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類專業分流教學探索
時間:2022-08-22 10:41:10
導語:工商管理類專業分流教學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工商管理專業分流教學的環境背景
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也是中國企業高速發展的四十周年,企業對管理人員的專業性要求越來越高,對管理人才的需求也一直呈現上升態勢。于此相反,工商管理類專業在大學的學科競爭中卻出現頹勢,甚至有不少高校取消了工商管理的本科招生,同時工商管理專業應屆畢業生的就業率形勢不容樂觀,優秀生源的流失率也越來越高。一邊是人才難求的企業困境,一邊是畢業即失業的就業難題,如何在供給側的改革方向指導下,扮演好學校和社會之間的橋梁,實現學校畢業和企業就業之間的無縫連接成為現在應用型本科教育改革中的頭等大事。第一,學生對焦就業,專業分流深化意愿強烈。在2019年職友集網站對51440份樣本調查中,工商管理專業在在工商管理類的14個分支學科種,就業熱度僅排第8,其中的就業方向更是高比例流入市場營銷、人力資源和財務管理等其他領域。在對同濟大學浙江學院154名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隨機調查中,發現有90.25%選擇愿意分流,認為工商管理專業泛而不精,很難定位今后的就業方向。調查發現只有不到10%的學生表示在填報志愿前對專業發展方向作為專門了解,81.16%的學生認為在進行工商管理各分支方向的基本了解后,可以進行分流選擇方向無論對于自身綜合能力發展還是專業能力提升都有益處。“大類招生,分流培養”在學生中幾乎達到了100%接受的一項教學措施。第二,企業需求偏向寬基礎厚專項人才。工商管理專業涉及面廣,一方面可以降低對焦社會需求的不確定性,但是一方面也很難對接企業需求的專業性。信息時代大大提高了企業資源配置效率,很多傳統管理理論在實踐中開始面臨挑戰,淺表的知識儲備在專業精進和創新實踐中難度更大,在與同濟大學浙江學院工商管理教研室的五家校企合作單位的洽談中五家單位均表示出了希望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能在某一個分支學科中有更深更厚的知識儲備的愿望,并在企業畢業生就業調查中顯示:綜合性大專業本科學生在就業中擇崗難度大,跳槽比例更高。
二、工商管理專業實行分流教學的難點
從學生層面探討,一部分學生對專業方向的認識不清,在選擇分流方向時容易隨大流。雖然在前期的調查中對于分流方向的選擇有90.4%的學生表示會從就業前景考慮自己的發展方向,另外9.6%的學生表示會遵從自己的興趣,但是在分流實踐操作中市場營銷和工程管理這兩個工商管理類中就業率最高的方向卻遭受冷待,經過調查發現學生雖然已經學過市場營銷和工程管理這兩門工商專業基礎課程,但是還有很大一部分學生把市場營銷認為狹義推銷,工程管理即是工地統籌,并且難度大,而更大一部分隨大流,還有一部分就以自己的“我以為”輕易擇定方向,這種隨意性也違背了學生意愿分流教學的本意。從學校層面探討,分流方向的選擇是基于學生自由選擇,然后以人數為指標,選擇人數不少于20人(同濟大學浙江學院開班人數下限為20人)的進行方向開設,還是根據企業人才需求和學校自身師資綜合考慮分流方向,這一直有所爭議。如果學生自由選擇方向,就會出現由于學生認識偏差導致背離解決社會需求和學生就業傳導橋梁的初衷;如果學校先預設方向,又可能出現隨大流最后集中在一兩個專業的情況,而常年遇冷的方向就可能出現教師流失的情況。從實踐層面探討,由于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招生文科占比較高,學生普遍數理工科基礎比較薄弱,在工商管理專業的分流方向中,諸如工程管理、電子商務等方向數理工科知識占比比較高,傳統的考核方式會出現學生考核基點相對市場營銷和人力資源會更低一點,在沒有做好公平考核方案的準備時就會出現學生為了基點擇方向和鬧情緒的事件,也會又部分學生為了基點而在擇就讀方向時選擇更偏文科的方向。
