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制工業設計教學研討
時間:2022-06-07 10:44:00
導語:項目制工業設計教學研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等教育大眾化時期,越來越多的工業設計畢業生選擇自主創業。然而,在工業設計專業課程教學中如何貫穿創業教育方面的研究與實踐甚少,即便多數高校開設了創業教育必修課,創業教育與工業設計實踐結合緊密度還是不夠,導致畢業生設計創業能力偏低,影響創業“存活率”。在此以工業設計教學為例,將“項目制”教學模式引入工業設計教學實踐,并對教學過程進行相應的改革調整,經筆者幾年的教學實踐證明,此舉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業潛能,不失為培養工業設計畢業生創業能力的有益嘗試。
一、當前項目制工業設計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
(一)以課堂案例教學代替項目制教學
在實施“項目制”工業設計教學過程中,許多院校對項目制教學認識不足,以課堂案例教學代替項目制教學。工業設計教學中課堂案例多為教師根據經驗擬定的設計項目,常見的名稱有“汽車設計”、“牙科椅設計”、“車床設計”等。其實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對這種不夠真實的設計項目的理解往往比較抽象,僅憑借教師對某一產品原理描述以及網絡參考資料,展開所謂的“市場調查”,然后給出一個設計概念。設計概念產生的過程中,“約束”學生思維的因素(如功能原理、人機標準尺寸等)很少,因此設計方案產生比較容易,而到設計后期階段,一個簡單的尺寸數據變更都可能將此方案推翻。此外,在案例教學中,設計方案的評審是虛擬化討論,這種脫離實際的討論是膚淺的,不能發現產品化階段的工藝性、經濟性等問題,另外學生對老師的一些判斷和指導也可能存在一些疑惑與不服,但又不能從其他途徑獲得解決。這種運用虛擬設計案例進行課堂教學的方式,模擬了設計實務,學生能掌握設計基本方法和流程,但在提高其實際設計能力方面尚有缺失。若在項目制工業設計教學中,所選課題改為企業實際項目,師生及企業相關人員參與教學全過程,才能有效彌補上述案例教學中的不足。
(二)項目訓練內容缺乏完整性
來源于企業的工業設計項目比較廣泛,有的側重于外觀概念設計,有的側重于結構設計,也有一些是比較完整的工業設計創作項目。前兩者無法對教學大綱中的知識點進行全面覆蓋,會形成教學盲區,項目訓練內容缺乏完整性,也就達不到教學目標。比如現實中多數企業認為工業設計就是外觀設計,所以非常樂意委托院校開展外觀改良,以為外觀設計僅僅是制作幾張效果圖,所以給予院校的設計周期往往較短。而教師引入這種設計項目之后,在訓練內容方面只能斬頭去尾,僅圍繞效果圖制作開展草圖繪制、草模制作等內容的訓練,往往將產品設計課程中所規定知識點如市場調研、人機工程學、結構、材料工藝及成本等內容忽略。這種項目制教學沒能發揮其應有的教學價值,導致學生缺乏對產品設計實際流程的基本認識,更談不上提高學生對各種學科知識的整合設計能力。項目制工業設計教學完整的訓練內容應該包括項目接洽、市場及企業資源調查、設計定位、概念設計、效果圖設計、人機尺寸設計、模型制作、材料與工藝、成本估算、設計評審、樣品試制與小批量試制對接等方面。(三)課堂教學與課外教學不均衡項目制工業設計教學是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而達到教學目標的教學方式,它是一種校內外或者課堂內外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有效教學。當前很多教師在開展項目制工業設計教學時,能夠按照教學計劃完成課堂教學工作,講授設計程序、設計原理、工藝基礎等理論知識,引導學生開展項目的前期網絡調研、草圖繪制、效果圖制作、模型制作等實踐環節,但忽視了在課外接受企業專家指導的環節。由于企業專家參與的引導式教學方式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與設計能力、獨立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不容忽視。當然,課外教學包括很多形式,從項目制工業設計教學角度來講,包括設計相關法規學習、新產品市場調研、設計方案生產可行性調研等形式。只有通過課外教學延伸,學生加強隱形知識學習,才能使完成的設計方案更具完善。
