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工程專業課教學思索
時間:2022-05-08 04:22:00
導語:地質工程專業課教學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我國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各類巨型基礎設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西部地區建設,我國西部地區處于高山峽谷和惡劣的氣候環境,內外動力作用強烈、水巖相互作用突出、活動斷裂發育,具有全球最獨特、最脆弱、最復雜的地質環境。地質災害呈現大型、頻發、群發和突發的特點。顯然,大型工程建設極易擾亂脆弱的地質環境,而地質災害則嚴重威脅重大工程的安全施工和安全運營。為了培養能盡快適應我國西部大開發需求的合格的工程建設者和地質工程師,地質工程專業課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一、注重“形勢教育”。讓事業燃起激情
對于年青的大學生們,他們思想活躍、好奇心強、渴望機遇、勇于挑戰,顯然,處于復雜地質環境的西部開發重大工程建設提供了難得的專業思想教育素材。誠如國際工程地質和巖石力學界專家們所言,21世紀全球的重大地質工程與相關科學技術的發展在中國,這給我國的工程科技人員提供了極好的機遇和挑戰。對于已從開發型轉為消費型的西方發達國家的科技工作者,國際著名巖石力學專家石根華博士感慨地喊出了他們共同的心聲:如今,密西西比河畔的工程地質圣地(注:原文為“計算圣地,筆者改)已經人去樓空,而踞守東方的中國(注:原文為長江的武漢,筆者改)將會成為國際工程地質界(注:原文為“工程計算界”,筆者改)的新希望。身為美籍華人,但在祖國做短暫客座研究的老一輩巖石力學專家石根華博士由衷寫出“當今中國的工程在世界上是空前的,有的工程甚至可能是絕后的。作為一個工程計算專業人員,我為能夠生活在這個偉大的時代而榮幸,為能夠參與這個偉大的實踐而倍感自豪”。這句話筆者深受鼓舞,也相信西部大開發能極大地煥發大家學好專業,獻身事業的激情。為此在教學中我們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的優勢,適當地融人西部大開發的素材:西部占國土面積的比例和西部大開發的意義、什么是西部開發和重大工程建設在西部大開發中的作用,西部的地質環境特點和西部重大工程建設中的難點以及個例分析等。為了讓學生更深刻地認識西部的地質環境,更深人地體會西部重大工程建設的特點和難點,上述素材均取自著名的國家重點建設項目和重大基礎研究項目,尤其是由筆者承擔或參加的項目,如“災害環境下重大工程安全性的基礎研究”(973項目)的立項答辯系列電子文件、小灣水利樞紐工程初步設計文件(含評審會匯報電子文件,小灣工程壩高292m,屬在建的世界第一高拱壩,壩址區基本烈度高達8度)、龍灘施工圖設計文件(具有世界最大的地下洞群)、南水北調西線工程(具有世界上最長的深埋隧洞)的前期勘察成果,蘇通大橋(世界第一大斜拉橋)地基基礎(世界第一大深水樁基礎)穩定與安全監控項目的立項匯報電子文件以及黃河小浪底和長江三峽等巨型水利樞紐工程的施工地質研究成果等。實踐證明,寓教于重大工程建設,必將充分地煥發起學生的學習激情和自豪感。
二、加重地質環境章節,突出復雜地質環境對
工程建設的影響第四紀以來,由于印度板塊向歐亞板塊俯沖與擠壓,由此衍生出最強烈的現代地殼活動和高地應力場,造成青藏地區快速隆升,從而構架西部的高原和高山峽谷地貌以及惡劣氣候環境。相對于以往重大工程、尤其是東部地區的重大工程而言,西部大開發必然面臨更惡劣的建設條件、更復雜的地質環境,突出表現在:
