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下高校課堂的創建綜述

時間:2022-02-27 10:35:00

導語:新課程下高校課堂的創建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課程下高校課堂的創建綜述

摘要:根據新課程理念和新課標來理解,高效課堂應具備以下三個條件:一是教師能夠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實際情況精當明晰地確定課堂教學目標。二是教學過程中學生主動參與,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三是科學安排、監測、反饋、調控課堂行為,提高教學目標的達成效能。新課程背景下,這也是構建高效課堂的三條主要途徑。

關鍵詞:高效課堂;有效教學;主體性;自主探究

隨著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能夠適應新課程三維目標的要求,在課堂教學中著重凸顯學生學習主體性的教學觀念已逐漸被教師們認同。這種教學觀使學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尊重,個性得到了張揚,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煥發出了新的生命力。但同時值得注意的是,我們這種新觀念下的課堂教學圍繞學生主體來進行,必然面對更多的不確定性,教師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開放的課堂,進行更加靈活和科學的課堂教學設計,并及時對教學過程進行有效的調控和組織,常常會降低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也就是說,在新課程背景下,構建高效課堂有著更加重要的意義。

那么,高效課堂應如何去構建呢?華東師范大學崔允漷教授曾指出,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學首先應該是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以此為指導,根據新課程理念和新課標來理解,高效課堂應具備以下三個條件:一是教師能夠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精當明晰地確定課堂的教學目標。二是教學的過程必須是學生主動參與、體現學生學習主體性的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采取靈活機動的教學策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思維,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和機會進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體驗和探究。三是教學中科學高效安排、監測、反饋、調控課堂行為,以多種方式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提高教學目標的達成效能。新課程背景下,這三個條件是構成高效課堂的主要因素,也是高效課堂構建的三條主要途徑。

一、制定精當明晰的課堂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對每一位教師來說并不陌生,但是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制訂得是否精當,關系到這節課的實效,也就是學生是否真正有所收獲。傳統教學目標敘寫的主要問題是,站在“教師本位”的立場上,選用描述內部心理狀態的詞語來陳述,只說清了“教師做什么”,至于學生學習后是否切實發生變化,這種變化能否被觀察到,則沒有設定。在當前新課程背景下的日常教學中,教學目標敘寫不明晰、空而泛,沒有可操作性和實際可測性的現象仍普遍存在,教師們對三維目標存在著大量誤讀,有的甚至把教學內容與進度作為教學目標。因實際課堂內容不同、課堂形式變化,教學目標的準確定位與明晰敘寫是不可能相同的,但它必須表現課程標準,客觀上為課程標準在課堂教學中的實施服務。在此前提下,一節課精當明晰的教學目標,應科學準確地選用一些如“說出、闡述、表達、展示、分析、運用”等描述學生具體行為的詞語,而不是“掌握、領會、理解”一類描述內部心理變化的詞語;要說清學生通過課堂學習活動,其內在能力或情感的變化,并盡量使這種變化可觀察和可測量。

如我在執教《兵車行》時,經過反復修改,最后把教學目標確定為:

1.能表達出對古代“歌行”詩歌特點的認識,并闡述詩歌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2.挑選出自認為精美的詩句,分組討論這些詩句的表達效果。

3.與李白《古風·其十九》進行比較閱讀,從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的角度分析李白和杜甫詩歌特點的不同。

這個目標先后運用了表達、闡述、挑選、討論、比較、分析等動詞,使課堂學習效果從學生的角度可具體觀察和評估,并做了合作學習和擴展學習設計,課后證明,緊緊圍繞這些目標進行課堂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實踐證明,把教學目標置于新課程有效教學的核心,制訂具體清晰且操作性強的教學目標,課堂教學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進行,能最大限度地減少隨意性、盲目性和模糊性,是保證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引領學生在課堂上主動參與學習實踐與探究

杜威曾指出:“學校的最大浪費在于兒童在學校中不能完全自由地運用已有的經驗,采用自己的方法去獲取知識。”在新課程理念下,學生的學習內容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就要求課堂教學過程成為教師引領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而這種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能使學生獲得一種真正“內化”的知識和技能,使教學效能在教學活動中直接顯露出來,而不易減弱或消失,具有教育教學主要價值取向上的更深層次的意義。所以在課堂教學中,首先要體現學生的“自主探究”,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教師在課堂上的作用就是組織和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實驗、猜想、驗證、推理與交流,并積極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去,在師生的合作研究中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教師只是在學生遇到困難時加以引導、點撥,起到為學生“導航”的作用。如上海建平中學程紅兵校長在《于漪語文課堂教學風格總體傾向管窺》一文中舉的于漪老師執教《珍珠賦》的例子:“于老師讓學生自學課文,自查工具書,自己去做文章,在分析本課的思想內容和寫作特色時則大膽采用“放”的做法,讓學生評論課文得失……如此教學,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肯定,獲得了分析文章的獨特體驗。”應是“高效課堂”的一種直接呈現。

三、課堂教與學行為的高效安排與科學調控

根據教學內容的實際需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靈活地安排課堂教學環節,對各個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進行合理地調整,使每個環節或詳或略,或精或粗,或快或慢,使我們課堂結構更合理、更科學、更流暢,必然能讓課堂教學更加高效。下面略談我的幾點感悟。

一是要堅決去掉可有可無的教學環節。在課堂教學中有些環節是必不可少的,如新知的教學、鞏固練習,但有些教學環節則是可有可無的,所以,教師要進行合理取舍,從而節省課堂教學時間,使課堂教學更高效、更流暢。

二是要精心設計課堂提問,做到準確、明了、精煉,用最少的問題覆蓋最多的知識點,并且能適時引導學生進行思維,調控課堂教學的導向,從而收到最大的教學效益。

三是要仔細考慮課堂教學中的細節,對于學生可能出現的認知錯誤要有充分考慮,針對可能發生的情況進行教學設計,運用教學機智靈活調控,確保課堂教學順利完成。例如,學完《拿來主義》第一部分,學生體會到了送去主義和聽憑送來的危害,正想引導學生學習第二部分時,學生忽然提出了一個問題:“作者為什么說‘我在這里不想舉出實例’?”這是我備課時沒有想到的,而理解這個句子對學生把握作者的思想又很有幫助,于是,我靈機一動,對同學們說:“這位同學能在閱讀時進行獨立思考,這很好,那么原因是什么呢,又怎樣來理解句子的含義及作者的感情呢?請大家結合課文語句來思考、討論、解答。”結果學生從時代背景、戰斗藝術、篇章布局、語言特色、感情傾向等角度進行思考討論,談出了許多獨到的見解。

四是要設計高質量的課堂練習。課堂練習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學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能、挖掘創新潛能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有效方法,高質量的練習是高效課堂的基礎。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可根據學生知識水平的差異,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設計有梯度、開放式、形式多樣、實踐性強、富有趣味的課堂練習。當然,創建新課程背景下的高效課堂,因角度不同方法也會不盡相同。我們只有牢固確立課改新理念,以生為本,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教學宗旨,不斷優化課堂結構,不斷探索科學高效的教學方法,才能獲得課堂教學的最大效益,也就一定能夠創建起獨具風格特色的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