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黨員后續教育管理路徑探索

時間:2022-05-10 04:09:46

導語:學生黨員后續教育管理路徑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生黨員后續教育管理路徑探索

摘要:高校學生黨員前期的組織發展和后續教育管理兩者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相輔相成,共同打造學生黨員系統化管理培育工程。高校落實全面從嚴治黨,加強學生黨員后續教育管理要夯實基礎,落實全面,不斷豐富后續教育內涵和實質,深化監督考核機制,加強學生黨員后續管理針對性和系統性。

關鍵詞:學生黨員;后續教育管理

高校學生黨員作為黨組織培養的優秀青年才俊,標榜著青年學子的先鋒典范,引領著校園文化的紅色方向,承載著民族復興的殷殷期待。高校學生黨員培養發展過程中時時端正入黨動機矢志投身偉大事業,刻刻豐富理論知識決絕鐫刻紅色基因。全國高校高度重視學生黨員的培育和發展,竭力將最優秀的人才吸納進來。誠然大學生黨員的培養教育固然無法缺少前期的組織發展,但后續的教育管理確也不可或缺,兩者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前期的組織發展為后續的教育管理提供良好的先決條件,是學生黨員系統化管理題中應有之義,后續教育管理是前期組織發展的必要條件,是學生黨員系統化管理扎實高效的關鍵一環,兩者的有機結合方能確保高校學生黨員的黨性覺悟和政治信仰。因此,高校應著力提高大學生后續教育水平,加大后續管理力度,增強針對性和緊迫感,不斷創新教育管理模式,做好做實學生黨員系統化培育工程。

一、高校學生黨員后續教育管理現狀剖析

宏觀層面來看,目前高校學生黨員后續教育管理存有不少偏差,衍生出不少弊端。首先,高校學生黨員培養重發展輕教育傾向嚴峻。囿于管理模式相對固化,教育形式相對單一等特點,高校黨建工作以黨員發展考察為重心工作,把牢發展關,前期培養發展剛性需求突出,造成重發展輕教育傾向嚴重。加之學生黨員群體流動性大,短期性突出等特點,實質上為輕后續教育管理提供了現實可能與推脫借口。其次,高校學生黨員活動形式單調劃一現象突出。學生黨支部工作模式相對僵化,組織活動形式和內容相對陳舊,支部負責老師兼職居多,無法全身心投入,支部開展的一系列活動空泛居多,無法真正契合學生黨員內心訴求。在加強學生黨員思想建設方面頗有成效的同時仍無法掩蓋脫離學生學習、生活和工作的實際,致使支部活動朝氣不夠,學生黨員參與度下降。再次,高校學生黨員后續教育考核機制缺失現狀堪憂。前期組織發展環節日常機制完善,標準突出操作性強,加之學生黨員表現積極主動性強,言行規范認可度高。入黨以后則因為對黨員的要求不具體,定性多,定量少,沒有明確的職責和目標任務,呈現出繼續教育平臺虛、抓手弱、考察考核程式化、評價機制缺乏有效性的特點。基于現存問題進行現狀剖析,體現為:①學生黨員后續教育意識亟待強化。實用主義思潮泛濫下,功利主義盛行。不少大學生黨員入黨動機過于世俗,政治立場模糊,理想信念缺失,服務意識與奉獻精神缺乏。具體表現為極為看重自我利益和訴求,罔顧在學院和班級中的表率作用,不具備引領同學共同追求卓越的理念,在現實學習生活中追逐“實惠”,在各類評獎評優中缺乏謙讓意識,在各類活動中缺乏服務意識和奉獻精神。②后續教育管理方式亟待創新。第一,學生黨員后續教育缺乏系統性與時效性。各大高校學生黨員前期培養發展歷來重視程度高,但后續教育卻稍顯蒼白,整體性教育理念缺失。高校基層黨建工作者一般由輔導員兼任,力量薄弱分散,工作任務繁多,前期的培育教育卓有成效卻很難持之以恒一以貫之到后續教育當中。同時學生黨員教育內容以政治理論教育為主,往往忽視結合黨員思想實際開展思想教育,教育效果只注重短期效應,教育形式未結合學生黨員興趣點展開,導致后續教育無法深入學生黨員內心,無法真正內化于心,稍有不慎便演變為形式主義,使前期教育培育成果付諸東流。第二、學生黨員后續管理缺乏同一性與懲戒性。學生黨員后續管理過程中相關規章制度仍不夠完善,日常考核和管理流于形式,支部工作缺乏抓手,后續管理乏力。作為加強大學生黨員后續管理基本形式之一的制度落實的好壞直接決定著學生黨員后續管理的成效,直接決定鍛造黨性爭做優秀黨員是否有失偏頗。目前對學生黨員入黨后的后續評價缺乏整體性與監督性。黨員理論學習和日常工作的考評只是以個人小結、思想匯報為依據,缺乏對日常實際表現和各項具體工作完成情況的細節考評,降低了考評的可信度。[2]學生黨員開展的民主評議僅僅以自評互評、對標整改等形式開展,折射出一團和氣,敷衍塞責的不正之風,支部內部形成默契,成員間和和氣氣,批評和自我批評顧忌情面,不扯袖子、不咬耳朵、不紅紅臉、不出出汗,加之缺少黨外學生監督,也沒有社會外在監督的具體舉措。

