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智兒童行為養成教育詮釋
時間:2022-05-13 08:55:00
導語:弱智兒童行為養成教育詮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弱智兒童本身存在不同的身心缺陷,因而他們身上表現出來的行為問題就相對較多,諸如缺乏應有的是非觀念,行為的自覺性較差等,劉正弱智兒童的不良行為,培養其良好的思品乎一直是困擾弱智教育工作的一個困難問題,結合教育實踐,從養成教育的基本前提、評價與理解弱智孩子的優缺點、靈活多樣的教育訓練方法、持之以恒的教育態度等方面談談對養成教育的感受和理解。
關鍵詞:弱智兒童養成教育耐心持之以恒靈活多樣
養成教育是施教者從教育對象的具體特點出發,給教育對象制定適當的教育發展目標,為實現這一教育目標而堅持采取適當的教育手段以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的一種教育形式。顧名思義,養成教育不是一個一毗而就的過程,而是需要我們不斷堅持,不斷探索,從而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這就意味著我們要有耐心,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養成教育的原則和力,法在指導我們教育和訓練弱智兒童方面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由于弱智兒童存在不同的身心缺陷,因而他們身上表現出來的行為問題就相對較多,諸如缺乏應有的是非又賒念,行為的自覺性較差等,糾正弱智兒童的不良行為,培養其良好的思品習慣一直是困擾弱智教育工作的一個困難問題,本學期我利用“包班制”這一便利條件,加強了中度弱智兒童思品行為養成教育的探索和嘗試月形吉合自己的教育實踐,簡單地談談自己對養成教育的一些理解和感受。
1全面了解弱智兒童的身心特點及個性差異是實施養成教育的墓仁前提
全面了解自己的教育對象,并能制定相應的教育措施,這是對教育工作的一種基本要求,也是教育工作者應該具備的一種最基本的能力。只有較好地了解學生,才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從而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我們面對的是個別差異較大的弱智孩子,這擾蓄要我們花更多的精力來認識和了解他們,既要注意他們共同的身心缺陷和障礙,更要善于發現他們的個別差異性。就我班現有的名弱智兒童來看,洲門的平均年齡9歲多一點,相對而言他們的年齡偏小,因而在活動、勞動、行為的自覺性等方面表現出較多的困難和問題。從他們智殘的原因和類型看,又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情況:唐氏綜合癥患兒3人,孤獨癥兒2人,精神障礙兒和腦癱兒各1人,智殘原因至今不明者4人,而目_即使是對于同一類型的智殘兒童來說,他們個體與個體之間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對學生的全面了解是以細心觀察學生為基礎的,作為弱智兒童的班主任,我們要隨時注意留心觀察,要善于從他們的一言一行中發現問題,尤其是對于問題行為較多的弱智孩子更要注意及時疏導。在細心觀察的基礎上還應及時得做好各種記錄,特別是要注意加強對部分問題行為較多的學生的具體情況的記錄和分析。
2正確地評價與理解弱智孩子的優缺點,奠定了成功地開展養教育的良好基礎
“憑借學生的優點進行教育”的原則要求我們能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心理需要出發,充分發揮學生自我教育的主觀能動性。前蘇聯教育學家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只有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作為一個弱智教育工作者,我們面對的是一群是非能力較差的弱智孩子,他們身上的問題行為較多,甚至是屢教不改,層出不窮,對此如果只是一味地抱怨和嘆息,沒有一種寬容的態度,那么永遠也不會有孩子的進步。盡管他們毛病較多,但他們也有自己的某些優點,他們也象正常孩子一徉渴望進步,希望得到表揚和獎勵。因此,在對待孩子的缺點行為是,我總是注意從問題的側面出發,給予他們充分的肯定和信心,促使他們不斷地戰勝自己,逐步地克服不良的行為習慣。