二、基于創業能力培養的項目制工業設計教學實施策略
(一)項目遴選
項目遴選首先要考慮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在工業設計教學中,以很多院校設計類專業開設的《產品設計》課程為例,若采用項目制教學方式更能貼近實際,更好地培養學生創業能力。其項目制教學方式如下:首先,《產品設計》課程的教學目標是通過以某一產品為設計對象,開展項目接洽、設計調查、產品功能分析、造型元素整合、批量化制造實現跟蹤等一系列教學任務,使學生掌握系統化產品設計的方法,培養一定的創業能力。其次,教學內容包括項目管理實踐、市場調研與分析、產品設計實施、生產可行性分析、批量化制造跟蹤實踐等環節。工業設計項目來源比較廣泛,應該選擇訓練內容比較完整的項目作為《產品設計》課程的設計對象,但不能一味追求設計對象的“新、偏、難”,可根據當地產業特點選擇比較常見的產品如剃須刀、理發剪、面包機、吸塵器等小家電。這類小產品設計工作量不大,能夠保證在大綱規定的課時內完成項目的各個訓練內容。筆者項目制教學實踐中開展了項目遴選并最終確定以理發剪作為設計對象。首先是項目遴選的準備階段。查閱本專業的校外實踐基地名單,在網絡上尋找當地的產品設計競賽信息以及企業的工業設計人才招聘信息,目的是發現具備潛在設計需求的企業。通過開課前半年時間的關注,最終聯系上某電器公司,其年度開發計劃中有一項為理發剪開發設計,經過電話初步確認合作意向,并說明以項目進課堂的方式開展項目實施,企業方接受了這種做法。事實表明,在企業與院校取得雙贏的基礎上,即企業希望得到有用的設計方案,而學校則希望以實際項目進行教學,讓學生受益,這時項目合作是很容易達成的。
(二)項目教學內容分解與實施
筆者根據經驗,以理發剪為例,將本課程98課時的教學按項目制教學內容分解為項目管理實踐7課時、市場調研與分析7課時、產品設計實施70課時、生產可行性分析7課時、批量化制造跟蹤實踐7課時,分布在7周時間內。除產品設計實施在課堂完成以外,其它內容主要在課外完成。項目教學實施步驟如下:一是項目管理實踐。教師與企業溝通確定設計項目以后,項目組長與指導教師共赴企業參加項目接洽,包括設計費用確定、明確雙方承擔的義務與權利,擬定合同;按照合同所規定的設計期限,制作項目實施進度表,明確責任人;根據項目實施進度表和教師統一安排,組長組織設計評審會(校內與企業召開若干次),并組織設計方案修改及后期跟蹤。二是市場調研與分析。通過市場調研與分析,學生能對設計方向有準確的定位。首先要求學生根據設計合同擬定的設計要求,通過網絡、商場開展現有理發剪的款式調研,分品牌、設計風格等類別進行造型元素的歸納分析,找出可借鑒點。其次通過網絡收集各種除理發剪外的圖片,以手機、MP3等電子產品為佳。最后邀請企業專家進行理發剪結構原理講解,提出一些限制性的尺寸或結構。三是產品設計實施。此階段可分解為草圖、效果圖、人機分析、機械制圖、模型制作、版面設計等環節。由于《產品設計》課程都安排在《快速表現》、《計算機效果圖》、《人機工程學》、《機械制圖》、《模型制作》、《編排設計》等課程之后,產品設計實施階段學生已經掌握了各單元基本知識,指導教師只需針對理發剪進行各環節間斷性的指導,學生自主性完成設計方案。四是生產可行性分析。設計方案完成以后,經過指導教師初步評審后,被提交至企業,由企業專家、師生共同開展生產可行性分析。從制造工藝、裝配、材料、運輸、成本等方面進行論證,并對方案提出修改建議或停止開發的裁決意見。五是批量化制造跟蹤實踐。包括樣品制作、配色實施、結構設計、模具制作、小批量試制、銷售推廣等環節,由企業專家指導,學生參與。此階段根據項目開發實際進程在教學時間上做適當的彈性安排。
