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與知識關系的剖析
時間:2022-04-24 05:09:00
導語:教師與知識關系的剖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探討承擔知識人這一社會角色的教師,與知識發生著怎樣的關系,以及實現教師與知識的途徑—教、學、研等問題。指出知識社會學是一個新的研究途徑和理論支撐,對教師教育的研究具有很大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教師角色;知識人;教師教育
一、教師是什么
教師是以知識為基礎的知識人,作為存在于社會的職業,就必須得到一種社會性的認可和追隨,擔任一種或幾種社會角色,形成“社會圈子”。所謂的“社會圈子”是思想家對其發表自己的思想的一批聽眾或公眾。也就是說,在異質的社會里,某個思想家的思想和精神財富不可能得到全體公眾的認可,他又在自己所在的圈子內對公眾提供他的思想,并且他具有的思想是公眾期望他必須具有,在社會圈子與角色之間有一個由大家所贊賞的價值復合體所構成的共同凝聚力。②根據茲納涅茨基社會角色理論:首先,教師是傳播者。教師是教學過程中的教育者,是教育主體之一。教師通常在兩類教育機構教學:一個是研究型學術機構;一個是普通教育機構。在前者教師與學生主要任務是學術類型的理論的、系統有序的、絕對真的知識開發與延續,對知識做出貢獻。后者則培養學生如何走向社會,由自然人順利地向社會人轉變,學校教育成為必不可少的環節。作為“社會圈子”類型之一傳播者,教師的角色認可度首先來自于追隨者,即被傳播對象,學生。學生認為教師是具有可以幫助他們由自然人向社會人順利過渡的知識。其次是社會需要某類知識,要求教師具備某類理論知識和技能傳播??v觀教師角色起源來看,社會和個人需求使得教師職業產生、發展、最終確立。③
其次教師是貢獻者。隨著學科發展,必然會有新的情況、新的問題對學科的原來系統理論知識進行挑戰。貢獻者的任務則是通過對新情況、新問題歸納總結概括,得出新發現,之后用邏輯的方法演繹成為更為一般的原理,與原系統理論相一致,成為演繹系統的構成部分,不斷完善體系。在研究型學術機構里處于貢獻者圈子內,其認可度主要取決于他是否有貢獻及貢獻的大小。④
再次教師是探索者,是新的知識領域的發現者,是尋找事實的事實發現者與原來理論中的問題發現者。在研究型機構里,學術研究與教學是教師必不可少的職業職責??茖W探索時期,發現新的事實、廣泛搜索未知材料是教師的任務,面對新的未曾預料的材料,邏輯的理論知識運用到新的客觀事實,加以演繹之法發現新的問題,探索者社會角色的認可來自于他新發現的有效性,有效性來自于是否客觀的與其他確定理論有關。⑤
二、教師與知識的關系
1.傳播者的“自我”構成。教師作為傳播者的行動能力來源于知識,在社會圈子的地位和社會功能的發揮來源于社會圈子所認為教師應當具備能夠提供于他們的知識。教師要完成知識傳播、文化傳遞的使命,“自我”必須按照圈子的意見。
傳播者首先具備所教學科確定的內化的技能,幫助被傳播者走向成熟,扮演起社會成員的角色。同時還有絕對真理且有價值道的理論知識。其次傳播者還應具備傳播知識的技巧和能力。使得知識可以實現暢通無阻的傳遞,并內化為受教育者進入社會角色所應具備的技能,所以教育者以受教育者心理特征相適應的教學法實施教學。
2.貢獻者的“自我”構成。在貢獻者的社會圈子里,成員對貢獻者的要求和貢獻的評判標準主要取決于貢獻者的貢獻大小。處于研究型機構的教師首先必須具備所教授學科系統化的知識,其知識是確定性和完整性,因為貢獻者“新發現”必須是在先前系統化知識未吸收在內的,教師歸納概括而得出的“新發現”再通過演繹邏輯方法成為系統知識的新補充。其次作為貢獻者的社會角色還要求必須有創新精神和向傳統知識挑戰的勇氣等品質。貢獻者的社會作用是對已經出現漏洞和新問題的理論體系進行更新補充,促使理論體系繼續發揮影響力。在這樣的社會圈子里對“社會人”要求不僅是知識上的要求,還有性格和品質的要求。
3.探索者的“自我”構成。在探索者的社會圈子里,探索者的“自我”同樣必須按照圈子的意見,在體力和智力上具備某些品質而不是擁有其他一些品質。教師集事實發現者和問題發現者為一身,首先必須具有敏銳的洞察力,發現至今為止未知和未曾預料的經驗材料,發現現存理論未能解決的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或在學術研究中表現出敏銳的洞察力是發現者的前提,其次具有其他學科的知識,以幫助問題和事實的發現。
三、實現教師與知識關系的途徑
集傳播者、貢獻者、探索者三種社會角色為一身的教師,在三種不同角色之間互換。在不同的社會角色下,社會圈子、角色知識類型也發生改變。在教學的過程中,課堂是平臺,向學生傳播確定的知識和參與社會的技能。同時教師教育是必不可少。教師知識如何在教師教育中獲得,并內化為指導教學有效傳播知識的行動能力,為現在教育改革提出挑戰。教師教育的一體化和專業化提高了教師隊伍質量,教師與知識的聯系通過此種師資培養途徑建立起穩固的關系。另外,研究是教師與知識建立關系的另一種途徑,教師的科研能力尤其是高校教師的科研水平,不僅是教師職稱評定的重要標準,而且是在崇尚知識、崇尚理性現代社會里對知識完備性和確定性而產生深遠影響。一門正在發展的學科,教師的科研能力影響著正在發展學科的前途和發展方向,相對神圣知識來說的世俗知識,對社會產生影響來自于知識的確定性和完備性。
參考文獻:
[1][波蘭]弗·茲納涅茨基.知識人的社會角色[M].譯林出版社,2000(5):10-13.
[2][波蘭]弗·茲納涅茨基.知識人的社會角色[M].譯林出版社,2000(5):103-112.
[3][波蘭]弗·茲納涅茨基.知識人的社會角色[M].譯林出版社,2000(5):85-93.
[4][波蘭]弗·茲納涅茨基.知識人的社會角色[M].譯林出版社,2000(5):122-137.
[5]樂先蓮.教師與知識—教師角色的知識社會學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2006(8).
[6]金美福.知識人教師角色的知識社會學研究視角—知識人的社會角色分類方法及其應用價值[J].
- 上一篇:談論師生心理的相互影響
- 下一篇:透析人文教育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