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教學實現師生配合論文

時間:2022-05-23 08:57:00

導語:優化教學實現師生配合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優化教學實現師生配合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構建創新教學模式的立足點;創新教學模式的特點;創新教學模式的框架;提高網上評教質量的途徑;結論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以創新教育為核心的素質教育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學理論指導下對教學具體操作的一種相對穩定的、簡約化的諸要素組合方式及其運作流程的范式、教師在教育對象上,取向于少數升學有望的學生、以民主合作的教學關系為基礎,以導學的教學程序為主線、做好學生網上評教重要性的宣傳工作,尤其做好學生思想工作、加大對網上評教的管理,采取一定措施使所有的學生進行網上評教、評教數據統計科學、加強網上評教的保密性、將網上評教結果與教學督導評教進行對比等,具體請詳見。

摘要:創新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如何在學校教育中強化創新教育是當前素質教育改革的關鍵一環。實施創新教育.既需要更新教育觀念、建立創新教育理論,也需要在教學實踐中構建新的教學模式、采用新的教學方法。要構建創新教學模式+就要優化教學過程諸要素,實現教師與學生之聞的全新配合。

關鍵詞:創新教育教學模式教學方法

知識經濟時代,學校教育將面臨著一場嚴峻的挑戰,以創新教育為核心的素質教育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深化教學領域的改革是學校實施創新教育的關鍵.而構建創新教育理論和與創新教育實踐相統一的創新教學模式.又是奪取這場改革勝利的不可或缺的條件。因此:怎樣科學地構建創新教學模式應該是我們首先面對的一個問題。

一、構建創新教學模式的立足點

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學理論指導下對教學具體操作的一種相對穩定的、簡約化的諸要素組合方式及其運作流程的范式。不同的教學模式,它們的要素組合方式及運作流程不同,原因是它們分別歸屬不同的教學理論。創新教育是一種全新的理論,它旨在培養全體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創新能力是一個學生素質的最高境界,要構建起與這種理論相適應的教學模式,就必須對教學過程的要素進行優化組合。教學過程的要素有哪些呢?前蘇聯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認為:構成教學過程的要素是:1.教學目標;2.教學內容;3.教學方法;4.教學形式;5.教學效果。因為這是在一定的教學條件下教師和學生發生聯系、相互作用、協同活動的直接因素。在創新教育的理論指導下.如何優化各要素,分清層次.則是我們實施創新教育的立足點。

二、創新教學模式的特點

創新教學模式構建的關鍵是在創新教學思想指導下教師主體對教學過程直接要素的取舍與優化組合。其中,教學指導思想和教師構成創新教學模式的兩個關鍵因素。比如,在應試教育的思想指導下,教師在教育對象上,取向于少數升學有望的學生,而忽視了大多數的學生;在教學目標上,它取向的是培養應試技能,而忽視了學生的整體素質的提高;在教學內容上,它取向的是考什么就教什么;在教學關系上,它取向的是采取教師中心主義和權威主義;在教學評價上,它取向的是以分數論英雄等。教師對教學過程的直接要素的不同取舍,就構成了與應試教育相適應的教學模式:教師灌輸一一學生死記硬背—-教師反復考—-學生僅注重應試。而創新教育則不同,它的實質是一種旨在開發人的身心潛能,養成人的健全個性,培養人的探索精神、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使人具有較強的社會適應性的教育活動。要構建與上述教育宗旨相吻合的教學模式,必須對教學過程的直接要素進行認真的取舍。一般人們認為有這樣幾個基本特征:教學對象—-必須面對全體學生,克服一言堂:教學目標—――發展以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為核心的學生的整體素質;教學關系—民主合作互助;教學過程—主動生動活潑,教學方法一一一啟發內化、轉化,克服死記硬背;教學環境—――和諧愉悅共振;教學評價—――鼓勵、相信、成功;教學主體—――以學生為活動主體,教師對學生進行組織引導教學手段—――多媒體、網絡教學內容―――多樣、開放、生動。這些基本特征反映了創新教學的固有屬性,它們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構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這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創新教學觀,而創新教學模式必須深刻而又完整地體現這種教學觀—――塑造個性.培養創新能力。

