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激發措施論文
時間:2022-08-16 03:21:00
導語:中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激發措施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非智力因素是影響學習成績的一個重要方面。學習動機又是非智力因素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對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動機進行了初步的探索。
關鍵詞:數學學習;學習動機;學習興趣
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內在原因,是激勵、指引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生的心理處于壓抑、不滿,失去信心時將直接阻礙、削弱甚至中斷智力活動,破壞學習的動力,當然也談不上學習效率。沒有數學學習動機,就像汽車沒有發動機。在初中數學學習方面,學生如果有了強烈的數學學習動機,就有了數學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就能變“要我學習”為“我要學習”。所以,只有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內在動機,才能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效率。如何在教學中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并使動機得以持久,進而轉化成學習的動力呢?下面是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的一點認識:
一、使學生對學習數學產生一定的興趣和充分的認識,是激發學習動機的前提
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是以教師——課堂——書本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是一種固定不變的模式,即預習新課——講授新課——練習鞏固。即使在學習環節中注重了預習,也是為了更好地講授新課,為了更快地讓學生接受新知。久而久之,客觀上導致了學生思維的依賴性和惰性,因而也就根本談不上讓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以至于學習上失去了興趣。只有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才能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才能提高學習質量。而讓學生對學習數學有充分的認識,我們需做到以下幾點:
1.引導學生明確學習成績只是對數學學習的一種檢驗,重要的是通過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在獨立分析、認識問題后能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學生的智力水平得到更好地培養和發展。學習的濃厚興趣是推動學生數學學習的一種最實際的內在動力,只有培養數學學習興趣,才能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動機。
2.使學生認識到學習數學是現代人生存的需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也不是識字很少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從本世紀20年代開始,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把人類帶進了信息時代,新知識的巨增和舊知識的快速老化,要求人們善于學習、終身不斷地進行學習。
3.使學生認識到自己是學習過程中的主人。使學生明白只有自己親自參與新知識的發現、獨立解決問題、善于思辨、習慣于歸納整理,才能真正鍛煉自己的思維、開發自己的智力、發展自己的能力。否則,僅僅知曉一個個問題的現成答案,自己的思維沒有得到任何的鍛煉,就失去了“數學是鍛煉思維的體操”的作用。久而久之,定會兩手空空,無所收獲!
二、運用恰當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1.自然、生動、新奇地引入新課
真正的數學是豐富多彩的,而不是復雜的、枯燥的數字游戲,它有著實實在在、生動活潑的生活背景。從生活中來的數學才會是“活”的數學、有意義的數學。例如:在“中位數和眾數”一節中引入材料以奧運會的相關圖片和新聞為切入點。這樣既復習舊知,又自然引入新知,讓學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學有用的數學”。這樣“身臨其境”地學數學,就能很好地溝通書本知識與學生的經驗世界和生活世界,同時也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2.設懸念,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
欲望是一種傾向于認識、研究、獲得某種事物的心理特征。在學習過程中,可以通過巧設懸念,使學生對某種知識產生一種急于了解的心理,這樣能夠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例如:在講“一元二次方程根與系數關系”一課時,先給學生講個小故事:一天,小明去小李家看他,當時小李正在完成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習題,小明一看就告訴小李哪道題做錯了。小李非常驚訝,問小明有什么“判斷的秘法”?此時,筆者問學生:“你們想不想知道這種秘法?”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說“想!”于是同學們非常有興趣地上完了這節課。
3.引起認知沖突,引起學生的注意
認知沖突是人的已有知識和經驗與所面臨的情境之間的沖突或差異。這種認知沖突會引起學生的新奇和驚訝,并引起學生的注意和關心,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圓的定義”的教學,學生日常生活中對圓形的實物接觸得也較多,小學又學過一些與圓有關的知識,對圓具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的認識。然而,他們還無法揭示圓的本質特征。如果教師此時問學生“究竟什么叫做圓?”他們很難回答上來。不過,他們對“圓的定義”已經產生了想知道的急切心情,這時再進行教學則事半功倍。
4.進行情感交流,培養師生感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師應加強與學生感情的交流,增進與學生的友誼,關心他們、愛護他們,熱情地幫助他們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作學生的知心朋友,使學生對教師有較強的信任感、友好感、親近感,那么學生自然而然地過渡到喜愛你所教的數學學科上了,達到“尊其師,信其道”的效果。
和學生進行情感交流的另一個方面是:教師通過數學或數學史學的故事等來讓學生了解數學的發展、演變及其作用,了解數學家們是如何發現數學原理及他們的治學態度等。比如:筆者給學生講“數學之王——高斯”、“幾何學之父——歐幾里德”、“代數學之父——韋達”、“數學之神——阿基米德”等數學家的故事,不僅使學生對數學有了極大的興趣,同時從中也受到了教育,起到了“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引之以悟,導之以行”的作用。
5.適當開展競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適當開展競賽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爭取優異成績的一種有效手段。通過競賽,學生的好勝心和求知欲更加強烈,學習興趣和克服困難的毅力會大大加強。所以,在課堂上,尤其是活動課上,筆者一般都會采取競賽的形式來組織教學。如男女同學搶答競賽,小組搶答競賽等。筆者發現,每次上活動課時,同學們都非常期待和興奮,這是學生感興趣的一種表現,是學習數學的一個好苗頭。在競賽過程中,同學們很活躍,思維也很敏捷,反應速度一次比一次快。其實,學生年紀還小,愛玩是他們的天性,這種寓教于樂的模式無疑具有不可抵擋的吸引力和巨大的潛力,在游戲當中學生不知不覺就鍛煉了自己的思維能力,達到了潛移默化的功效。
6.及時反饋
從信息論和控制論角度看,沒有信息反饋就沒有控制。學生學習的情況怎樣,這需要教師給予恰當的評價,以深化學生已有的學習動機,矯正學習中的偏差。教師既要注意課堂上的及時反饋,也要注意及時對作業、測試、活動等情況給予反饋,使反饋與評價相結合,使評價與指導相結合,充分發揮信息反饋的診斷作用、導向作用和激勵作用,深化學生學習數學的動機。
當通過反饋,了解到一個小的教學目標已達到后,要再次“立障”、“設疑”,深化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始終充滿學習動力。比如“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的教學中,當學生對形如:am+an,a(m+n)+b(m+n)的多項式會分解以后,再提出新問題:形如a(m-n)+b(n-m)的多項式如何利用提公因式的方法因式分解呢?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積極參與學習過程的狀態,才能真正地深化學生的學習動機。公務員之家:
7.讓每一位學生嘗到成功的喜悅
心理學研究表明:動機的產生和保持有賴于成功。學生在數學學習中不斷取得成功后會帶來無比快樂和自豪的感覺,產生成就感,繼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驅使他們向著第二次成功、第三次成功……邁進,形成穩定持續的動機。所以,教師必須從學生實際出發,設計和創設競爭和成功的機會,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按問題的坡度都能夠“跳一跳,夠得著”,進而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總之,要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首先是使學生對學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這是學習動力的源泉。而后是激發學習動機的技術性問題,即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方式和手段也是多種多樣的,只要教師們有效地利用上述手段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就有可能學得積極主動并學有成效。
參考文獻:
[1]王振宏.學習動機的認知理論與應用[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
[2]包燕.教育心理學[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
[3]耿愛民.如何培養初中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J].中國教育發展研究,2008(7).
- 上一篇:合理運用現代多媒體教學論文
- 下一篇:農產品收購企業稅收管理途徑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