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性詩歌探究論文

時間:2022-10-03 03:48:00

導語:靈性詩歌探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靈性詩歌探究論文

“耶和華神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名叫亞當”。(創(chuàng)世紀2:7)

1、關(guān)鍵詞:“塵土”“生氣”“有靈的活人”。“塵土”的人接受了“生氣”成了“有靈的活人”。詩歌亦如此。一首詩歌的意象,語境、比喻、借代等是“塵土”的必要構(gòu)成部分,我們稱之為“詩客體”。詩歌反映的對象是真正意義上的“有靈的活人”,通過“有靈的活人”所體現(xiàn)出來的“有靈的詩歌”。所謂真正意義上的“有靈的詩歌”是反映了詩歌的一筋一骨一肉,一舉手一投足,都閃耀著神本的光輝。

“耶和華神便打發(fā)他出伊甸園去,耕種他所自出之土”。(創(chuàng)世紀3:23)

2、關(guān)鍵詞:“出”“出自土”。由于罪的介入,“有靈的活人”和神的形象產(chǎn)生了分離和隔閡而被逐伊甸園,并在“出自土”的“荊棘和蒺藜”上繁衍出各種詩派。目前中國詩壇有“格律派”、“山水派”、“土豆派”、“三指派”、“波波派”、“立根派”、“先鋒派”、“后衛(wèi)派”、“QQ派”、“夢幻派”、“流浪派”、“智性派”、“非非派”、“口語派”、“垃圾派”等等。每一派都有自己的“風動說”、“旗動說”、“心動說”。這些在“荊棘和蒺藜”中產(chǎn)生的作品,有的唯古是求,亦步亦趨,有的生吞活剝,東施效顰,怪模怪樣、有的作品瘋狂、色情、變態(tài),粗鄙不堪;有的作品形式古怪,如無字天書,無人能解。然而這些汗流滿面的耕作只能是“糊口”而已,并不能喂養(yǎng)里面的靈,年復一年的“糊口”仍要歸于塵土。

“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林后5:17]

3、關(guān)鍵詞:“新”。在西斯廷教堂的天花板上,有世界美術(shù)史上最大的壁畫之一—《創(chuàng)世紀》。當神把有著無限力量的手伸向亞當,

而亞當將在握住上帝之手的剎那獲得生命和力量。當亞當沒有觸及到神這雙手時,他黃金比例的身軀,強健的機體、只是相對完美的“塵土”之人。只有當亞當握住了神的手時才獲得了“生氣”。作品體現(xiàn)的精神正是“有靈的活人”。我們在欣賞這幅作品時透過了“塵土”的人,看見了里面的靈。

在原文圣經(jīng)中有兩個“新”字,一個新字是指時間的先后稱為“尼阿司”(提前4:12)。另一個新字叫“開那司”,是本質(zhì)上的新。如新人(弗2:15)當亞當被用泥土創(chuàng)造時,雖然他是“新”的;但是這個“新”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fā)生質(zhì)的變化(歸于塵土)。只有觸到神之手時,另一個不改變的“新”就進入了他的心靈,成為一個新造的人了。

在中國詩壇也有一些出類拔萃的詩歌,對于繼承和發(fā)揚漢語詩歌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從詩經(jīng),楚辭、漢賦、樂府、唐詩、宋詞、元曲到現(xiàn)在的漢語詩歌不乏許多優(yōu)秀作品。但是這些作品只是相對完美的“塵土”作品,它的審美意識局限在人的感官情趣或自我喜好上。它只能是糊口的存在,并不能抵達靈性的彼岸。

“以我們借著洗禮歸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們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像基督借著父的榮耀從死里復活一樣”。(羅6:34)

4、關(guān)鍵詞“埋葬”“新生的樣式”。詩歌要離開熟悉的家鄉(xiāng)。“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創(chuàng)世記12:1)要使詩歌成為“有靈的詩歌”你必須離開家鄉(xiāng)的審美意識,拋棄你熟悉的審美情趣、砸碎那些經(jīng)典的偶像,往神所指示的地方去。請你的溫暖圍裹我的靈魂/請你的手牽引我/深入光的內(nèi)部(《接近諦造恩寵的源泉》空夏)。靈性詩歌的特點就是“風格即人”,是埋葬后從死里復活的新人、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這樣的詩才能“深入光的內(nèi)部”探到生命的本質(zhì)。毫無疑問,沒有埋葬也就沒有新生的樣式,沒有新生的樣式也就沒有自己的風格,當然就不稱其為詩人。這也是詩歌創(chuàng)作的重要法則,對誰都一樣。

一首有靈性的詩歌就象老子所云:“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詩歌越有靈性,它的承載和融合性越強,詩歌必須進入主的活水;這樣你的詩歌處在一種永遠不渴的境界。詩人空夏用這樣的句子來描寫埋葬與新生,直接插入詩句的內(nèi)部/點燃一個獨特的詞/(《穿行于歸隱的歌者》空夏)這里的“插入”即是一次“埋葬”,“內(nèi)部”即是心靈棲息之地,是可安息的溪水邊;而“獨特的詞”正是靈性詩歌的本身。

