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下小學多媒體教育

時間:2022-12-02 10:26:00

導語:新課改下小學多媒體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課改下小學多媒體教育

1小學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點

(1)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學生參與度。新課改中有一部分特別強調指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需要在教學中引起足夠的重視和關注。因此,在多媒體信息技術被呼吁盛行的當今的教學環(huán)境下,教材應該更多的以立體、豐富、生動有趣的方式呈現給學生。拋棄以往過于呆板、沒有創(chuàng)新的形式,讓學生面對更多新奇多彩的信息內容,以新鮮、生動的教學形式來吸引小學生,他們產生的好奇心又將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漸發(fā)展成為認知興趣,漸漸的轉為旺盛的求知欲,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動態(tài)教學,揭示內在規(guī)律。多媒體信息技術具有多種感官同步進行的直觀效果,能夠將教學重點和難點以動態(tài)的方式一一呈現出來,向學生展示文字與圖片,色彩與聲音的教學內容,使學生聞其聲、見其形、入其境,讓學生更快、更準、更深地把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拓展了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問題的解答能力,尤其是對一些抽象的知識概念進行概括的過程中,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形象地揭示知識的生成過程,做到“化抽象為具體,變理性為感性”,讓學生在主動參與中通過觀察和比較,逐步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更深刻更全面地把握知識的本質。

(3)課件的內容邊線方式豐富多媒體把知識“感性化”處理,通過形、聲、色等方式表現出來,給學生提供生動具體的感性材料,為學習知識打下感性認識的基礎。“百聞不如一見”,這句話形象地說明了視覺是人類首要的也是最豐富的信息來源。如在語文教學中,借助多媒體展示優(yōu)美的圖畫,激發(fā)學生表現美的熱情,培養(yǎng)“發(fā)現美的眼睛”,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古詩詞所描繪的意境。借助多媒體教學能有效地化抽象為具體,把難以理解的課本內容通過多媒體展現出來,調動學生豐富的視覺功能。通過直觀形象、生動的感官刺激,讓學生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潛能,在有限的時間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學效率,激活學習的內因。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要對所學的知識產生了濃厚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能夠積極、主動、愉悅的學習。

2小學多媒體教學存在問題及思考

2.1認識不透,效果不佳

要想將一堂課提高到質的高度,就應該采取合適、有效的教學形式使之與教學內容、達到統(tǒng)一,更貼合教學目標。因此,多媒體課件的編制和使用應將重點放在教學內容上,即多媒體課件的內容要與教材一致,其內容的擴展和延伸也應該在立足于教材的基礎上進行。另外,運用多媒體技術來進行教學時,還要注意與小學生的只是接受能力相適應。簡單明了,使學生易于接受理解和記憶,使學生的思維受到鍛煉,如小學課堂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主要以“光盤播放”和“課堂實錄”來輔助于教學,教師可以使用“光盤播放”來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使學生獲取新知識新技能,思維受到啟發(fā),學習興趣得到最大的提高,此外,在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及獨立探究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等方面都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2.2教師對多媒體教學態(tài)度不端正

部分小學教師多多媒體教學的興趣不高,認為多媒體教學是專業(yè)教師的事,只不過是形式上走一下過場;尤其是老教師,由于接觸的信息資源有限,對多媒體信息技術采取無所謂的態(tài)度,理由是“我們老了”。有些教師在上多媒體課時,對教學目標不求甚解,也不精心設計課堂,簡單做幾幅圖畫了事,使學生對教學目的和知識內容一知半解,調動不了學生求知的熱情。這樣不但不能實現多媒體教學的目的,不能體現其先進性、科學性、藝術性和靈活性,也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2.3過分依賴,過度濫用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其所長,亦有其所短。多媒體有著其它媒體所無法比擬的優(yōu)越性,但它只是實施教學的手段之一,其它常規(guī)媒體的許多特色功能不容忽視。不要一味追趕時髦,舍不得割愛,若用得不當或過度,反而會成為干擾教學效果,分散學生的注意力,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有些教師把多媒體當成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靈丹妙藥”,在一些課上從頭至尾都用多媒體教學,忽視了其他常見媒體的作用。有些教師干脆用多媒體替代黑板和掛圖。盡管多媒體有其他教學媒介所無法比擬的優(yōu)越性,但其也有一定局限,比如有些重要內容不能長時間的呈現在學生的面前等。相反,其他一些常見多媒體的一些特色功能也不容忽視,如攝影、幻燈的靜態(tài)展示功能,板書的示范功能和突出重點功能,教具學具的實物感受、空間結構功能,這些功能是多媒體不能替代的。

2.4主體不清,目標不明

無論多媒體技術如何先進,也只是實現教學目的的工具和手段,教學手段應該服從并為教學目的服務。但是不少教師不是從解決問題或教學需要出發(fā),而是從擁有的媒體或設備出發(fā),不考慮教學內容的貼切性,制作的課件色彩艷麗,圖文出現方式不斷變化,各種聲音輪番上陣,教師就是點點鼠標“放電影”,學生也是稀里糊涂“看電影”,師生關系也成了“放映者”和“觀眾”的關系。極大地影響了學生的注意力和思維的連續(xù)性,反而使計算機成了“主角”。大多數教師在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時只強化了教師的主動性和和學生的被動性。實質上學生的能力并沒有提高,教師也沒有留給學生充裕的思維發(fā)展空間,這樣一來,不僅違背了教育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新課標的要求,也使學生脫離了自主學習的環(huán)境,扼殺了學生的學習動力和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

3總結

多媒體教學作為一種輔助教學手段終究不可能完全取代傳統(tǒng)教學方式。它的使用必須在詳細計劃之后作為輔助部分與教材河里的配合。因此,必須深入研究和恰當地設計、開發(fā)運用多媒體技術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使之與教學手段有機結合,從而優(yōu)化課堂教學,以體現出多媒體教學的真正價值,從而達到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和新課程理念的逐步深入和時代的迅速發(fā)展,信息技術教學顯得越來越重要,對小學教師來說,也應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教學工作中,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