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需求的舞蹈人才培育詮釋

時間:2022-05-22 09:20:00

導語:社會需求的舞蹈人才培育詮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會需求的舞蹈人才培育詮釋

論文關鍵詞:舞蹈人才;社會需求;培養

論文摘要:舞蹈藝術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決定了其在社會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當前舞蹈人才培養現狀不容樂觀.與社會的需求還存在著許多矛盾,因此,各藝術院校要明確社會需求,制定學以致用的人才培養目標。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進一步完善,教育對市場的依賴性越來越強。截至教育部2009年12月底統計資料顯示:我國藝術普通本、專科在校學生數為426409人,每年的預計畢業生數為132986人。面對著如此龐大需要就業的人群,如果藝術院校辦學者不了解社會現實與人才需求條件,以及個人需求的變化,很難想象如何確定培養人才目標,并為社會輸送急需的人才。當前,藝術院校作為高收費院校之一,繳費者的學生與家長,能夠付出高昂的代價,取決于它的社會就業信息,選擇適合于自己的專業、并能夠將學到的知識與技能,在未來的社會就業中產生效益,回報自己的高昂代價。而我們的舞蹈藝術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與現實社會發展及個人需求發生了很大的矛盾,需要藝術院校必須調整人才培養目標以適應社會變化,培養出各級各類所需的不同層次的人才。

1舞蹈藝術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舞蹈藝術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的特殊的審美功能和認識作用,構成了舞蹈藝術在其中應有的重要地位。

1.1從舞蹈藝術的特殊審美價值看其地位

舞蹈藝術從某種理想的觀點反映和審美地評價現實現象時,形成人對這些現象的態度,并以它的理想教育人。這樣的教育無疑具有道德的和政治的意義。

舞蹈藝術的特殊的審美價值—藝術價值,也還表現為它的作品賦于它所反映的現象以某種審美意義,力圖按照一定的“軌道”引導人的審美價值定向,發展人的審美創造能力,因而使它成為人的審美教育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基本手段。舞蹈藝術作為對現實社會的創造性反映,體現了審美關系的主客觀方面,能夠實現審美教育的兩種基本功用:價值定向功用和價值創造功用。舞蹈藝術審美教育的這樣兩種基本功用,對于促進社會變革,推動社會發展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1.2舞蹈藝術社會功用的特殊性

與其它藝術類比,舞蹈藝術既有其自身特有的創造特點,具體表現為它的舞臺形象的真實性與生動性,舞蹈情節發展沖突的強烈感,思想情感的感染力和刺透力,以及它的藝術形式和風格的多樣性、創造性、表現手段的豐富性和娛樂性等等。又有其自身的特點,即它的產品同其行為不能分離,不是作為物而是作為活動提供服務,而由此生發出來的(與觀眾)的直接交流性和共同創造性,信息反饋的快速性和靈敏性,對觀眾的直觀直感性和滲透性,以及它(為觀眾)的直接服務性等等。舞蹈藝術匯合而形成的上述諸特殊性能,我們看到,它是舉世矚目的,也非其它藝術形式所能匹敵的。

1.3從舞蹈藝術自身的特殊功能和價值看其地位

一般都認為,舞蹈藝術的社會作用體現為認識的、教育的和審美的三個方面,這三方面的作用相輔相成、密不可分,集中體現了舞蹈藝術的社會效益。而其主要的作用,無疑是它所特具的審美功能和審美價值。舞蹈藝術的審美作用和價值由于它具有廣泛群眾性,傳統繼續性以及審美主客體直接交流等特點,對于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影響力量,它有廣泛的群眾性,無疑是巨大而又不可估價的。某些不朽的舞蹈藝術作品,不僅在同時代,甚至可在長遠的年代里,對人們的思想文化生活發生積極的作用和巨大深刻的影響并轉化為物質的力量,它具有不朽的永恒性。因而也在客觀上決定了其在社會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2舞蹈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矛盾

舞蹈藝術的重要性決定了我們在培養人才時要遵循市場經濟的規律,循序漸進,然而,當前舞蹈人才培養現狀不容樂觀,與社會的需求還存在著許多矛盾。

2.1人才培養模式與社會市場的矛盾

“專門家”的人才模式,來源于計劃經濟體制,教學計劃統一而死板,千人一面,大學本科培養目標定位“專家”,試圖一進專業就定終身。在計劃經濟條件下,藝術院校定時而不斷地向國家、院團輸送有計劃招生、有計劃分配的人才,面對的用人單位也是單面的舞蹈表演、舞蹈編導、舞蹈教員,所以矛盾并不明顯。當轉人市場經濟條件下,人才市場已不是計劃性,空間擴大了,需求標準轉變了,僅僅針對國家院團的需要辦學,與當今社會發展教育,擴大招生,將舞蹈轉為一種文化手段滲入社會各個層面,產生了巨大的矛盾。是現實決定了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英才教育與通識教育明顯地擺在我們的面前,筆者認為這兩者是舞蹈藝術院校都應選擇,齊頭并進的。

2.2英才教育與素質教育的矛盾

教育講效益,有經濟的,也有名人名家產生的效益,英才的培養可以說是舞蹈專業的品牌產品。世界上許多國家都非常重視英才教育,將超前發展具有個性的人才,創設一個適應其發展的環境與條件,給予其展示的空間。雖然英才培養的過程會出現為少數人提供特殊的教育條件,而忽視了更多人的要求。為了打出品牌,我們不得不付出這種代價。為了繁榮中國舞蹈人才,也呼喚舞蹈家的不斷涌現,學術研究講求向精深發展,無論在何時,專業的分科永遠存在。重要的是讓我們學生選擇什么方式、方法學習專業,如何把握主體與橫向的關系,這也就是一再強調培養通識人才,強調素質教育,通識人才并非低檔人才或萬金油。其特點是素質全面,適應性強,可發展與再選擇的彈性大,其知識與技能結構豐滿,也更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