“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詩篇133:1)

5、關(guān)鍵詞:“和睦同居”。法國存在主義作家薩特有句名言:“他人就是我的地域”。薩特的思想表現(xiàn)了人性心靈的冷漠和不融性。為什么會這樣呢?原因很簡單,“地獄”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疏離和隔閡,是恐怖的陌生。在這種情形下,詩人筆下的詩歌是孤立的,排他的、冰冷的文字。不關(guān)注生活,不關(guān)注他人,不承載對現(xiàn)實、歷史與未來的責任。這樣的詩往往是喧泄狹隘的內(nèi)心囈語,遠離真善美,毫無意義和價值。

詩人施瑋把這種形態(tài)下的生存環(huán)境喻成“字洞”。“一個字就是一個洞”,這個“字洞”就是薩特所說的“地獄”。在這個“字洞”里,他人變成了我的地獄,“彼岸的存在”完全被“字洞”淹沒。而靈,像“一匹急欲掙脫肉體的駿馬”渴望“抵達,字另一端的真實”。另一端的真實是什么?很明顯指的是人類和睦相處的美善。這種美善存在于“未見之信”中。一首好的詩歌一定是在“和睦同居”的基礎上發(fā)出美善的光亮,并以弟兄相稱。一信,一洗、一靈、將生命中的愛與人分享;在這個團契中,詩歌的自覺性是在圣靈中運行的。

“起初神創(chuàng)造天地。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創(chuàng)世記1:1-2)

6、關(guān)鍵詞:“起初”。在詩歌中也有“起初”,這個“起初”是人最原始的心靈之處;是沒有罪污染過的凈地,我們稱之為上帝創(chuàng)造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它的美麗,組織、排列、一切都是那么的井然有序;如“佩戴黃金裝飾”(耶4:3),“神看著一切所造的都甚好”(創(chuàng)世記1:31)。自從始祖犯罪以后,人心靈的秩序就被徹底破壞了。藏在人心里的是傲慢、貪婪、饕餮、淫欲、懶惰、嫉妒、暴怒如吼叫的獅子遍地游行。由此可見,詩歌的回歸實際上也是人性的回歸。詩歌的語言必須用心靈去表達,在形式上詩歌是各種體裁的語言藝術(shù)的濃縮,詩歌可以在“只言片語”之間說盡“千古巨變”;詩歌可以用一字千金來詮釋事物在一瞬間的細微變化;可以深入到萬事萬物神秘的內(nèi)部世界,又可以反過來把萬事萬物在一瞬間同時囊括其中,詩歌作為一種藝術(shù),首先必須沉淀了豐富,深厚的思想,文化底蘊,符合原始的“真,善,美”的審美觀。一首詩歌只有擁有了它想達到的信仰高度,才有可能達到預期的心靈高度。

詩人北村在他的詩中是這樣描述人性之回歸。“從現(xiàn)在開始不再醉酒”,為的是“做一個清醒的人”,并用“用眼睛注視孩子”,“做所有人的朋友”。詩中所表達的正是人性中“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的“起初”。在北村《活著》這首詩歌中,所有的語詞的運用是平實的、簡單的,詩的意義是深廣的、多層次的、凝練而又密度。如果沒有信仰作為心靈的載體,語言就會顯得蒼白無力。詩歌只有在“起初”中才能看見人性的率真和淳樸,這種自我意識不是狂熱和媚俗,而是表現(xiàn)在真實的性情和美善的良知之中。

一首優(yōu)秀的詩歌,必須在人性最初的答卷上向上帝作出懺悔。這種懺悔不是表現(xiàn)人性,而是發(fā)現(xiàn)人性;從而在不完美的人性中向完美的神性靠近,與基督的心合二為一。在最安靜的地方/麥田浮現(xiàn)真理的面容/我愿用一生來換取/這神圣的一瞥(《神圣的一瞥》北村)。一顆張狂的心是寫不出好的詩歌來的,詩人,首先要作為一個罪人在上帝面前請求赦免和寬恕,從而得到心的清潔和靈的正直。一個詩人要自如地打開靈魂的窗戶,內(nèi)省一切不義的東西;只有回到神的起初中去,我們的詩歌才會有真性情,大境界、并充滿神性的大美善。

“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話語,卻沒有愛,我就成了鳴的鑼,響的鈸一般”。《哥林多前書13:1》

