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世代與網絡道德教育詮釋
時間:2022-04-26 08:25:00
導語:網絡世代與網絡道德教育詮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網絡世代成為了網絡社會的主體,互聯網對作為網絡世代的青少年影響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為了使青少年更健康地成長,使網絡成為其成才的有益工具,我們應當加強青少年網絡道德教育。
關鍵詞:網絡世代;青少年;網絡道德教育
一、網絡世代:網絡社會的主體
作為新興事物,網絡對青少年的影響最大,反過來,青少年對網絡的影響也是最大,尤其對網絡的未來發展更是如此。有人甚至稱網絡是年青人的世界,他們占了上網人數的絕大部分,他們是互聯網世界的領袖人物。一句話,年青人領導互聯網的未來,互聯網是年青人的世界。
享有“數字經濟之父”之稱的美國著名數字未來學家唐·泰普斯科特在《數字化成長—網絡世代的崛起》一書中,提出了“網絡世代”的概念,深刻地表征了這一基本事實。在泰普斯科特那里,網絡世代是指美國繼1946^-1964年的嬰兒潮、1965^-1976年的嬰兒潮
解體期之后,1977年開始出現的又一次嬰兒潮。他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嬰兒潮曾經是人類歷史上最龐大的增生世代,網絡世代的興起則有取而代之的趨勢。他的理論的一個重要特色在于他把世代的更替與科技、媒體發展聯系起來。
泰普斯科特稱從1977年至今出生的人為網絡世代(NetGeneration,簡稱N世代)。網絡世代正在迎接數字革命的到來,接受數字革命的洗禮,這場革命徹底改變了當前社會所有的傾向。正如泰普斯科特指出:“網絡世代的興起不僅是人口數字的增長,更是社會轉型的產物”。就像電視是嬰兒潮世代生活的一部分,網絡是網絡世代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對嬰兒潮世代而言,網絡基本上是一種工具,而不像電視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他們必須面對強大競爭壓力和威脅,不得不轉向電腦和信息技術,電腦網絡是個人與經濟的生存工具,因為這是一次革命性的轉變,不管他們是否做好準備,都必須面對這種變化。對網絡世代而言,使用電腦網絡就好像呼吸一樣自然。因為網絡世代根本就是與網絡技術一起誕生,他們與網絡技術一起進化。
泰普斯科特描述的雖然是美國的情況,但基本反映了世界網絡發展的狀況.我國的情況也大致如此。
互聯網對青少年的影響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積極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互聯網為青少年學習知識提供了新的課堂.隨著計算機網絡的普及,互聯網上虛擬學校也將越來越多。目前,虛擬學校在發達國家大、中學校中已成為一種日趨流行的教育模式。我國在這方面也不甘落后,網上大學已不再是夢想。
(2)互聯網為青少年獲取信息提供了新的渠道.互聯網是一個信息的海洋,這里擁有各種各樣的信息,而且更新非常之快,為青少年查詢信息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機會.青少年處于身心發育的特殊時期,求知欲和好奇心強,希望知道外面的各種信息.因此,獲取信息是青少年上網的一個重要目的。
(3)互聯網為青少年加強人際交流和溝通拓展了新的空間。由于青少年活動范圍的局限性,他們與外界交流的機會較窄,但他們了解他人、與人交流的愿望非常強烈。網絡空間已成為人們交流的第二空間,網絡的互動性和參與性能恰當地滿足這些愿望。
(4)互聯網為增強青少年參與社會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互助友愛精神提供了新的機會。網絡具有自由、共享、開放、民主、平等等精神氣質,在這里人們的言論和行為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尤其是為弱勢人群表達自己的聲音提供了快捷便利的機會。
(5)互聯網為青少年提高各種技能提供了新的平臺。眾所周知,計算機技能是青少年所必須掌握的五項基本技能之一。互聯網是一個全新的世界,需要充分發揮青少年的潛能去適應它、開發它和發掘它。這不僅增強了青少年獲取信息等技術能力,而且增強了青少年人機交流、社會參與的能力。不僅增強了青少年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而且提高了他們對事物的分析力和判斷力。
二、青少年網絡道德教育的緊迫性
隨著越來越多的青少年逐漸接觸和深入網絡空間,網絡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日趨凸現。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互聯網對青少年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形成構成潛在威脅。青少年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形成過程之中,辨別能力、抵抗能力不強。互聯網是一個無所不包的網絡,內容良莠不齊,色情的、暴力恐怖的、迷信的信息在互聯網中不難找到。青少年在互聯網上難免不瀏覽和尋找具有刺激性、內容不健康的信息,甚至反動信息。這樣,難免不影響青少年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健康發展。
