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寫作興趣管理論文
時間:2022-05-20 03:37:00
導語:學生寫作興趣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傳說湯顯祖創作《牡丹亭》,當寫到丫鬟哭杜麗娘之死時,湯顯祖也跟著哭了起來,作者在創作時的用情之深可見一斑。如此的真情,加上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牡丹亭》讓后人為之拍案稱奇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可見,好文章都是“情之所動”的產物。所以,同學們只有寫有真情實感的文章,才有可能贏得閱卷老師的認可,才有可能在中考考場上獲得高分。
寫作是語文教學的重要部分,是語文的“半壁江山”。但長期以來,很多學生怕寫作文,一聽到寫作文就喊頭痛,有的說沒東西可寫,有的說不懂怎樣寫,有的說達不到要求的字數,總之提不起寫作的興趣。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平常積累的素材少,作文的方法沒掌握好,訓練不得法等。我認為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有效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是學生提高寫作能力的關鍵。于是,近幾年來本人在教學中作了一些激發學生寫作興趣的嘗試,收到較好的效果。
一、從無字句處讀起——做生活的有心人。
車爾尼雪夫斯基說過:“美是生活”。意思是,生活是美好的,生活中處處有美的閃光點,要善于觀察、發現、捕捉,才能充實頭腦,美化心靈,從而寫出好的文章來。如夏衍經過兩個多月的時間,每天半夜三點多鐘起身,走十幾里路,去觀察包身工上班的情景,終于搜集到關于包身工日常生活的第一手材料,寫出膾炙人口的《包身工》。又如劉白羽的《長江三峽》,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綠》,葉圣陶的《景泰藍的制作》等等都是觀察生活后寫出的名篇。因此,課堂教學中,我結合課文內容,引導學生注意觀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于是開始寫日記,寫周記,內容包括校園、家庭、社會,要求學生注意觀察各種景物,觀察各種人和事并細心體會個人的感受。結果不少同學寫出了好文章。如楊小雷同學的《感受生活》因觀察生活,寫出個人的真情實感,參加全國新世紀杯征文比賽,獲三等獎。生活是一本無字的大書,需要我們去細心閱讀。
二、厚積薄發在點滴——注重積累,有感而發。
語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學生要寫好文章,沒有素材是不行的,故而我要求學生多聽新聞。在家里,早、午、晚飯時間都要求學生注意收聽新聞,關心時事。同時,我還提倡學生多閱報刊,增長見識,開闊視野。班里訂的《語文報》、《中國青年報》,學生個人訂的《文摘報》、《文萃》、《作文報》、《語文世界》、《作文通訊》等,同學們都爭相閱讀,作讀書筆記,積累不少的典型素材,在此基礎上,我又要求學生把報紙上他們感興趣的、有感受的文章剪下來,寫讀后感,寫評論文章等。結果學生的剪報作文比教師的命題作文還要寫得好,因為他們是有興趣而寫,有感而發。張志浩同學酷愛聽新聞,了解時事,時常往返幾里路回家收聽。作文水平取得了可喜的進步。老前輩在給兒女的詩中告誡:“應知學問難,在于點滴勤。”三、為伊消得人憔悴——多審題精寫作。
作文的第一步就是審題,作文審題是否正確,是關系到文章成敗的重要一環。因此,寫作訓練的第一步就是引導學生全面、準確地理解題意,也就是審好題。教學中,我注意引導學生掌握審題的一般技巧,如命題作文要(1)審標題,注意題目的限制性;(2)審文體;(3)審寫作要求(包括注意事項,提示);(4)應試中審評分表;材料作文(包括看圖作文)除了上面(3)(4)點外,更要審清材料,多則材料的要進行歸類提取,找出最佳切入點、最佳立意。語文教學內容很多,不可能要求學生大量寫作。所以多審題,精寫作,所費時間不多,學生寫作能力又得到培養。實踐證明,這不失為一種好辦法。近年來,話題作文以其主題的開放性、題材的豐富性、文體的多樣性而備受命題者與學生的青睞。話題作文的材料有的既是話題的引語,又是對作文內容的提示語和寫作范圍的限制語。吃透了材料、抓住了關鍵之處就能順藤摸瓜,搜尋到話題材料中隱含的命題者的意圖,如對寫作對象、范圍、中心的提示和限制。在話題作文面前,考生有了充分展示自己才情的機會,真是“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四、眾里尋他千百度——確定視角,有的放矢。