三、創新教學模式的框架

創新教學模式,是在素質教育的理論指導下,以民主合作的教學關系為基礎,以導學的教學程序為主線,充分激勵學生的問題意識并通過教學過程諸要素的優化組合,實現學生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整體素質的共同提高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是一個辯證的統一體,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主動學習,有創新地學習。課堂的主導活動是學生的活動,教師的活動只是一種輔助,融于學生的各項活動中;教學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離開教師仍可以自己進行學習,但為了避免學生學習的盲目性,必須加強教師“導”的作用,只有師生兩方面的積極性相互配合,才能發揮出其最佳效果。

四、提高網上評教質量的途徑

(1)做好學生網上評教重要性的宣傳工作,尤其做好學生思想工作。可通過校園網絡、報紙、班會等各種渠道向學生廣泛宣傳網上評教的目的、意義和網上評教的過程,使學生能放下思想顧慮,明白只有誠信公平的評教,才能有利于教師改進教學,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最終使學生獲益。

(2)加大對網上評教的管理,采取一定措施使所有的學生進行網上評教,如若未進行網上評教,學生的成績查詢、選修課程會受到限制。

(3)繼續完善評價指標體系。明確學生評價的評教標準,使評教有據可依。告訴學生達到什么標準可以打多少分,以便學生合理判斷并打分,提高學生打分的準確性。增加網上評教的時間段,使學生可以隨時評教和修改。

(4)加強網上評教的保密性。網上評教只有學生本人可以查看自已的評教情況,管理人員只能查到評教人數,這樣可以使學生安心評教。

(5)采取措施防止個別教師干涉學生網上評教,使評教數據更加公平。

(6)評教數據統計科學,建議采取以下2種方法相結合:

①統計每個班網上評教分數時,取掉10%和后10%,分數不但會相對準確,而且對個別失真數據可以起到過濾作用。

②按照每位同學對需要測評的教師得分進行排序,并計算排序得分。可根據往年教師得分情況確定排序得分段,例如以前教師測評分數為70-100分,可確定得分段為71-100。若10位老師參與測評,第一名為100分,第二名為97分,依此類推,第10名為70分。

③以上兩項得分確定合適比例計算最終得分,如①×70%+②×30%。采取此方法,對不同班級的打分差異進行適當調整。

④對陜西科技大學電信學院08-09-1學期課程安排進行統計,08級9個專業,均為11門課;07級9個專業,8-10門課;06級8個專業,6-8門課;05級8個專業7-9門課。所以第③條測評統計方法較為科學。

(7)加強網上評教的保密性,使學生放心大膽的誠信評教準確得分。

(8)網上評教數據對于教師的考評,不能按照得分排名在后10%(或5%)而不能評定高一級職稱,應綜合考慮,如果得分在80(70)分以上,應不影響職稱的評定。

(9)將網上評教結果與教學督導評教進行對比,對差異較大的進行調查分析,不斷提高網上評教手段,使網上評教數據更加準確。

五、結論

(1)只有不斷完善網上評教工作,加強學生網上評教的公平性,才能進一步提高網上評教的可信度,為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可靠數據。

(2)對網上評教的結果不能生搬硬套的使用,一定要和教學督導打分等進行分析比較后在應用于對教師的考核,對個別班級打分數據相差較多的,要進行調查了解,公平對待每一位教師,使網上評教成為提高教師授課水平的有力工具。

參考文獻

[1]鄭曉芳.網上評教工作的探索與實踐—以華東交通大學為例[J].大學(研究與評價),2007(04).

[2]閆志明,張光旭,張立新.影響高校學生網上評教的因素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07(03).

[3]鐘遂平,謝翔天,沈玉潔.實施學生網上評教初探[N].廣東醫學院學報,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