(三)教學效果評價
教學效果評價中,應當注意幾個問題。首先評價主體多元化,指導教師、學生、企業專家都將參與到各組設計方案的評價中。其次評價內容多元化,項目管理實踐、市場調研與分析、產品設計實施、生產可行性分析、批量化制造跟蹤實踐都將成為影響學生課程成績的重要因素。
三、項目制工業設計教學培養學生創業能力的優勢
有關文獻指出創業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可分解為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及社會能力。實踐證明,基于創業能力培養的項目制工業設計教學模式(見圖1)可有效訓練學生這三方面的能力。
(一)“真槍實戰”式項目設計促進學生專業能力的提高
工業設計專業學生創業方式多為創辦個人設計工作室,這就需要學生掌握扎實的崗位專業能力,包括設計能力、新技術運用能力、本行業法律法規運用能力。一是促進設計能力提高。“真槍實戰”式項目要求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創意草圖、完成逼真的設計效果圖、繪制無誤的外觀或結構制圖以及完成樣機模型,這些訓練內容提高了學生的設計表達能力;學生通過頭腦風暴法產生的“從無到有”的方案構思,需要其拓展思維,從各種角度設想方案,提高了設計思維能力。二是促進新技術運用能力。“真槍實戰”式設計項目方案的提出,需要學生把握技術發展趨勢,從新技術運用的層面進行設計方案創意。比如,軟質LED觸摸屏技術發展,可以提出可卷曲手機的設計;納米重塑性材料的發明,可以將其運用于手殘障人士的餐具設計。三是促進本行業法律法規運用能力提高。開展實際設計項目中,學生能夠接觸專利法規、環保標準等法律知識,潛移默化中提高自身本行業法律法規運用能力。比如,項目成果在申請實用新型或外觀設計專利過程中,會接觸相關知識產權內容;在木質家具設計過程中,會接觸密度板、夾層板、各類實木的國家或國際環保標準以及油漆、粘合膠水的環保標準。
(二)項目管理理念在教學中的滲透有助于學生掌握創業方法
圖1基于創業能力培養的項目制工業設計教學模式工業設計學生創業的主要形式是創辦個人設計工作室,經營業務范圍包括產品設計、模型制作等,開展企業委托項目的設計或者自主開發產品的專利轉讓。在項目管理的過程中,要求學生從把握新產品市場商機、設計收入與支出的理財、信息處理與分析、項目協調等方面提高自身創業能力,即有助于學生掌握創業方法。項目制工業設計教學過程中,以3至5名學生及企業專家組成項目組,并設立一名學生項目組長,共同參與項目開發。在項目接洽階段組長可以參加各類項目承接會議,全體學生可以參加企業新產品開發戰略會議、學習設計合同擬稿與簽訂、查看設計收入與開支情況、學習發票開具途徑等。
(三)通過與企業深度接洽有助于培養學生社會能力
有學者指出,社會能力是創業的核心能力,包括人際溝通能力、談判能力、企業形象策劃能力、協作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學生通過與企業接洽項目初步培養了社會能力,因為學生不但要和合作的同學、指導教師打交道,還要與企業專家溝通。這種溝通貫穿整個開發過程,利用面對面、電話、在線聊天等方式進行設計與技術方面的交流。每次完成階段成果需要評審時,要學會將完成的設計方案進行“包裝策劃”,以良好的視覺效果手冊展現給企業。同時也將面對評審苛刻的專業質問,如零件加工能否實現、成本如何等,很有可能方案被否決,這些也鍛煉了學生的受挫能力。
四、結語
通過以上分析,基于項目制教學的合理運作,筆者從創業能力培養角度進一步完善了工業設計項目制教學體系,將課外創業相關設計知識引入項目制課程教學,旨在培養學生除專業能力之外的創業方法能力與社會能力,為工業設計學生走向社會,融入創新與創業時代潮流打下堅實的基礎。實踐證明這是培養工業設計學生創業能力的可行方法之一。
- 上一篇:市安監局危化品使用監管通知
- 下一篇:供銷社監事會工作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