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興趣教學培養論文
時間:2022-05-20 10:33:00
導語:語文興趣教學培養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幾千年前我們的大教育家孔子就給我們總結了這一做學問的方法,它強調了興趣的重要性。確實,興趣能激活主體,使學生的感官處于最活躍的狀態,教學效率和學習效率隨之大幅度提高。
尤其是我們的語文教學,它是一門人文性、思想性、知識性、藝術性極強的科目。而傳統的語文教學是“傳道、授業、解惑”,學生只當書記員、聽眾,往往忽略學生主體作用和本身的巨大潛能,往往忽略學生個體經驗和感受,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興趣,與現在的教學理念大相徑庭。
那么如何才能在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興趣呢?
一、還學生一片自由的天空,放飛學生的心靈
語文教學不是一個封閉的教學,它不能局限于課堂、課本,而要內外兼修,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出學校、走進社會、走進廣闊的文學世界,不能讓學生成為一只小小鳥,怎么飛也飛不高。在教學中,可以嘗試安排學生課外閱讀一些文學作品,要求他們寫出作品所表達對社會、對人生的理解,以及自己讀后獨特感悟,同時,每天要求學生摘錄一條名言警句,每一個月組織一、二堂課外閱讀的交流課。學生對這樣交流課非常感興趣。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你會驚喜的發現,同學們閱讀興趣和寫作水平有很大的提高,特別是作文有了一定的深度,有了個人的感覺,多了一份真情實感,而少了許多空談闊論。上一屆有個叫劉宏的同學,寫了一篇叫《雨傘》的文章,其中有一段是這樣寫的:
“獨坐窗前,靜靜的品嘗著這‘潤如酥’清新與涼爽,驀然,一朵天藍色的美麗‘小花’穿過雨絲沿著小路跳入我的眼簾。啊,是小雨傘,雨傘一直令我情有獨鐘。
“這時,我想起戴望舒寫的《雨巷》一詩,詩人幻想著遇見一位結著愁怨的丁香般的姑娘----撐著一把油紙傘徘徊在漫長而又幽深的雨巷。這一把油紙傘,點綴了詩的浪漫與溫馨,成就了雨中的詩意。
“于是,輕輕地,我撐開雨傘,來到雨中,想成為那一位丁香般的姑娘……”
當改到這篇作文時,我拍案叫絕,多么富有詩意的語言,多么豐富細膩的情感。結果這位同學在中考考出115分的高分。給學生一片蔚藍的天空,讓學生課外吸收知識的玉露瓊漿,放飛學生的心靈,這些小小鳥就能飛得更高,更遠。
二、讓講臺成為情感流動的舞臺,用豐富情感感染學生
語文教學,老師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培養出人文思想、獨特的人生感悟以及細膩的情感,從而引導學生如何去感知世界人生,感知人世間美好的真情、友情、親情等。我認為語文老師就應該結合課文讓講臺成為感情流動的舞臺,增加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這樣,語文老師就不能板著臉去面對這些活潑天真的孩子,突出其所謂的“師道尊嚴”。而要增加老師的親和力。古人云“親其師必信其道”。教師要用充滿感情的語言、神態,要用充滿激情的動作,甚至一顰一笑去吸引學生,感染學生。將學生帶入意境進入角色,去品味文章中人物的悲歡離合、酸甜苦辣。
例如,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感情濃厚,充滿人間親情的散文。文章寫父親為“我”買橘子這一段最為感人,我在講課時,自己用充滿深情的語調朗讀這一段,同時,我要學生把里面的一些動詞畫出來,仔細體會。然后自己在講臺上把胖子父親艱難為“我”買橘子時如何“探身下去,穿過鐵道,爬上月臺,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的過程動作模仿一遍,用自己的感情去感染學生,讓學生的內心與作者感情產生共鳴,從而透過父親的背影感受到深沉而又偉大的父愛。
三、用欣賞、鼓勵的眼光去愛學生,增強學生的信心,興趣。
鼓勵、贊美是激發學生興趣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作為老師應該懂得欣賞和贊美這一藝術。哪怕學生的點滴進步,我們都要大加贊賞,同時,要創造條件,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例如作文教學,我認為老師不應吝嗇分數,不要把分數摳得太緊,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去衡量學生,這樣會使學生的寫作失去自信,產生焦慮,從而對作文產生畏懼、反感。我在改作文時,對分數非常大方,只要學生有一點優點,就大膽肯定,經常打出九十分的高分,甚至滿分,有時把一些好的作文張貼在教室中,這樣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培養了寫作的興趣,增強了自信力。
最后,我認為教師要加強自身的修養,拓寬自己的視野,豐富自己的內涵,多讀書看報。正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功夫在詩外”,這樣在上課時才能旁征博引、左右逢源,提高上課的藝術性,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我們應該給學生插上一雙興趣的翅膀,讓學生在知識的天空中翱翔。
- 上一篇:建設局監督檢查工作講話
- 下一篇:語文課文深層次教學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