3采取靈活多樣的教育訓練方法,是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果的關鍵
基于弱智兒童身心發展的獨特性和個體差異性較大的特汽,因而要求我們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采取靈活多樣的教育和訓練方法,從不同的方面和角度來糾正其不良行為,較好地補償其身心缺陷。
3.1愉快情感體驗法。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其個人需要而產生的態度和體驗,當客觀事物符合一個人的需要時,則其就會產生積極的、愉快的情感。我們發現大部分弱智孩子可能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行為問題,譬如亂拿別人的東西,隨意地哭鬧等,洲門的這些不良行為的發生多是由于他們不明是非,對適當的、正確的行為的標準認識和把握得不夠好造成的,尤其是對于那些智力障礙比較嚴重或人校時間較短的弱智孩子來說,這種情況就表現得更加明顯。教師在教育的雙邊活動中起著積極白勺主導作用,這就要…求老師及時地以鮮明的言行來表明自己對他們的這種表現所取的贊成抑或反對的態度。由于大部分中度弱智孩子的語言障礙都比較嚴重,他們很難象正常孩子那樣較好地理解老師提示性的語言,因而在對弱智兒童進行提示和指導時一定要注意語言簡單明確,而且還應根據具體情況相應的手勢和表清,讓學生逐步地明確“好”與“不好”,“對”與“不對”這些基本的是非概念,從而能對自己的行為作出正確的自我評價。一位教育經驗豐富的學者曾經說過,要想孩子取得進步,就要多對你的孩子豎起你的大拇指。哪怕是孩子的一點微不足道的進步,甚至是在老師于把手地指導和幫助下取得的一點成績,我們也要給予他們充分的肯定和鼓勵,老師的一次微笑和豎起的大拇指往往能給弱智孩子以極大的激勵,讓澎門較好地體驗到愉快的情感,從而更好地強化和鞏固自己積極的,良好的行為習慣。
3.2日常生活情境訓練法。一些西方教育學家早就提出“生活即教育”的觀點,主張應該讓兒童在生活實踐中學習技能,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種觀點雖有它的偏頗之處,但歷經實踐證明,它確實有它其獨到的意義,特別是在對于弱智兒童的教育方面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結合具體的生活情境能幫助弱智兒童糾正不良的習慣,形成良好的行為規范,這就提示我們要從弱智兒童的日常生活抓起,并注意常抓不懈,例如用餐的坐姿以及飯前飯后要洗手的衛生習慣的培養,我注意把它貫穿于用餐過程中來加以引導和訓練。
3.3伙伴關系指導法。即是讓一個能力較好的智障兒童主動幫助另一個智障兒的訓練方法。本學期我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同學們按自愿的原則結成“一幫一”的好朋友,選定他們中的一個作為指導者,讓他在活動、勞動、學習等方面主動幫助和關心自己的好朋友。實踐表明,這種“伙伴關系指導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它能較好地調動訓練雙方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尤其被訓練的同學更易于從好朋友示范性的言行中受到啟發和感染,從而能較好地矯正自己的不良行為。
4堅持持之以恒的教育態度是鞏固弱智兒童良好行為的根本保證
正常兒童良好的思品和行為習慣的形成和發展不是一帆的,而是一個波浪式的反復和發展的過程。對于弱智兒童來說,這種特點就表現得更加突出,主要是因為他們的自控能力和行動的自覺性較差,因而他們身上表現出來的問題行為往往容易反復。在對待弱智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如果沒有持之以恒的態度,就容易為弱智孩子進步過程中的反復現象所迷惑,因為缺乏堅持的信心和耐心,一曝十寒,其結果只能是收效甚微。作為弱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不能急于求成,對弱智孩子思品行為的養成教育既要有信心,又要有恒心。我們要滿腔熱清地關注孩子點點滴滴的進步,并能冷靜地分析與對待孩子前進中的反復現象,堅持耐心地引導和教育,這樣才能較好地鞏固和強化其良好行為,取得比較理嗯的教育效果。
- 上一篇:養成教育是幼兒的主課題淺思
- 下一篇:國內外貿易依賴條件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