(2)互聯網為青少年實施犯罪和青少年遭受侵害提供了新的場所。由于不正確的宣傳和青少年富有冒險性,導致一些青少年效仿駭客行為,甚至挺而走險實施網絡犯罪。今年來,關于青少年網絡犯罪的報道日漸增多,不能不引起人們的重視。另一方面,由于青少年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較差,使他們常常成為某些人實施犯罪的對象,成為網絡犯罪的犧牲品。
(3)互聯網對青少年的社會化進程構成威脅。互聯網的虛擬性、交互性和匿名性使許多青少年在其中常常流連忘返,不能自拔。互聯網使許多青少年沉溺于網絡虛擬世界,脫離現實,也使一些青少年荒廢學業。青少年正處于社會化的最佳時期,長期寓于網絡虛擬世界,無疑會減少他們與真實社會的人和事的接觸,導致不健康人格的形成,嚴重者就會阻礙其社會化進程,這是極不利于青少年成長的。
三、加強青少年網絡道德教育
隨著國際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和普及化,上網的青少年人數和時間將日益增多,網絡對青少年的影響也將越來越大。如果對其負面影響重視不夠,可能造成更大的影響。因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積極尋求應對措施,采取有效的措施,使青少年既能充分享受現代科技帶來的便利,又不致深受其害。
第一,政府、社會各界應當高度重視青少年網絡道德的教育,把握網上育人主動權。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把握了青少年就把握的國家的未來。因此,應當將加強青少年網絡道德教育提到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工作的議事日程上來,作為一件大事來抓。
第二,加強青少年網絡道德規范的制訂和實施。互聯網缺乏明確的道德規范,成為人們常常討論的議題,我們必須加強這方面的研究,制訂出符合網絡精神和傳統、切實可行的網絡道德規范。
第三,積極探索開展青少年網絡教育的模式和活動方案.網絡道德教育切忌生硬說教的方式,這樣只會增加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因此,探索有效的開展網絡道德教育的模式和方案就成為我們不得不重視的問題。如果模式和方案不恰當,再好的文明公約都可能難以貫徹實施.要做好廣泛宣傳,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報刊、黑板報等媒體,通過多種形式,廣泛宣傳加強網絡道德教育的成功經驗,營造推進網絡道德教育的氛圍。必須探索和采取適合青少年身心特點、多形式的活動,這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
第四,網絡道德教育必須與學校經常性教育工作緊密結合。青少年網絡道德教育是青少年德育工作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應當把網絡道德教育滲透到學校教育的各個環節,將網絡道德教育列為學校德育工作的重點。通過德育課程和多種實踐活動對學生進行網絡道德教育,進一步發揮課堂教學對青少年學生加強網絡道德建設的重要作用,增強網絡道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在有條件的大學,應當開設網絡道德和安全教育課程,在計算機專業開設《計算機倫理學》必修課或選修課,將網絡道德教育納人正常的課程體系之中。
第五,將加強網絡道德教育和網絡安全教育結合起來。加強網絡道德教育容易被認為是對青少年上網行為的苛求,造成社會關注他們的義務甚于關注他們的權利的印象。這種權利義務不對等的錯覺,容易導致青少年對網絡道德教育的抵制,因此,應當更多地從保護他們的權益人手,通過傳授網絡安全知識,保護他們的網上安全等方式,進行網絡道德教育,這樣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六,要加強法制建設,加強與青少年上網密切相關的場所的管理。法律具有強制力,對一切犯罪行為具有強大的震憾力。因此,加強網絡法律建設,對防御青少年網絡犯罪將起到積極的作用。同時,還應當加強對于青少年上網密切相關的場所的管理,如網吧、校園網、家庭等。值得指出的是,還應當大力加強對黑客程序、黑客軟件的管制。讓那些不懂技術的青少年難以接觸到這些軟件,無疑會減少他們誤人歧途的可能性。
第七,加強輿論導向的管理,加強企業的行為管理。由于不正確的宣傳和一些企業不合適的商業行為,使一些青少年對某些現象有不正確的認識。如對“黑客”的宣傳,使“黑客”成為一些青少年的崇拜對象。媒體和企業不能為了爭奪眼球,而不顧宣傳的后果。因此,加強媒體輿論導向的監督和加強企業宣傳行為的規范,已成為不可忽視的問題。
- 上一篇:公司周年慶典發言詞
- 下一篇:區工程質量專項治理工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