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專業教材編撰

時間:2022-05-23 10:16:00

導語:旅游管理專業教材編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旅游管理專業教材編撰

隨著我國旅游“大產業”的迅猛發展,旅游“小學科”建設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就教材建設來講,旅游管理專業教材不僅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跨越,而且實現了由多學科生硬對接到學科獨立建構的轉變。然而面對旅游發展的新形勢和旅游人才培養的新要求,旅游管理本科專業教材編寫仍存在著許多不盡如人意的現實問題,急需在新的理念指導下加以改進。

一、教材編寫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數量多,精品少。

隨著旅游學科30年的發展,旅游管理本科專業教材建設也經歷了從無教材或僅有幾本教材(20世紀80年代)到專業系列教材出版(20世紀90年代)再到多種系列教材并存(21世紀以來)的發展階段。旅游管理本科專業教材發展到今天,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品種上,都有了相當大的規模。從數量上講,旅游管理專業一般課程都能找到數十本教材,至于其主干課程或核心課程教材基本上都突破了百本大關。從品種上講,各種規劃教材、新視野教材、創新性教材等等,也開始越來越多,層出不窮。在旅游教材日趨繁榮的背后,縱觀30年來旅游教材的質量,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像李天元《旅游學概論》、馬波《現代旅游文化學》、孫文昌《現代旅游開發學》、吳必虎《區域旅游規劃原理》等高質量的精品教材并不多見。有些教材一出來就無人問津,有些教材用不到一年就要修訂,甚至有些質量不高的教材還以不同的名稱在多家出版社出版。所有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著旅游管理本科專業的教學水平。

(二)重復多、協調少。

一個學科專業就是一個相對完整的知識系統,而這種系統知識又是通過系列教材有序傳承的。一套系列教材編多少本、編哪幾本,哪本在先、哪本在后,甚至哪一部教材應該編什么,都應該有一個明晰的范疇界定與序位安排,這樣才能保證專業教學循序漸進與有效傳承。可惜的是,目前出版的許多旅游管理本科專業系列教材,雖然表面上都屬于旅游管理專業范疇,但實質內容上并沒有按照專業的知識系統在“系統”上做好文章,總給人以想編幾本就編幾本、想怎么編就怎么編的感覺,從而導致所謂“系列教材”中教材重疊、知識重復的無序與混亂。如旅游資源學與旅游地理學、旅游開發與旅游規劃、旅游資源開發與旅游開發、旅游市場營銷與旅游服務營銷、旅游心理學與旅游服務心理等,都存在著體系混亂、內容重疊和知識重復的現象,極不利于教學的科學實施與知識的系統傳授。

(三)隨意多、分析少。

隨意性恐怕是目前旅游管理本科專業許多教材編寫所表現出來的一個突出特點。這種隨意性不僅表現在不講系統的體例隨意性和不講邏輯的謀篇隨意性,而且還表現在僅有描述的概念隨意性和不講論證的觀點隨意性。許多教材完全是根據作者的好惡與臆想來編撰,想怎么寫就怎么寫,想編多少章就編多少章。尤其是對一些基本概念,既不講論證,也不講提煉,常常以顧名思義或直觀描述進行界定。對于一些基本問題,經常表現出只有空洞的觀點,沒有深刻的論證。就拿旅游學科最基本的概念———“旅游”來講,幾乎每一本教材都會給一個定義,但又常常以“至今尚無定論”來敷衍。再如對旅游本質的討論,許多教材只是簡單地將其界定為“經濟性活動”、“文化性活動”或“新的生活方式”等,并沒有就“為什么”進行系統分析。太多的如此操作,導致旅游學科許多基本概念至今只能各持一說,難于定論,許多基本問題至今也只有結論性觀點而無令人信服的分析與論證,從而直接影響著旅游學科的體系構建與快速發展。同時,在這種隨意性教材的引領下,學生所接受的只能是大量不確定的雜亂知識和尚未印證的空洞原理。許多學生學了四年,還不能準確說出幾個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有的學生甚至在看了某些教材后又回到了知識的原點,實在令人心痛。

(四)案例多、經典少。

案例作為一種經驗和示范性的素材得到了許多教材編寫者的青睞與推崇,以至于目前許多旅游專業教材編到“非案例不成其為教材”的境地。有些系列教材策劃者甚至提出每一部教材都得有案例或不得少于一定數量的案例,結果導致許多教材被大量案例所充斥,只見案例,不見原理,影響了知識的累積與應用。尤其是一些教材恨不得每章每節每個觀點都配上案例,更是讓教材的內容急劇膨脹和讓案例遮蔽了基本概念與基本原理。在這里,筆者并不否認旅游專業教材對案例的吸收與運用,筆者所要說明的是,對于旅游專業系列教材而言,并不是所有的教材都需要案例,也并不是案例越多越好,而是需要者則納之,納入者必是經典之案例,就像博弈理論當中“囚徒困境”和“智豬博弈”等經典案例一樣。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案例對基本理論的闡述與印證作用。