1.活動斷裂發育、區域穩定問題突出,許多重大工程不可避免地處于強震、近震環境,有些工程甚至需要穿越活動斷裂帶,如南水北調西線工程和青藏鐵路工程等。
2.普遍存在高地應力和高地溫問題,而由于西部地區的山高谷深,所以在重大工程建設中存在大量的深埋地下洞室。顯然,對于高地應力和高地溫環境中的深埋洞室,其應力重分布、巖爆、多場耦合和施工安全等問題均十分突出。
3.內外動力耦合作用十分強烈。對高山、高寒的西部地區,凍融、風化作用(尤其是物理風化)以及沖刷侵蝕和坡積作用的強度高、速度塊,往往形成巨厚的坡積物和不穩定巖堆。當處于高地應力環境時,谷坡卸荷回彈和應力重分布問題極為突出。
三、結合工程難點,引進新思維、新方法和新技術
在高山、雪山,地形險峻,高寒、高地應力、高地溫、強活動性,地質環境極其復雜和脆弱的西部地區進行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其特點可概括為:工程規模特別巨大,地質環境極為惡劣,地質活動非常強烈,地質災害十分嚴重,它必將面臨若干前所未有的深層次的科學問題和技術難題。為此,科技部于2002年批準了面向西部開發和災害環境下重大工程安全性的重點基礎研究立項。借此機會和研究平臺,我們在教學改革中及時地吸收了最新的研究理念和研究成果,如:
1.將地質災害融入地質環境和自然演化的大系統中進行全方位的綜合研究,克服獨立的、局部的、就事論事的研究思路。
2.樹立地學、力學和工程科學在深層次交叉結合的研究理念,引出一些需要深入關注的問題,如數據不完備的復雜地質系統與理論嚴密的力學模型之間以及地學描述的大尺度定性方法與力學分析的精細定量方法之間的相互脫節,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3.在結構和巖土體穩定性評價時,既要考慮工程體與地質體的共同作用,更應關注工程活動與地質環境的相互作用。對于地質環境脆弱的西部地區,強度很高的大范圍工程活動與地質環境的相互作用將更加復雜而多樣。雖然由于課時限制而只能以個例(如水庫蓄水和庫水位驟降與高陡庫岸的相互作用、開挖和錨固與高地應力邊坡的相互作用等)做定性的剖析,但卻能很好地拓寬視野和啟發思維。
4.結合研究項目,盡可能地展示高新技術在西部重大工程建設中的應用。如前所述,我國西部地區的山高谷深、地形險峻,而許多重大工程涉及的范圍卻十分廣闊(如南水北調西線)。所以,常規的勘察手段往往難于奏效,尤其在安全監控方面,高新技術的應用迫在眉睫。為此,我們在973項目中開展了多尺度監控理論以及“3S”技術的應用研究。
通過深入淺出地展示這些研究的技術路線和成果,對激發學習興趣和培養啟發思維十分有益。如在展示“3S”技術在庫水與庫岸相互作用以及庫岸安全性監測的應用時,通過介紹如何獲取歐洲資源衛星的國際信息以及如何進行圖象處理和信息合成剖析水庫蓄水和庫水驟降與庫岸穩定的關系;如何根據水庫蓄水過程中庫岸形變場和溫度場(利用紅外圖象解譯)的變化來識別危險庫段等,既讓學生了解了高新技術在地質工程中的廣闊應用前景,也拓寬了知識面,感受到多學科交叉研究的重要性。針對學生的學習熱情。我們還通過勤工儉學、組成野外興趣小組等形式,讓學生參與在建重大工程的科研項目,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西部大開發是促進我國西部地區經濟繁榮發展、提升我國整體國力,實現社會發展分三步走戰略的重要保證之一。顯然,大批的、合格的、充滿活力的建設者是實現西部大開發的必要條件。鑒于西部特殊的地質環境和復雜的地質條件,有針對的專業課和專業基礎課教學改革十分必要。
- 上一篇:地質專業建設實踐綜述
- 下一篇:全區村民喪葬費用免除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