三、工商管理專業分流教學中的保障措施
(一)增設認知實習項目,開設專業模塊認知講座。工商管理專業理論豐富,可是對于尚處于學習階段的學生,理論認識的能力不足,沒有實踐加持,理論總顯得空洞,案例教學雖然從解決了一部分理論運用的空乏感,但是對于學生來說總顯得感知性薄弱,這也是工商管理專業近幾年出現招生人數下滑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經濟環境的瞬息萬變,資源信息流通的顛覆式傳播速度越來越快,課堂理論總是慢于現實,很可能出現課堂內容還沒講完,這個理論已經被淘汰,這種現實脫節感也深深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對此,同濟大學浙江學院工商管理教研室從2015年度開始建立了十余家校企合作實踐單位,涵蓋電子商務、地產、食品、外貿、通訊等行業,為學生的實踐認知打造了一個良好平臺。為了讓學生對工商管理的每個模塊都有比較準確的認知,同濟大學浙江學院打造了專業講座積分卡,邀請在工商管理專業各模塊中的專業人士為學生進行專業認知講座,同時每次講座可以有專業積分,從制度設計上鼓勵學生認知工商管理的方向發展。同時,在課堂和暑期小學期中增設植入式課堂,邀請工商管理各發展方向中的從業者來現場為學生演繹理論在實踐中的運用,以及每個方向中的個人發展方向和工作前景,提升學生在專業分流選擇時對每個方向把握上的精準度。(二)強化教與學結合,打造厚理論強實戰教師隊伍。教學分流歸根結底是為實現畢業生“零距離”上崗,對此原有的專業課程體系就有必須根據社會人才能力需求進行研究改良,通過校企多方面的深入合作,從用人單位和崗位的需求出發,將課程體系按崗位進行整合模塊化。根據用人單位的工作領域或工作崗位,將現有課程體系進行重構或整合,各課程模塊重點培養不同工作領域的職業能力,實現課程模塊與工作領域對接。在此工作中,教學工作不僅是內容更新,更要改變傳統灌輸式教育,引導創新教育方式需要不斷被摸索,教師隊伍需要不斷學習,提升“雙師”比例,從理論派更進為理論實戰派。(三)靈活考核方式,完善學分互認設計。分流方向按“學生志愿優先參考成績基點”為選擇因素,就可能有學生因為基點無法選擇自己心儀志愿,這也成為部分基點偏低的學生抵觸分流教學的原因。另一方面在調查中發現有超過50%的學生對于各專業方向的學習難度不同表現出憂慮,同一個專業同樣的畢業證書,但是每個方向的學習難度不同,可能會導致有個別方向的畢業難度更大一些,這也成了部分學生覺得不公平不能遵循自己內心選擇方向的一個阻礙。對此同濟大學浙江學院研究了各種考核方式,傳統的以卷面成績定總評的比例必將大幅度下降,更多學科關注學習過程和學習運用,大比例增加實踐考核,豐富期末總評考核手段,注重學生自我學習的總結和表達。同時鼓勵學生參加技能學習,打造“以賽促學,以證代考”的學習氛圍,并實現比賽成績或者考證分數和學習學分互認的考核體系,不以一卷論成績,不同專業方向按照專業特性在學生方向選擇時專業課程設置不同權重,比如一個選擇人力資源方向的學生甲,人力資源這門基礎課程的權重為3,而其他方向中人力資源這門課程權重為2,學生甲電子商務的基礎課程權重是2,而另一個學生乙如果選擇電子商務方向,那么學生乙的電子商務這門課程權重為3,人力資源課程的權重為2,重專業學習能力,重實踐能力,以多元化考核體系盡可能挖掘學生真正的學習潛力。
【參考文獻】
[1]李姣姣,陳莉.“大類招生,分流培養”運行機制的困境和對策[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8)
[2]楊丹.大類招生模式下民辦高校專業分流的實踐與探討———以工商管理為例[J].科技資訊,2016(10)
作者:周潔 單位:同濟大學浙江學院
- 上一篇:高校工商管理創新創業教育展望
- 下一篇:節約型社會綠色財政稅收政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