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約型社會綠色財政稅收政策分析
時間:2022-08-22 10:43:17
導語:節約型社會綠色財政稅收政策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些年來,我國一直在提倡建設節約型社會,目的就是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合理利用有限的自然資源,杜絕資源浪費現象的發生,因此,為促進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我國制定了一系列綠色財政稅收政策,利用稅收的優惠政策來調節杠桿平衡,增強社會各界對環保節約的意識。
關鍵詞:節約型社會;綠色財政稅收;政策分析
一、實施節約型社會的意義
(一)節約型社會的定義。節約型社會是指社會資源在生產、流通、消費的過程中,通過具體的管理機制、健全的結構調整機制、以及技術的進步,動員和激勵全社會節約、高效利用各種自然資源,以減少資源浪費的可持續發展模式。(二)實施節約型社會的社會意義。(1)建設節約型社會是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要求。我國能源資源總量雖然較多,但人均占有量少,今后,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的推進,能源需求總量還會增加,經濟發展面臨的資源約束必將長期存在,節約能源資源,大力提高能源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是緩解資源能源約束的根本出路,也是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要求,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保證。(2)建設節約型社會是保護環境的有力措施。人類的發展離不開環境,依賴于環境,需要自然環境提供有限的資源來促進人類的生產與發展,是實現人類基本人權的根本保障,脫離環境的勞動生產力是不存在的,可見,環境對人類的重要性。而綠色財政稅收作為調節經濟的杠桿,促進了環境權利的有效推動,為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3)是贏得國際競爭優勢的重要戰略。實踐證明,傳統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式的經濟增長模式難以為繼,必須盡快加以扭轉;而經濟全球化為我國廣泛參與國際分工創造了有利條件,節約能源資源,大力加強環境保護力度,創新節約型環保產品,才能在環保節能方面領先于世界平均水平,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優勢,為國家、為人民創造更多的價值。
二、節約型社會背景下實施綠色財政稅收政策的重要性
(一)綠色財政稅收政策始終以社會公共利益為出發點。綠色財政稅收政策的實施標準始終以社會的公共利益為基本準則,社會的公共利益即人類的共同利益和環境資源的持續發展利益,以保護自然資源、促進人類可持續發展為主要目的,來調節市場經濟的平衡,建立市場經濟職能的標尺。從技術角度來看,環境的不斷惡化、資源的不斷枯竭會給人類的生活、甚至生存帶來壓力;從經濟和社會的角度來看,為減少資源匱乏和資源浪費給社會帶來的不利影響。利用綠色財政稅收政策,可以更加明確政府的經濟發展方向,體現出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的政策意圖,這在促進資源的合理高效運用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同時,綠色財政稅收政策也是最為靈活、有效的調節市場的重要措施之一。(二)綠色財政稅收政策是提高和完善環境生產力的基本要素。環境資源和生產力是相輔相成的,勞動者通過勞動來獲取有限的自然資源,自然資源一旦枯竭,生產力就失去意義,如何才能有效利用環境、提高生產力呢?只有加強節約資源意識,促進資源的可循環利用,才能保證生產力的可持續發展。