7、關(guān)鍵詞:“愛”。愛是什么?圣經(jīng)說:愛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夸,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fā)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圣經(jīng).新約》哥林多前書十三章四節(jié)至八節(jié))靈性詩歌與今天的中國文化不約而至,使我們看到圣靈大能的作為,長期以來漢語詩歌在民族的“巴別”文化中“燒磚建塔”,可悲的是這塔不但不能通天,而且只會在各執(zhí)一詞的陌生言語中失去自己。欣喜的是,漢語詩歌已經(jīng)從民族文化的自戀中走出來了,它不僅僅是單一的尋找精神出路,而是在深刻的反省和懺悔中認識到基督教文化不只是理性、倫理、道德上的絕對真理,更重要的是進入上帝的生命里。“因為神就是愛”(約翰一書4:81),因著愛,基督的稱謂是“并且叫他弟兄,然后稱他為父”(北村),因著愛,“疼痛中祝福仍如白鴿般柔情”(《十字架上的耶穌》施瑋),因著愛,膝蓋上/膝眼觸地/就得見天開。(《我跪下》姜慶乙)沒有愛的靈魂是脆弱的,沒有愛的人生是荒謬的,沒有愛的生命是空虛的。這是一種何等的愛,無論是西方的哲學先賢,還是東方的圣人先知都無法完成這種完全委身與人類的愛.人與人之間正是需要這種愛來來維系互相的生命與愛情,惟有這種愛才"千萬年都不會冷卻,也不被稀釋"

詩歌來自生命,而生命卻來自上帝.我們將會看見震撼心靈的詩歌會在中國大地上長出參天大樹,并碩果累累.因為已經(jīng)有人在舉起詩歌的火把,雖不亮眼卻暖人心靈."我趁著靠近你就向你訴說我的愛情你不倦地聽著,我就不倦地行"(施瑋十字架上的耶穌).是的一切都要過去,惟有愛是永不止息的。

靈性詩歌的宗旨在于體現(xiàn)基督精神,以苦杯的形式飲泣生命中的痛苦,從而完成愛的使命。在漢(民歌)樂府里我們讀到的是一種“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的情感氣勢,雖感人肺腑,卻不震撼心靈。“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唯有耶穌在十字架上所說的話語才折服我們的身心靈。在詩人雁子的筆下,靈性詩歌已經(jīng)化作心靈的祈禱語言:聽的見你的聲音溫馨在耳邊/看的見你的笑臉深夜面對面/聞的見你的發(fā)香/一縷在眉間/望的見你的雙眼/春水入心田/。這樣的語言來自凈化的心靈,來自對上帝國度的期盼和仰望,

是經(jīng)久不息的愛的音符。

詩歌的意境是生命之樹在伊甸園的茂密生長。詩歌的理念是心靈之音在天國的奏響。詩歌的意象是語言被圣靈奇特的更新。

================================================

詩歌創(chuàng)作點滴:

1只有心靈的歌者才是詩人。

2詩歌是向上帝說話,象日用的飲食不多也不少。

3詩歌不可虛張聲勢,空城計不會持久。

4脫掉華麗的外衣,方見詩歌血肉。

5詩歌就象一團面,揉久了才會有韌性。

6有靈性的詩歌象女人的眼睛會說話。

7有一些語言不是詩歌,有一些詩歌卻是語言。對于詩人,靈的感動很重要。

8沒有靈性的詩歌就像一朵紙花,有色無香。

9詩歌的意象就象岸上的垂柳入水,釣池里的游魚。

10詩稱為斧下之歌,是砍出來的。

11詩歌要精煉,即使心中有千言萬語,也要惜字如金。

12寫詩就是解剖自己,把那根羞人的刺找出來。

13詩歌要簡單。在天堂里每一個人都會寫詩,因為他們不再復雜。

14詩人的靈感不是想出來的,而是向上帝求出來的。

15人性象一個雜亂的房間,詩歌的任務是使房間井井有條.

16漢語詩歌的特征就是把“自然界的東西”寫成自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指的正是這個意思。

17所謂的詩情畫意,指的就是建筑美。不但要有空間,還要有雕梁畫棟,每一個部位都要按結(jié)構(gòu)和色彩來表現(xiàn)。

18詩歌的音樂性表現(xiàn)在語句的暢通無阻。

19俗話說:“癩痢兒子娘喜歡”。詩人卻不可以有戀我情結(jié),時間長了就會患上詩的自閉癥。

20把可感知的“象”和人腦里面原有的記憶和印象發(fā)生吻合,這就是意象的根本。

21寫長詩固然不錯,就怕它分量不足。

22剪不斷,理還亂。這是長詩的弊端。

23詩寫好后,不要用稱去稱,要用心去量。

24你給鷹穿上西裝,它就飛不動了。詩歌忌諱的就是辭藻的堆砌。

25不能因詩歌語言的獨特性而生造詞語。

26所謂的詩歌技巧就是用四兩的語言去撥千金的句子。

27最經(jīng)典的詩,是在你的詩里讀到我。

28詩歌的想象要超過語言的本身.

29一個新奇的比喻,往往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