二、高校學生黨員后續教育管理緊迫性

我黨自成立起就擔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實現這一歷史使命需要廣大黨員同志繼承傳統夙興夜寐,需要牢記使命繼往開來,更需要加強建設防微杜漸。全面從嚴管理,作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順利推進的根本保證。加強學生黨員后續教育管理是高校落實全面管理的實然性需求,要夯實基礎,落實全面,不留余地,不留死角,從中央到基層層層落實,全面展開,尤其對于基層黨組織貴在精準著力,囊括黨組織層層篩選寄予厚望的學生黨員。學生黨員作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承擔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作為各行各業翹楚的預備力量,對學生黨員的前期培養發展和后續的教育管理亟須從嚴,確保樹立正確政治信仰,懷抱助力中國夢的政治理想,從而從嚴要求自身,潔身自好,不斷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不斷提高服務本領,真正發揮先鋒典范引領作用,以優秀標桿感染青年團員,將紅色信仰深深扎根廣大團員內心,樹立永遠跟黨走的青春理想。加強學生黨員后續教育管理是高校落實全面管理的應然性需要,是學生黨員成長成才的現實需要。針對目前學生黨員后續教育管理中存有的問題和弊端,如學生黨員服務意識有所弱化,先鋒模范作用發揮有所不足;學生黨員參與組織活動流于形式,等同普通同學混淆身份;錯誤認為入黨后大功告成,止步自我鍛造自我磨礪等。破解這一學生黨員后續教育管理難題,全面從嚴治黨提供了良好的戰略思路和紀律保障。落實黨的相關政策不僅意味著要求黨組織要為學生黨員搭建服務同學的平臺,充分培養學生黨員隊伍,定期給學生黨員制定實施計劃,分配任務,使其在青年學生中發揮排頭兵的作用,[3]也扎根于構建學生黨員考核評價體系中,時刻將學生黨員的服務奉獻覺悟與個人評先考評掛鉤,建立日臻完善的激勵評優監督機制,探索學生黨員后續教育管理體系,通過獎勵素質拓展學分的辦法,激勵學生黨員拓展素質,一心襟懷宗旨,強化服務本領。

三、高校落實學生黨員全面從嚴管理,加強學生黨員后續教育路徑探究

基于此,加強學生黨員后續教育管理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高校黨員落實全面從嚴管理全局,事關未來建設者和接班人旗幟和道路。加強學生黨員后續教育和管理意義深遠,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培育學生黨員立志常懷紅色心,投身中國夢,高校可從豐富黨員后續教育內涵、豐富黨員后續教育實質、營造后續教育良好氛圍和深化學生黨員監督考核機制等幾方面著力。(一)豐富黨員后續教育內涵,提升學生黨員理論水平和后續教育管理針對性。不斷豐富后續教育內涵,重落實重所得。增添新穎的、學生黨員喜聞樂見的紅色元素;設計多樣的、學生黨員熱衷參與的活動載體,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黨員理論水平;落實制度,加強支部內涵建設,明確支部成員奮斗方向,加強支部感召力,以支部內涵建設為主題加強后續管理針對性,實現學在支部,管在支部,成長在支部。在“互聯網+”環境下,不斷擴大學生黨員的學習機會。使黨課從封閉走向開放,教育資源從供給源頭上的擴大拓寬了教育教學成果的覆蓋面,改變過去傳統模式的集中培訓和單項培訓,打破權威者對知識的壟斷,實現優質資源的均衡配置,[4]打造無差別學習模式。(二)豐富黨員后續教育實質,提升學生黨員實踐水平和后續教育管理系統性。設置學生黨員后續教育管理系統整體優化目標,加強頂層設計,重視后續教育管理。結合后續教育管理實質和難點,不斷豐富目標內涵,旨在打破現狀,喚醒學生黨員身份意識。目標以可接受、可操作、可量化、易執行和挑戰性為特點,結合學生黨員自身特點,提出具體要求,對于學生黨員的業務素質、身心素質、思想道德素質和能力素質,可側重定量化和可計量,對于創新理念側重定性化,強調黨建工作思考、研究、實踐的科學性、實踐性及績效作用。[5]以目標為導向,圍繞整體優化協同,實現整體效益。(三)營造黨員后續教育氛圍,提升學生黨員服務水平和后續教育管理實效性。加強黨建工作主體責任,堅持改革創新,突出問題導向,著力補齊短板,狠抓工作落實,扎實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各項工作,依托黨支部標準化建設,將支部工作任務指標化、成果表現數據化、創先爭優平臺化、內部管理自主化、監督檢查結構化,并且用信息化的手段來進一步規范黨支部的工作,來徹底解決黨支部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使黨支部政治功能充分凸顯,組織力建設明顯增強。提倡支部活動入系統,強化支部建設制度化、日常化,倒逼支部加強內涵建設,凸顯學生黨員服務意識和水平,提高后續教育管理實效,打造奮楫爭先,服務為本的黨員形象。(四)深化黨員監督考核機制,提升學生黨員紀律水平和后續教育管理實踐性。落實支部工作條例,厘清支部工作職責,為黨員后續教育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健全黨員量化考核制度,營造黨建品牌,開展“講黨性重品行做表率”學生黨員公開承諾、學生黨員成果亮化、“‘微’黨課‘曬’筆記”等豐富多彩的黨員活動,以學生團隊導師制為載體,發揮“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的先鋒模范作用,增強大學生黨員身份感和歸屬感,提高學生黨員爭優創先的黨員意識;通過優秀黨員評比,在學生黨員中樹立先進典型,營造后續教育管理良好氛圍,切實體現黨員先進性。

作者:楊哲 單位:紹興文理學院數理信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