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育困境與改進策略

時間:2022-06-28 05:46:33

導語:高校思政教育困境與改進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思政教育困境與改進策略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意識形態領域的重要陣地。《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是在總結思想政治教育歷史經驗和新形勢下發展創新的基礎上,制定的戰略指導性文件,它表明了中央對意識形態領域形勢的深刻了解和高度重視。當前高職院校學生現實理想高于政治信仰;人生價值觀功利性增強,集體意識淡薄;道德評價能力較強,但價值觀相對模糊,道德認知與道德行為之間存在差距;就業期望值較高,但拼搏、進取精神不足,缺乏艱苦創業的心理準備。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多方面的缺陷,與社會轉型期的整個社會宏觀環境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社會轉型期多樣文化的沖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日益變得復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缺陷也有其自身的原因,近年來,盡管高職教育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不強、實效性和社會適應性低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仍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進策略依然需要探索。

一、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特性

1.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業導向”特征就業導向的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是當前教育的重要目標。高職教育對象為職業性人才,他不同于當前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教育對象,即為研究型人才,學習型人才。高職教育的職業性最為明顯,這就要求加強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就業導向”性,在教育中樹立職業意識和職業道德,實現教育“就業導向”和職業的銜接。

2.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應用性”特征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為應用性人才。職業人才學習目標明確,主要是為了提高職業技能,增強工作能力。因此,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設置要以應用性課程為主,注重對職業技能和實際工作應用能力的培育。可見,“應用性”是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特性。

3.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性”特征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要堅持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實踐教學是高職教育的基本組成部分,要貫徹在高職教育當中。實踐性教學是高職教育教學的核心,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的培育要在實踐中不斷強化,只有把職業素質培育和職業技能提高滲透在實踐性教育教學中,才能提高高職教育水平。

二、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困境

1.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專業化不強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專業素質和教育技能直接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然而,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大多數為兼職教師,專業化不強。作為兼職的教師,上課僅僅是任務,而不是以增強學生思想政治水平為目標。一些長期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團隊,由于自身的惰性,不注重研究新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技術,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也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一些思想政治理論教師的政治信念簿弱,理論素養差;主體意識不強,職業角色認同感不強,缺乏責任心和情感投入;知識結構單一,教學能力欠佳,科研能力不足。有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師管理機制和激勵機制不健全,影響了教師積極性的發揮。教師的非專業化問題,是當前高職院校亟需解決的一個問題。

2.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與成人實踐性和應用性特征相脫離高職院校思政政治教育的培育對象是成人學生,這些學生均經過了社會歷練過程,相對于全日制學生,對社會了解較多,行為和觀點容易受到社會影響,并且有的已經形成了價值觀和人生觀,一定的錯誤的思想認識很難輕易改變。因此,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實踐、職業相互結合效果才能更加明顯。但是當前很多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忽視社會實踐教學,難以在教學中突出職業性和實踐性特點。思政政治教育的目的只是簡單地為了培育學生思想認識,學生是否接受思想教育內容則是不予重視。

3.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化精神不足當前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人文化精神,以學生為本的教育宗旨沒有體現,教學方式普遍化,不能結合高職學生特性和需求進行重點教學。思想政治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更是缺乏對學生的人文化關懷,學校管理機制如教師的評價體系缺乏學生的參與。作為教育主體,目前高職院校的學生生源類型層次復雜,生源狀況差異顯著。生源除普通高中畢業生外,還有對口升入高職的三校生和五年一貫制的初中畢業生。而不同文化層次、不同個性類型的學生,在學習態度、學習動機、職業理想和成就抱負等方面的差異是較大的。

三、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進策略

1.建立高效高素質的思想政治教育專職隊伍思想政治教育隊伍是提高高職人才教育水平的重要力量,只有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專職隊伍,才能保證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當前很多高職院校領導對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專職化建設不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學歷不高,且工作為兼職性的。因此,要加強隊伍的專職化建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職業素質和技術水平,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提高學生素質,維護學校穩定中的作用;加強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職業培訓,增強工作能力和服務意識;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用人機制,嚴格把關,擇優錄取高素質、責任心強的人才。高校要根據實際工作需要,科學合理地配備專職輔導員,在保證每個院(系)的每個年級都有一定數量的專職輔導員的基礎上,每個班要配備一名專業教師擔任班主任。在保證數量的基礎上,再不斷優化結構,按照政治素質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的標準選拔。建立和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評價機制和激勵機制,定期進行考核,充分發揮學生在評價中的主導地位。對工作業績好的進行相關激勵,提高工作的積極性,對工作業績不好的,進行淘汰,培育競爭意識。

2.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實踐的結合高職院校培養對象是職業化和應用型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必須為學生就業服務,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實踐的結合,把職業素質教育作為思政政治教育的核心。堅持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生就業和職業相結合,加強學生就業素質的培育。一要引導學生認清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將個人幸福與社會整體幸福統一起來。讓他們認識到,個人追求幸福的愿望只能在社會幸福不斷增長中才能得以實現并得到保障。二要增強學生的幸福實踐。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加強幸福觀教育與學生生活實踐的聯系。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探討式教學能加強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溝通,增加學生的表現能力和對事物的探討能力,引導學生加強對社會事物的了解,增強認知能力。在探討式思想政治教學中,通過不同意愿的學生之間的表達和探討,能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案例教學能增強學生對具體事件的理解能力,增強學生思維能力。圍繞具體實踐開展教學,學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教學印象更加深刻,同時增加了學生的學習樂趣。

3.培育以人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當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人文服務方式。以人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就是突出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中心主體地位,教師是引導者,其他與之相關的管理機構和人員是輔助者。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首先要充分考慮高職學生特點和需求,進行個性化教學。教學內容設置上,要以學生需求和實踐內容為主;在教學團隊管理評價中,要增加學生在評價中的作用。教育教學管理部門要轉變觀念,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學生為本,就要完完全全為學生服務,將學生始終放在最核心的位置,圍繞他們的發展進行各種教育。確立大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他們的獨立人格、自身價值和思想感情,啟發引導其內在的思想政治道德需求,培育他們的主體意識、自主能力、創造才能等主體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