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教育管理中教師與學生的溝通技巧研究

時間:2022-07-13 03:25:28

導語:學生教育管理中教師與學生的溝通技巧研究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生教育管理中教師與學生的溝通技巧研究

一、師生間溝通的角色定位與問題

1.教師要科學、合理地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都是有思想、有情感、活生生的個體,他們在人格上需要受到教師的尊重,在情感上更需要得到教師的理解,在人際交往上更希望在班級或?qū)W校中獲得充分的歸屬感,因此教師要通過積極的師生溝通,建立有益于學生發(fā)展的主人翁責任感和自我價值感。師生交往過程中,教師要避免對學生的人際知覺偏見,關注他們的思維和情感發(fā)展的特點。教師通過積極的師生溝通,更全面、更客觀地認識學生的特點,充分地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化解學生的心理問題,用良好的師生關系促進學生更好發(fā)展。教師要善意、理性、飽含情感地看待學生,用全面、前瞻、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在與他們的溝通中,注重有效溝通:一要真誠地聽,就是聽取學生的想法、建議和意見;二要細心地看,就是多觀察、多注意學生的行為表現(xiàn);三要坦誠地說,就是向?qū)W生傳達自己的管理和工作理念、具體想法與工作計劃。2.教師在師生溝通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一方面,教師作為師生溝通和交流中信息接收方,存在一些常見而又不自覺的問題。這些問題包括但不限于在師生溝通過程中,教師急于下結(jié)論或斷言,以體現(xiàn)或維護自己的地位或身份;在學生說話時,表現(xiàn)出不耐煩的態(tài)度或表情,輕視甚至直接回絕學生所提出的問題或訴求;不顧忌學生的表達完整與否,隨意轉(zhuǎn)移話題或打斷學生。另一方面,教師作為師生溝通和交流中信息發(fā)出方,往往沒有意識到消極的語言表達方式給學生帶來的消極后果。教師可能的輕視、貶低等消極語境:“我看你是沒有指望了。”(對學生表達失望)“你怎么又犯錯了?”(表達了對學生的指責)“你是這樣想問題嗎?”(表達了對學生的諷刺)

二、教師需要掌握并有效運用必要的溝通技巧

1.注重掌握并引導學生談話的技巧。教師要充滿善意、飽含感情地與學生相處、交流,這需要教師對學生形成積極的認識或信念。教師在認識到這些基礎上,還需要積極學習并注重運用一些有效的交流方法技術(見下表)。2.教師要注重與學生溝通的有效性(1)多渠道多方式地進行師生間的溝通與聯(lián)系。教師可以通過小型會議和大型會議,班級和學生會、團組織的干部等溝通與交流渠道,利用電子郵件、學習視頻、問題討論等作為有效的交流工具。教師沒有必要把與學生的交流,完全建立在現(xiàn)代通信手段上,真誠、坦率的交流和明確的信息,才是最有效的。(2)需要加強師生溝通中的雙向性。活躍的雙向交流氛圍有助于師生間真正的交流與溝通。要摒棄將由上而下的、單向的師生信息交流模式,改變?yōu)殪`活的雙向交流溝通。如果教師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并得到他們對學生工作熱誠的支持、配合,教師一定要從辦公桌后面走出來、從辦公室走出來,拿出真誠的愿望與學生交流。(3)首先做到教師在溝通、交流中及時反饋。在師生交流與溝通中,未能從教師及時得到反饋,學生往往會向壞處設想。設想:主刀醫(yī)生在手術進行了一半,發(fā)現(xiàn)工作的某些方面助手做得不符合操作規(guī)程,假定躺在手術臺上的是你,你是愿意主刀醫(yī)生待幾個月后為這位助手作年終鑒定時再提出來、還是希望發(fā)現(xiàn)這一情況后立即提出并要求及時糾正呢?所以,教師需要及時反饋相關信息,尤其是批評性的、需要學生盡快改善或努力做好的事,教師及時反饋自己的看法或意見,才有助于實現(xiàn)師生交流溝通的目的,這也是教師對學生愛與責任的體現(xiàn)。

三、結(jié)束語

教師要意識到良好師生關系是師生有效溝通的前提,首先要關注學生的社會及心理方面的需求。教師對學生的教育過程中通過積極的師生心理溝通,充滿善意、飽含感情地與他們相處、交流,建立起師生良好的信任關系,從而提升對學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效果。

作者:聶冰青 單位:四川師范大學商學院

參考文獻:

[1]張昕琳.論構(gòu)建和諧師生關系的重要性[J].科學導報,2015

[2]王燕,王娟.非正式組織研究綜述[J].燕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

[3]趙德志.非正式組織:特征、作用與管理——基于中國文化情境的視角[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

[4]李雪萍.高校教師與學生的有效溝通[D].南京師范大學,2012[5]周嵐.需求層次論與人力資源管理[J].南方論刊,2011

[6]蔡荻.高校教師與教師的職責分工與合作研究[J].浙江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