三、節約型社會背景下綠色財政稅收政策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利用綠色財政稅收政策來增強企業的環保意識,促使企業加快轉型,已提上了節約型社會建設的新日程。通過綠色財政和稅收對市場起到的杠桿調節作用,增加投資企業個體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之間的統一協調性,以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盡管在我國的宏觀調控下,綠色財政稅收政策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由于政策的不健全性、政策實施標準不夠具體、節能激勵力度不足,致使綠色財政稅收這一有利于國家、有利于社會的體系仍有待完善。(一)綠色財政稅收政策不夠健全。有些地方政府為了追趕業績、加快地方快速發展,盲目采用粗放式經濟發展模式,忽略了環境保護與節約資源的重要性,在財政稅收政策上,沒有與節約資源進行有效結合,也沒有在社會上形成節約資源生產形態與消費意識,與建設節約型社會具有一定的差距,不利于經濟產業結構的優化與升級,也無法對環保節約意識形態形成約束。例如,個別地方政府為加快經濟建設,引進高耗能產業,與國家提倡的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初衷相違背。(二)綠色財政稅收的政策標準不夠具體。盡管我國在不斷加快節約型社會的建設步伐,但由于具體的政策標準不夠具體,在實施過程中會出現諸多不合理的情況,這需要我們逐漸完善并改進。例如,稅收政策不合理、征稅難度大、財政稅收執行力度不夠等等,例如,高耗能產業的節約標準定義模糊,家用電器的節能標準不統一,辦公設備的節能標準不夠完善等等,都需要具體的對照標準,才能加快節能產業發展的腳步,促進節約型社會的建設。(三)財稅政策激勵力度不夠。建設節約型社會首先要激勵各大中小型企業由高耗能向低耗能產業的轉變,鼓勵企業購買環保設備,并加大財政稅收激勵政策。以往由于財稅政策對企業的激勵政策不明顯,并沒有達到很好的激勵效果。因此,為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腳步,有關部門一定要做好稅收政策激勵宣傳,并具體落實到稅收工作中。
四、節約型社會背景下綠色財政稅收政策的優化策略分析
(一)完善我國現有的綠色財政稅收制度。目前,我國的綠色財政稅收制度并不完善,很多具體的細則規定并不能滿足現實要求,因此,一定要盡快完善綠色財政稅收制度,確保節約資源和環境保護。首先,在資源開采方面,合理征收資源使用稅,目前除了對水、礦等資源進行稅務征收,還應對其他開采資源完成從量的征收轉變為對價的征收,以提升開采人員的節約意識;其次,是在生產環節,加大對環境污染的排查力度,對污染企業征收污染稅和垃圾稅,提高節能減排意識,同時對資源循環利用以及污染物有效處理的企業進行激勵制度,提高企業節能減排的積極性,降低人們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增強人們保護節約資源的積極性。(二)引導群眾合理消費。消費者是產品的使用者,產品的生產以消費者為目標,因此,只有合理引導群眾消費,才能有效促進資源的合理利用,為此,稅務部門可以對一次性產品提高稅率,對于循環利用產品降低稅率或者實現獎勵政策,以減少消費者對一次性產品的購買,引導群眾增加對再利用產品的消費;此外,還要加強對回收利用率的監管,提高節能技術,促進可回收利用產品的開發。(三)加大對資源節約和循環經濟發展的財政支持力度。在建設節約型社會背景下,政府一定要加大對資源節約和循環經濟開發的財政支持力度,以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最好政府對資源節約和循環經濟發展項目定期劃撥資金,加大財政投入,同時細化資源節約和循環經濟的具體發展方向和扶持細則,把節約資源和循環發展經濟項目作為財政支出常規項。此外,地方政府也要結合當地情況,明確對于節約資源財政支出的具體細則,鼓勵節能工程的開發,例如,節能技術研究與節能企業建設等等,對于高耗能產業采取淘汰機制,通過其他方式給予財政支持,也可用于企業轉型;對于環境保護方面,也要進一步完善生態補償機制,促進環境資源的有效利用與可持續發展。
五、結語
隨著世界自然資源的逐年減少,越來越多的國家都在大力提倡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并積極付諸行動。作為世界土地和人口大國,中國保護環境的責任義不容辭,通過對綠色財政稅收政策的實施,有效調節了自然資源與人類生產、需求之間的平衡,有效地提高了自然資源的利用率,對促進自然資源的節約與保護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全淅玉.我國財政稅收政策定位研究[J].林業勞動安全,2012(3).
[2]謝毅哲.關于我國綠色財政稅收政策的探討[J].時代金融,2013(7).
作者:徐國榮 單位:廣西稅務干部學校
- 上一篇:工商管理類專業分流教學探索
- 下一篇:建筑施工企業物資管理有效對策
精品范文
10節約從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