2.3培養目標的多元化與與學校的矛盾

藝術院校目前能夠實施培養目標多元化的條件尚不成熟,在實行高學費及未來政府將對教育實行高投人政策的條件下,不能把穩定的收人投人教學的運作之中。在仍維持著結構工資的條件下,專業行政自主,藝術院校沒有能力以強有力的經濟手段把握各專業,以展開宏觀的統籌運作,培養目標的多元化在其內部合作就難以做到:資源不能共享、多元化人才培養所需要的專業素質寬泛,培養跨學科發展的潛力的目標就無法達到。多元化人才的培養—學生是學習主體的觀念難以真正改變,只能從教師現狀出發,因人設課,不以社會客觀需求為根據授課的現象,學生的主動性不能發揮,沒有權利選擇個人的取向,培養目標的多元化也就停留于紙上談兵。

3培養社會需求的舞蹈人才對策建議

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使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風貌更加昂揚向上。因此,培養社會需求的舞蹈人才促進社會健康發展是時代賦予我們舞蹈教育者的神圣使命,筆者對此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3.1明確社會需求,制定學以致用的人才培養目標

舞蹈藝術院校培養的學生畢業以后,無論社會給他一個什么樣的定位,但這個定位一定是由社會的所需來提供的。舞蹈專業旨在培養素質較高的表演人才、教育人才及創作人才。現在社會表演團體,對舞蹈院校畢業生的知識含金量值要求都比較高,優等生是社會急需的、而且供不應求。而對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社會所需的量卻不大,優勝劣汰之勢非常的明顯,就業的形勢很不樂觀。舞蹈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渠道正向著非專業的方向發展;廣電、部隊、群文、學校、大的企事業單位等。而能在舞蹈專業劇團方面發展的可能性正在縮小。

面對社會的需求,面對藝術院校辦學的社會現狀,我們向前行進的每一步都必須務實。如實確定我們的辦學方向和制定學生的培養目標,按社會的發展及需要來制定和調整我們的教學課程和設置,已成為我們的辦學者必須明確的辦學前提。因為我們所培養的學生畢業以后,能適應不同用人單位的需求,成為社會多層面所需要的專業藝術人才。

3.2強化舞蹈人才培養的通識教育

藝術院校從社會需求出發,要進一步明確通識教育的作用與效益。當代社會特點是知識的綜合占很大優勢,各學科邊界不清,交叉滲透綜合發展,所以學生具備跨學科發展的潛力與素質是十分重要的。舞蹈專業的通識人才社會需求是很大的,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與繁榮,社會文化的需求日漸提高,舞蹈的功能不僅僅是一種舞臺表現藝術,舞蹈已成為一種文化手段,滲透在各層次的文化活動與教育活動中,娛樂性舞蹈廣泛普及,企業的繁榮發達隨即興起了企業文化及企業文化的藝術團體。這都是我們拓寬辦學規模,重組專業設置,對舞蹈教育的層面加以新的布局,是舞蹈人才培養教育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發展的一個極好良機。

3.3加強學習方法教育和終身學習的意識教育

傳統的、封閉的藝術教育模式不能滿足人們的種種需要,也不能適應時代的變遷與社會發展的要求。從目前就業市場來看,原先的“從一而終”的狀況已逐漸被多次擇業就業的現實所代替,意味著學校教育要為學生將來的多次擇業就業儲備足夠的發展后勁,奠定良好的發展基礎。

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他不可能事事曉通,也不可能樣樣親身實踐,更何況學習舞蹈的學生,既要學習舞蹈專業,又要學習文化課,比起其他專業的學生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所以,對他們來講掌握學習方法尤為重要。這就要求廣大教師必須從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教給學生本專業的基本特點與本質特征、基本規律之后,還要教會學生掌握學習的方式、方法,以適應社會的發展要求。從學生的角度,應把注意力放在教師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上,而不是表面的幾個動作或組合上。

3.4深入社會生活是舞蹈藝術創作的源泉

深人生活是舞蹈作品能夠做到與時俱進、賦予時代精神的保證。舞蹈藝術形象是由編創者長期的生活積累、分析、提煉、凝聚而成的,如果不深人基層,不深人到人民群眾的現實生活,而只是從現象上、表面上認識生活、認識社會,是不可能創造出有血有肉的、具體生動的、反映時代脈搏的、人民群眾滿意的舞蹈藝術作品。

大批創作人員如果只是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里埋頭耕耘,不到民族地區采風、收集、調查研究,不了解社會發展情況,也不了解外校的改革、發展狀況,只是一味地吃老本,只是埋頭熱衷于如何加強編舞技法、技巧來彌補舞蹈內涵、舞蹈語匯、舞蹈風格的不足,最終造成舞蹈無文化內涵,舞蹈節目所要表現的內容非常空洞、淺薄。

所以,我們一定要求學生深人生活、深人社會,了解和掌握現實社會文化變遷,加強深入社會體驗生活對舞蹈藝術創作的重要性教育,不能在培養人才方面再造成這種人為的、與社會需求相矛盾的缺陷。否則舞蹈學科的發展,永遠趕不上姊妹學科的發展,舞蹈藝術創作要走更多的彎路。藝術的本質在于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