二、面對新形勢教材編寫的主要改進對策

旅游管理本科專業教材編寫到今天,又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這種新形勢、新背景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對實踐教學、教學質量的高度關注和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高度重視。二是教育部即將頒布的新的本科專業目錄對旅游學科的重新定位和專業調整,對旅游管理本科專業教材的編寫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課題。三是旅游學科經過30多年的發展,也積累了相當規模的研究成果,這一方面為旅游管理專業教材的編寫創造了條件,同時這些成果也需要通過高水平、高質量教材的編輯出版得到有效的展示與傳承。面對這種新形勢,在新的歷史時期如何加強旅游專業教材建設,加快編寫既符合時展要求,又反映旅游學科發展水平的高質量教材,不僅顯得尤為必要,而且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為此,筆者特提出如下對策建議。

(一)強化教材的權威性。

權威性本是教材所具有的內在特質,因為它一方面是人類優秀成果的重要承載者,另一方面又是學生吸取先進知識的重要平臺。教材的權威與否直接影響著知識傳承的方向與水平,直接影響著學習者獲取知識的結構與效果。旅游管理專業本科教材編寫到今天,似乎已步入“人人都在編教材、人人都可以編教材”的“列國時代”。這種過于功利、隨意、重復和復制的行為、顯然是對教材權威性特質的嚴重挑戰。因此在新時期,應當重拾教材的權威大旗,強化教材的權威性組織與編寫。一是要強化教材編寫者的權威性與專業性。大力提倡和鼓勵旅游學科專業的“大家”或在某一課程教學方面學有所成、累積深厚的專業人士來從事專業教材的編寫,從而避免初學者、不熟知者或急功近利者的胡亂編寫,以保證教材的質量與水平。二是強化教材編寫組織單位的權威性。一方面,教育部旅游學科教學指導機構應當勇敢地承擔起全國旅游管理專業規劃教材的組織與出版,并通過專門的教材審定機構對規劃教材實行嚴格的審定。另一方面,有關教學和出版單位在組織教材編寫和出版過程中,也應聘請專家組成教材審查委員會對教材質量進行嚴格審查,并報教育主管部門核準。第三,積極鼓勵權威出版機構重點出版“規劃教材”或“重點教材”,全面提升旅游專業教材的權威性與品牌影響。

(二)強化教材的共識性。

教材是共識性知識的重要載體,其內容應該是相應學科知識與成果的深刻總結與集成表達。好的教材扮演著知識領航和成果集成的重要角色,既是達成共識性知識的大熔爐,也是構建知識高地的大平臺。按照學科研究從論文到專著再到教材的基本范式,教材本該比“成一家之言”的論文、專著更難編寫,因為它需要更多的綜合創新與學識集成。然而,在許多人心目中、在許多科研評價體系中,論著的分量要遠遠高于教材。在這種思想指導下,許多學者在教材編寫中,一方面并沒有注重知識的綜合、創新與集成,而表現出更多的隨意性和復制性。另一方面更沒有把握教材本是承載共識性知識的內在特質,把教材寫成了更多的所謂“創新之見”或所謂“一家之言”,從而人為地攪亂了學科的基本概念體系和基本原理。因此,面對新形勢和新要求,旅游管理專業本科教材尤其要在共識性上下工夫。一是要求教材編寫者必須沉下心來,博覽群書,對已有成果和現有教材進行認真梳理、綜合,尋找更多共識性的東西,并將其納入到教材的編寫內容中。二是建議廣大學者圍繞旅游學科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問題展開深入研究,多召開專題性學術爭鳴與學術會議,以達成更多的共識,從而促進高質量旅游教材的編寫與出版。

(三)強化教材的系統性.

教材傳承的應該是系統化的知識。無論從旅游管理本科專業系列教材來講,還是就一本教材的體系來講,都得講究其系統性與完整性。旅游管理本科專業究竟要編多少本教材,這些教材究竟由哪些具體教材構成,每一部教材究竟要寫哪些章節,哪些內容必須先寫哪些內容只能后寫等等,都必須加以認真研究,形成廣泛共識。然后在此基礎上,建構旅游管理本科專業系列教材的基本框架,確定每一本教材的基本內容與范疇,協調系列教材中不同教材之間的知識連接,以及每本教材內容的內在邏輯關系。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使旅游管理專業教材有主有輔、主輔互動,形成系統;才能真正使每一本教材成為系統傳承知識的橋梁。這項工作在旅游學科發展之初是無法展開的,但在旅游學科發展30年之后的今天,應該必須這樣做,而且也有條件可以這樣做。一是旅游學科30多年的研究積累,二是30多年來眾多旅游相關教材的出版發行,三是有一大批學有所成的專家教師隊伍,這些都是開展此項工作的有利條件與基礎,相信此項工作在新形勢下一定會取得重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