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運用現代多媒體教學論文

時間:2022-08-16 03:16:00

導語:合理運用現代多媒體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合理運用現代多媒體教學論文

摘要:多媒體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特點,通過教學設計,合理選擇和運用現代教學媒體,并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組合,共同參與教學全過程,以多種媒體信息作用于學生,形成合理的教學過程結構,達到最優化的教學效果。筆者通過教學實踐,認為運用多媒體教學應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教學方法

一、教師的主導地位與計算機的輔助地位

教學過程由教師、學生、媒體三個基本要素構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教學信息的傳播者,學生是教學信息的接受者,媒體傳遞則是教學信息的載體,是溝通教與學的橋梁。多媒體容易使人特別是青年教師過分依賴于電子教案和現代教學設施,認為教學工作就是點點鼠標、讀讀屏幕,教師成了“操盤手”和“讀書郎”,甚至學生對教師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他在電腦中”。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媒體實現的只是教師勞動中的“低級部分”,那些高級的、創造性的、智能化的工作才是教師價值的真正體現。教師要把自己的思想、思維通過語言、行為清晰地表達出來,去感染、引導、教育、影響學生,始終在教學過程中發揮主導作用。內容決定形式,形式為內容服務,多媒體教學是一種輔助手段與形式,只有教學內容才是教學核心。因此,應該根據教學內容來決定要不要使用多媒體教學,用則應明確用在什么地方,要達到什么目的,只有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多媒體手段才能與教學內容、教學目的保持一致。

二、師生之間“教”與“學”的互動

互動教學是指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雙方的主動性,形成師生之間相互對話、相互討論、相互觀摩、相互交流和相互促進的一種教學方法。而在多媒體教學中,很多教師忽視了這一重要的教學環節,從而導致師生的“雙邊”活動變成單方面的播放和講解,學生變成看客,教學過程從“以教師為中心”演變成了“電腦+教師”為中心,從“滿堂灌”演變成了“滿堂放”,強化了教師的主動性和學生的被動性,弱化了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教學效果難以提高。多媒體教學中如何才能夠加強師生間的互動呢?教育學家普捷洛夫曾提出:思維永遠是由問題開始的。因此,以設疑為主體的啟發式教學對加強師生互動是非常必要的,同時應注意,設疑主題要緊扣教學內容,且具有代表性和啟發性。

三、多媒體技術運用與教學基本功

教學過程是一種“情感的交流過程,是靈魂的對視”,需要教師與學生密切配合,師生之間的對話、信息交流與反饋,對于教師實現教學目標至關重要。多媒體教學能彌補教師教學基本功的一些不足,如板書、畫圖等,但教學設計、講解思路、語言表達能力、創設問題情景等教學中展現教師獨特個性和人格魅力的部分是任何教學手段都無法替代的。因此,教師必須突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合理利用教學資源,根據教學實際需要,制作美觀、和諧、實用的課件,提高多媒體教學的效率;同時在教學實踐中加強基本功的訓練,并逐漸追求、完善自己的教學風格。公務員之家:

四、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

傳統教學是以“黑板+粉筆”的教學模式為代表的,其優勢主要體現為:①有利于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②有利于教師對課堂情況的把握;③有利于師生的課堂發揮和創新。多媒體教學則以其圖文聲像俱佳的表現形式和非凡的表現力,將課堂教學引入全新的境界。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的優勢表現為:①增加課堂容量,提高教學效果;②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③創設教學情境,突破重點難點。筆者認為,傳統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的有效結合是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最終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習質量的最佳途徑。因此,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應有所取舍,只需要把一些不便板書的內容制作進去,而對一些關鍵問題、闡述說明、師生互動等要留給教師,通過板書、講授等方式去發揮。教師應靈活運用兩種教學方法,使各自優勢得以充分發揮。

【參考文獻】

1張佩,王琴,高東明.基礎醫學教學運用MCAI的調查與思考.錦州醫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3(3):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