去年五月非典時期,冒著幾分危險,從疫區廣東郵寄來幾本新概念話題作文。每每翻閱時,涌動在心頭的——除了紀念、還有親切與信任。要知道,這套書的得來,費了多少周折呀!在教學中,一方面,我讓學生對近兩年的中考話題作文進行審題,我作分析,詳細講評“狀元”文章,讓學生較系統地熟知中考作文類型;另一方面,我又以符合寫作目標要求,符合學生實際,有新鮮感為原則,精選作文體裁和題目,對學生進行系列化、系統化的作文訓練。值得注意的是還有一種命題形式——與現代文閱讀相結合的寫作形式。如浙江紹興寫作題:親愛的同學,讀了《儲蓄人生》一文,你可曾想清點一下自己的人生儲蓄?在你的那份數目不大的存單上,一定記錄著一筆筆你獨有的感受和體驗;在你的那個小小儲蓄罐里,一定積存著一枚枚你特有的珍藏。你能取出一兩枚與我們分享嗎?請以《在我的人生儲蓄罐里》為話題,寫一篇文章,要有真情實感,不少于600字。近幾年,這種題型出現頻率較高,應引起足夠重視。
五、借他山之石攻玉——借鑒名家名篇,提倡學以致用。
畫家齊白石說過:“學我者生,似我者死。”搞藝術離不開一個借鑒模仿的過程,但不能生吞活剝、生搬硬套,作文也是如此。課文中的名家名篇,讓學生也去嘗試一下,用剛學到的方法去仿寫文章,也是我進行寫作訓練的一種方法。如學習了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后,要求同學們用“移步換景法”去寫《登泰山》、《游云門山》等;學了李樂薇的《我的空中樓閣》,讓學生用“定景換點法”寫《校園之春》,提倡學生學以致用。當然這種仿寫不是呆板的照搬照套,而是讓學生借鑒,學習名家的寫作方法。仿寫重在借鑒,更為重要的是應有自己的東西在里面。這也就是說,在借鑒中求創新,在創新中有個性。
六、無限風光在險峰——敢于突破常規思維。
“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我心之所極,將于風云而并驅矣。”(劉勰《文心雕龍》)作文亦是如此。淄博市2001年的中考話題是“幸福”,2002年的作文題是“個性”,2003年則取得了更為可喜的突破,用一首小詩“種太陽”引出話題。我借鑒這種作法,積極引導學生突破常規思維,拓展寫作思路。如《時尚》一文寫作中,我以《時尚季風》導入,抓住“心太軟”吹過來、“小燕子”刮過來、“韓寒”卷過來、“多彩頭發”飄起來四個片段,行文活潑自如。學生興趣盎然,寫出了言之成理,不落俗套的好文章。面對初四,好多同學都感嘆生活的苦與累,而房曉青同學則感到《上了初四真幸福》:“……初四生活雖然很累,但是我覺得很幸福。爸爸過去從來不關心我,特別是我的生活方面,全是媽媽的事。現在爸爸接了媽媽的崗,每天起得比太陽都早,給我做早飯,倒洗臉水,矇矇眬眬的,我感受著父愛的溫暖。……”求新有風險,不必刻意,一定要有堅實的生活基礎。經過“會當臨絕頂”的體驗,才有“一覽眾山小”的享受。
七、柳暗花明又一村——師生互動,自主、合作、探究。
為了發揮同學們的積極性,激發他們作文的興趣,培養他們批改作文的能力,從而提高作文水平。我緊密結合新課標的宗旨,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則。在作文評改方面,除了教師評改外,還采用學生互評或自評的形式。具體做法是:課前教師瀏覽了學生作文,找出作文中的優缺點,課堂上進行審題分析,指出此次作文的優缺點,示范評講兩三篇文章,列出批改的標準,然后讓學生批改,可互評,可自評,先找優點,再指出缺點,重在鼓勵,然后教師收上來再閱,選出優秀習作展覽點評。這樣,學生親自參與了文章批改,所以對本類作文的寫法要求理解得更為深刻。為了極大地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臨考前讓學生集中閱覽“自己的”優秀習作,必定會把學生帶入一個新的境界!
以上這些做法都是我在教學中的一些嘗試,其中對寫日記、周記、剪報作文、作文系列化訓練和文章互改等方面有所側重,收到較好的效果,在校刊征文比賽中,我所教班的一些同學的征文,被入選其中。每個學期都有一些同學的作文刊登在校刊《小小草》上。而絕大部分同學也不再害怕作文,這些都是得益于教學中激發學生寫作興趣的緣由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愿我們能從祖國優美豐富的語言文化中汲取養料,陶冶情操,從而用“心”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付諸筆端,何樂而不為呢?
- 上一篇:學生自改作文能力管理論文
- 下一篇:學生作文思路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