重要的方式,對于地域分散、交通不便的廣大農村更是如此。農村圖書發行網點的覆蓋面嚴重不足,直接導致農業科普圖書供需脫節,農民買書極為不便。所以,在關注科普作者的培養和科普圖書本身質量的同時,科普圖書的發行模式也應緊跟時代,推陳出新。另外,科普圖書的經濟效益往往不高,出版社往往不愿意花太多的人力物力進行宣傳和其他方式的營銷。

(六)農村圖書市場龐大但不成熟

首先,我國農村大部分地區文化氛圍不濃,農民的生產生活更多還是習慣于憑經驗辦事,沒有從書本上獲取知識的習慣,農民很少主動購書讀書。其次,從閱讀心理探究,較之看電視和接觸多媒體相比,讀書是一種復雜的信息處理方式,屬于更深度的閱讀,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的農民對讀書學習存在畏難心理,他們對自己能夠通過看書來解決現實問題沒有信心,自然也很少會購書讀書。

二、解決農業科普圖書存在問題的對策

(一)努力打造科普人才隊伍

培養專業的農業科普創作人才是解決農業科普作者缺乏問題的根本途徑,應加大吸收與培養力度,可以在高校中發現和培養青年教師和學生從事農業科普創作。國家有關部門應出臺相應政策以明確科普著作是科技成果的一部分,在有關職稱評定中,應明確科普圖書與學術專著、科研論文享有同等地位。對于科普編輯而言,應明確工作要求:首先,要更新農業科普觀念及出版觀念,勇于創新。其次,應適時補充農業科學知識,關注農業科技發展的熱點和前沿問題。第三,還要樹立市場意識,拓展工作職能。

(二)針對不同內容的題材選用恰

當的表達方式對于農業實用技術類,要以實用性、可操作性、多引入實例為基本特征,所介紹的知識與方法應切合當前農業生產的實際,能回答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對于農業基本經濟知識類,要以深入淺出的理論和形象生動的實例幫助農民了解市場經濟規律,找到市場缺口,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對于基本法律常識類,應避免采用生硬的分條羅列的形式,避免出現難懂的法律名詞,注重實例和圖片說明;對于生態環保意識類,在舉例時應側重找一些與農村生活、生產相貼近的例子,使廣大農民讀者切身感覺到科技只是人們改造社會的工具和手段,要慎重考慮到對當地生態環境的影響,否則將付出慘痛的代價。

(三)迅速找準自身定位

農業科普圖書市場的競爭是十分激烈的,明確了定位,才能求得發展。一方面要注意讀者定位。只有擁有了讀者,農業科普圖書的內容和形式才有意義,農業科普的效果才得以實現。讀者既是農業科普圖書的消費者,是農業科普圖書信息的接受者,也是農業科普效果的反饋者。另一方面還要注意市場定位。農業科普圖書的市場定位應考慮讀者對農業科學技術的現實需要和潛在需要,還應進行充分的市場調查及行業狀況分析。

(四)強化科普內容的實用性和針對性

農業科普圖書是“三農”圖書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出版受廣大讀者歡迎的精品農業科普圖書,就必須做到選題要貼近不同地域農民的生產實際、編寫要貼近農民文化水平、定價要貼近農村經濟實際,即出版科普書籍要體現農民“用得上,看得懂,買得起”的原則。

(五)積極創新選題的思路

對于科普圖書而言,內容的先進性是第一位的,介紹陳舊知識的科普圖書是沒有市場的。這就需要從科學內容、出版思路、裝幀設計等方面不斷地為農業科普圖書注入創新元素。為此,應根據新生代農民的需要積極拓寬選題的覆蓋面,豐富選題的類型;隨著形勢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及讀者需求的變化,應及時策劃出版一批介紹新成果、新觀點、新構想、新操作規程的圖書,以保證用最新的知識占領市場,服務農民;對于有市場潛力的好選題應進行多角度、多層面立體開發,以使其效益最大化。另外,科普圖書還可以與影視專業合作,將一些優秀的科普影視節目制作成科普圖書,使優秀的科普影視作品能夠以圖書的形式廣為流傳。

(六)采取多種措施擴大發行

首先,構建以書店網點為主的發行網絡。當前各出版社在農業科普圖書的發行渠道上,主要依靠新華書店系統和民營渠道發行,力圖通過把發行重心下沉到最基層的銷售點,擴大對縣級店的覆蓋面來擴大農業科普圖書銷售量。其次,積極探索通過網絡、郵購、讀者俱樂部、會員聯誼站、區域訂貨會、送書下鄉、科技書屋等渠道,與農村讀者建立更加直接的聯系。同時大力培育農村圖書市場,不僅僅要做到把握需求、迎合需要,還要因勢利導、調動需要。不能滿足于“送書下鄉”等喂食式的引導方式,還應該以激發農村自身的文化活力為目標,改變農民忽視文化的錯誤觀念,樹立培養學習型、知識型新生代農民的良好氛圍。

在出版市場建設方面要呼吁政府強化調控職能,提倡政府調動各方積極性,在全社會營造重視、支持、鼓勵農業科普圖書出版發行的良好輿論氛圍,規范市場競爭環境,使有關政策進一步向三農傾斜,從而更好更快地推進農業科普圖書出版的發行工作。同時還要積極擴大對外交流,加強對國外優秀農業科普圖書的引進工作,借鑒國外農業科普圖書的成功經驗,發展提升自己的農業科普圖書事業。農業科普圖書工作對于服務農村經濟發展、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及實現城鄉共同富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我們要充分認識到農業科普圖書的現實意義,自覺樹立起為“三農”服務的責任感,及時總結經驗,積極尋求對策,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使農業科普圖書工作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