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匯學習認知心理學運用

時間:2022-04-20 10:13:00

導語:詞匯學習認知心理學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詞匯學習認知心理學運用

Wilkins(1972)曾經指出:“沒有語法不能很好地表達,而沒有詞匯則什么也不能表達。”可見詞匯學習在整個英語學習當中的重要地位。在傳統的外語教學中,詞匯教學是圍繞語法教學進行的,而且對處于不同階段的學習者的詞匯量要求是不一樣的。詞匯教學基本局限于教師講解生詞表或課文里遇到的詞匯,方法常采用英漢對譯提供同義詞或反義詞進行直觀演示、音形義結合、構詞分析等,這些無疑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學習了不少英語詞匯。但學生對詞匯的掌握主要是靠大量的孤立式強化記憶,眾多的心理學研究及實踐表明,彼此鼓勵的詞是很難長期保持記憶的。認知心理學對人類記憶力研究的一些成果及語言學家對語言系統的研究結果對詞匯學習有著多方面的啟示意義。因此,應用認知心理學的相應知識,掌握科學的記憶規律,有利于提高英語詞匯記憶的數量與質量,進而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

一、認知心理學中的記憶信息加工模式

根據認知心理學的觀點,學習就是一個信息加工的過程。加涅(R.M.Gagne)提出的一個信息加工模型,詳細地解釋了人腦對信息的攝入、加工及提取的過程。該模型包括三個成分:1.信息儲存庫,它包括感覺記憶,工作記憶和長時記憶。2.認知加工過程,即將信息從一個貯存庫轉換到另一個貯存庫的內部的智力活動。3.元認知,即是關于認知的認知。它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認知:(1)對人的因素的認知。(2)對任務和目標的認識,也就是對學習材料、學習任務和學習目標方面的認知。(3)對策略因素的認知,指在學習過程中,根據認知的任務和目標,采取怎樣的策略以及如何應用這些策略的認知。

二、記憶信息加工模式在詞匯學習當中的應用

根據記憶信息加工模式的特點,我們可以采取相應的學習策略,從而提高詞匯記憶,增加詞匯量,使得英語學習變得更加有效率。

1.根據信息儲存庫當中的感覺記憶的特點,在感覺記錄器接收信息輸入時,可以盡量輸入大量信息,這些信息就是加工的原始材料,原始材料越豐富,所生產出來的成品也越豐富。在英語詞匯學習當中,如果學生接觸的詞匯數量大,雖然不能全都儲存在大腦中,但其中能被編碼之后進入長時記憶的詞匯數量就會相對龐大。而學生們可以通過各種途徑來增加詞匯的攝入,如看難度較低的原版英語電影,集中注意力,觀察電影當中使用的高頻詞匯,或者閱讀名著的簡寫本,像這些帶有情節性和趣味性,集圖像記憶,聲像記憶,想象記憶于一體,并且在學生的理解承受范圍之內的途徑,為信息量的有效輸入,提供了多元化、立體化的效果,為接下來信息的進一步加工奠定了物質基礎。

2.短時記憶就是要對感覺記憶中的信息進行短暫的加工,通常記憶信息保持的時間在一分鐘以內,一般認為約為15~30秒,甚至更短時間的記憶。短時記憶是以組塊(chunk)為單位的,它的容量有限,大體上是7+2或7-2個組塊。每一個組塊內的信息量多少是相對的,變化的,一個組塊可以是一個單詞,也可以是一個句子,組塊內部信息是互相連結的,并沒有各自孤立,利用組塊記憶可以大大增加人的記憶容量。單詞的組塊記憶可以從單詞的音、形、義開始:(1)從英語單詞的“音”入手進行組塊式記憶,即根據單詞的音節進行組塊記憶。(2)從單詞的“形”進行組塊式記憶,例如記住下面這組單詞,exclaim,proclaim,acclaim,declaim,它們有共同的詞根claim,譯為大聲喊叫,那若知道ex-,pro-,ac-,de-這四個前綴的意思,這四個單詞的含義也就不言而喻了。而我們要做的工作是只需記住上面的五個組塊。(3)從單詞的“義”進行組塊記憶。主要是通過聯想的方式對單詞進行組塊式記憶。

3.長時記憶主要是對短時記憶當中的信息進行復述,通過回憶和再現,使得信息在大腦中保存較長的時間。人類的記憶系統不可能記住所有的信息,縱使一部分信息經過編碼,進入長時記憶,但是如果沒有經常性的被提取、使用,那這些信息還是會丟失的,回述和再認會提高記憶的強度,降低遺忘率。根據這一理論,提高詞匯多層次的復現率是詞匯習得的重要途徑,如多聽、多讀、多看是其中保證詞匯復現率的有效途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