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朗讀在語文教學的作用綜述

時間:2022-04-29 09:48:00

導語:小議朗讀在語文教學的作用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議朗讀在語文教學的作用綜述

摘要:職高語文教學中的朗讀的作用很大,朗讀旨在通過讓學生對語言文本的朗讀并感知,培養他們對語言文字的信息處理能力,也為提高他們的語感獲知能力提供一條新的途徑。教學中的朗讀運用為職高學生語言文化的積累與知識技能的形成奠定基礎。

關鍵詞:語文朗讀職業高中語文教學基本能力

語言是一門復雜的學問,人的語言表達能力主要是靠平時閱讀的積累而來的。如何使我們的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習的語言,是我們應該思索探究的永恒課題。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朗讀在整個語言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雖然在我們的初中語文教學中都明確要求中學生的朗讀應達到何種水平,但在現行的語文學科的考試中,卻都沒有對朗讀能力的測驗。特別進入職高以來,各門學科的開設再加之所學專業的要求,使得大多數的職高學生對語文學科的重視程度大大地減弱,甚至是應付了事。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自然也就無所顧及,為了應付各種大大小小的考試,他們會重點抓看似可以立竿見影的詞語、背誦、寫作等,而忽視朗讀這一項。

在職高的教學中,往往專業課的學習占大多數的時間,至于語文學科的學習就很少被重視。沒有了在初中時的晨讀課,語文學科的學習僅是在課堂上的學習所得,再加上老師的教學方向多用在課文的理解與疏通上,朗讀的時間自然就沒有了。

1.通過朗讀可以讓學生去領會文章神韻,陶冶情操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就強調了語言對文章的重要作用。杜甫的“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強調了語言錘煉的艱辛。在《反對黨八股》中說:“如果一篇文章,一個演說,顛來倒去總是那么幾個名詞,一套‘學生腔’,沒有一點生動活潑的語言,這豈不是語言無味,面目可憎,像個癟三嗎?”

高中語文教材中的作品,在語言方面都經過千錘百煉。詩歌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紅杏枝頭春意鬧”。散文如“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語言具有含蓄美和音樂美。小說方面,福樓拜認為:“無論一個作家所要描寫的東西是什么,只要一個詞供他使用,用一個動詞要使對象生動,一個形容詞使對象性質鮮明。”戲劇的語言也有著鮮明的個性化。

總之,高中語文教材中的文學語言用詞追求立體感,分寸感,句式講究節奏美,整齊美,文學語言是藝術語言,可以“一字傳神”,甚至“不著一字,盡著風流”。職業高中學生認為朗讀費時費力,得不償失。其實,他們不知道:只有讀,才能領會文章的神韻,才能陶冶情操,美化心靈,才能“使其言若出吾之口,使其意若出吾之心。”如果不讀我們就品味不出詩歌和諧的韻律,鮮明的節奏,豐富的內涵,體會不出小說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喜怒哀樂,再現不出散文的意境美,展現不出戲劇角色的個性。

2.教師要告戒職業高中的學生,通過朗讀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學習語文的傳統方法是朗讀。古人非常重視朗讀的作用。“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未曉不妨僅放過,切身須要急思量。”。所謂的“涵泳”,就是沉浸其中,就是全身心的投入。朗讀通過聲音的媒介使文章內容立體化,形象化,朗讀通過聲音觸動心靈,引起心靈的共振,達到理解的目的。好的朗讀本身就是對課文極好的解釋。www.gwyOO.

許多學生反感“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他們說:老師,你授課時講得太多了,太清楚了,而留給我們思考的時間又太少了。這樣一味地把知識往我們頭腦里灌,我們會因“積食”而“消化不良”的。這是眾多家學生的心聲。職業高中語文課堂上,也應該讓學生去朗讀,去思考,不然,課本中的精品就會寡然無味了。須知,光靠老師講,學生思考,是培養不出學生的理解能力的。高中閱讀理解得分不多就是明證。我們不要忽視朗讀理解文章的作用,而做一些費力不討好的事了。

職業高中學生的經常一般較差,語感也有一定的欠缺,朗讀,可以幫助他們形成語感。語感是指人對語言的語音、語義、語法、語氣等系統的感受能力,是一種心理行為能力。從這個定義可以看出一旦形成較好的語感,那么對語言的學習就會有輕車熟路之感。正因為如此,現代神經語言學家華生指出:“所有的學習在于形成習慣,語言學習關鍵在于語感的形成、發展和提高,缺少語感就永遠談不上掌握和精通。”培養學生的語感是一件至關重要但也很費心的事。其實朗讀就是培養學生語感的最重要方式,因為朗讀是一種有聲訓練,而語音是語言的物質外殼,語言的多種意味包含在語音的高低快慢強弱中,只有通過多讀、熟讀方可全面把握。充滿感情的朗讀就會使學生把自己的感情盡可能地與作者的感情融為一體,從而使語感得到潛移默化的培養與提高。語感對于檢查語病,改正語音不通,拗口,邏輯不嚴密等問題,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魯迅先生說:“在看和讀之中,能夠發現重復羅嗦的地方,把文字改精煉了;能夠找出拗口,不通順的地方,把語言改通順,流暢了。”葉圣陶先生說:“讀文章,寫文章,最好不要光用眼睛看,光憑手寫,還要用嘴念……自己寫了東西也要念,遇到念不順的地方,就是要修改的地方。”

我國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改詩時,就采用“讀”的方式,“讀”的修改法使白居易的詩明白如話,音韻優美,雅俗共賞。在西方現代文學中,應用“讀”這種方式修改作品成績最為顯著的是海明威。他將著名的中篇小說《老人與海》反復讀了二百余遍,修改了二百余次,最后才付印。海明威就是用“讀”的方法,從感覺,視覺,觸覺上去刻畫形象,用最乘法,炬的語言將作者,形象,讀者的距離縮短到最低限度,形成了獨特的“海明威風格”。

由此可見,通過“讀”來修改文章是行之有效的,職業高中雖然課業緊張,但每寫一篇文章務求其精,“文章不厭百回讀”,只有讀,才能迅速地找到語病,只有通過讀,才能迅速地找到言“心語”之語。這樣,可能初改文章時費時費力,但從整體寫作教學來說,它卻是省時省力的。學生一旦掌握了邊讀邊改的方法,必可受用無窮。

總之,不難看出朗讀在我們的語言教學中有著如此重大的作用,所以我們應做到一個朗讀的踐行者,下功夫提高自己的朗讀水平,有效地指導職業高中學生的朗讀,切實增強學生的語言能力,這樣也能使我們的課堂煥發出更動人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