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地區計算機教學論文

時間:2022-07-26 05:50:00

導語:農村地區計算機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地區計算機教學論文

摘要:中學計算機教育在農村地區的普及,對于推進我國基礎教育的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轉變觀念,加大投入是解決解決農村地區中學計算機教育中存在問題的關鍵。

關鍵詞:農村地區;計算機教育;策略

農村地區中學計算機教育的普及,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也是推進我國農村地區基礎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步驟。目前,農村地區中學計算機教育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應當引起重視。

一、計算機教學所面臨的問題

1、思想陳舊,管理薄弱。農村地區多是經濟欠發達,思想觀念也相對落后,導致少數學校和教師對實施計算機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當然,思想的滯后除了主要的經濟原因,還緣于一種錯誤觀念,那就是受傳統的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認為農村地區的孩子讀書主要考上大學,而計算機教育無關緊要,這種觀念存在于家長和學生,甚至部分地方領導、老師也都持這一觀點,這也導致計算機教育管理上的薄弱。管理的松散具體體現在少部分領導對農村地區中學計算機教育教學工作不夠重視,學校也缺乏健全的有關計算機教育教學的規章制度,從而直接影響著整個農村地區中學計算機教育的實施。

2、經費不足,設備奇缺。大部分農村地區的經濟落后,國家對邊遠山區和少數民族的教育政策落實不到位、教育投入不足、扶持力度不夠。農村地區中學計算機擁有量的普遍不足,且配置較低。有些學校的計算機幾乎是擺設。因為教育經費緊張,很多學校的計算機都是靠捐贈而來的,學校再買一臺配置高的計算機做服務器,這些機子大多數都是淘汰了的,當然配置較低,運行速度較慢。多媒體教室更是嚴重不足,學校幾乎沒有條件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方式難以在很多中學實施,教師只能用傳統的教學手段開展教學。

3、教師缺乏,業務素質低。據調查,大部分計算機任課教師沒有經過正規與系統的學習,他們或者是經過短期培訓,或者通過自學而轉行,所以整個教師隊伍的水平有限,師資力量急待改善加強。這是由于農村地區受地域和環境的限制,工資待遇較低與生活上的不便,很難吸引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即使個別本地的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愿意回來工作,但由于工作環境差,計算機配置低,他們不能長久地安于現狀,很難長時間地留下來從事計算機教學工作。從學歷來看,擁有計算機專業碩士學位的教師占0.5%,全日制本科學歷的占43%,專科學歷占43.7%,高中、中專及以下學歷占12.8%,從職稱情況來看,初級職稱占76%,中級職稱占17.8%,高級職稱占6.2%。

4、教學內容簡單枯燥。在農村地區,中學階段的計算機課程內容涉及的概念與原理比較多。對大多數使用計算機的人來說,信息技術顯然不包括檢修計算機的技術在內。我們使用一種工具時并不一定需要清楚了解它的構造。就如對于電視機只要能在需要時使用它就行了,至于它完成工作的原理對使用者來說并沒有很大的意義。有的教師上課都不規范,或者只講漢字處理、數據庫等應用軟件,或者在沒有其他知識鋪墊的情況下,只講五筆字型等等。這種教學內容隨意、課時隨意、講法隨意的做法造成學生受益少、機器的利用率低、教學質量不高的局面,當然更沒有高效益可談。

二、發展農村地區中學計算機教育主要策略

1、轉變觀念,規范管理。雖然我國已經在大力提倡和推行素質教育,但應試教育的影響卻根深蒂固,特別是在農村地區,不論是學校領導、教師、學生還是家長對某一課程的重視程度取決于它在升學考試當中所占的比重。正因為這樣,我們要從三個方面采取措施,一是改變舊的學科觀念:要將其他學科的知識有效地融入計算機教育課程之中,更好地提高教學效率,讓學生具備不斷更新知識、創造新知識的能力。二是改變舊有的教材觀:要根據當前信息技術的發展和信息技術課程的目標以及學生的特點,結合其他學科的知識,設置相關的課題內容,并且按照課題難度的大小安排學習順序和課時。三是改變舊有的教學觀: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模式,無論是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都發生了很大改變。

2、籌措資金,加大投入。農村地區的教育和設備投入問題不足非常嚴重,以湘西為例,農村中學計算機教育基本上處于起步階段。因此,加大對農村地區的教育投入和設備勢在必行,刻不容緩。資金投入無疑是關鍵中的關鍵,確定“國家財政投入為主,其它形式投入為輔”的基本思路,積極籌措資金,一要通過申請國家專項撥款,同時爭取地方財政投入,吸引外部援助,集納內部資金等多種形式匯聚資金。同時,積極鼓勵社會各界和企事業單位積極投資,不斷的改善教學設備和教學環境,為農村地區的教育發展提供新的契機。

3、加強師資建設,提高業務水平。人才是在某種程度上是第一生產力,農村地區中學計算機教學專門人才相當匱乏,所以建立一套師資的引進培訓、使用、管理的機制和辦法猶為關鍵,以確保教師隊伍的穩定和壯大。要制定優惠政策,吸引計算機專業大專畢業生到農村地區從事計算機教育教學工作。對從事計算機教育教學人員,應當給予相當的榮譽、地位和物質待遇。同時注意后備人員的選培,保持技術隊伍的動態平衡。在穩定教師隊伍方面主要有兩大舉措,一方面教師要本地化,招聘一部分熱愛民族教育的志愿者等方式來充實教師隊伍;另一方面要改善教師的工作環境,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讓他們安心教學、樂于教學。

4、改革教學方法,豐富課堂內容。計算機教育近幾年才興起,農村地區的計算機教育更是剛剛起步,大多數教師深受其他學科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影響,大多采用講解式和灌輸式教學方法,上課時只強調上課的重點與難點,為教學而教學。計算機教育是應用性非常強,所以應設計一些實際問題,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在親身實踐中體會、提高,在同學之間的互相學習和交流。甚至可以舉辦計算機知識講座或辯論賽,讓學生在爭論中提高學習興趣,開闊思路。計算機教育的目的是要掌握信息技術,通過運用信息技術來擴大視野,促進各個學科的學習。在農村地區中學計算機教育固然面臨著系列問題內,但是只要政策到位,轉變思想觀念,技能嫻熟,資源豐富,硬件設備跟上,那么再多的困難也將迎刃而解。公務員之家:

參考文獻:

○1楊興江等.民族地區中小學計算機教育現狀及對策[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1)

○2李書明,袁雪峰.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現狀的分析與研究[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2003(4)

○3朱兆貴.農村中學計算機教育問題的思考[J].學校管理,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