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學與科技教育有效融合

時間:2022-06-10 10:05:00

導語:科學教學與科技教育有效融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科學教學與科技教育有效融合

科技教育的重點是在學生掌握科學文化的基礎上,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幫助學生形成善觀察、勤思考、肯實踐、愿創新的良好品質。小學科學課程正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它與科技創新教育有著密切的聯系,為我們把小學科學教學科技教育有效融合,起到了較好效果。

一、夯實科技教育主渠道———科學課堂教學

小學科學的課程目標包括科學探究、情感態度價值觀和科學知識三個方面。這三維目標在科學素養結構中是互相影響、互相聯系、互相促進的關系。科學探究過程是培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和形成科學知識的基礎和途徑,科學探究的著力點還是課堂,因而夯實科學課堂教學尤為重要。

1.確立科學的教學理念在美國華盛頓兒童博物館的墻上寫著這樣的格言:“聽到的,過眼煙云;看到的,銘記在心;做過的,淪肌浹髓。”如果把這句話用在科學教學中,也就是科學課標中強調的“科學探究”。從這個角度來看,科學學習不僅僅是“學科學”,而是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做科學”,在積極探究中“體驗科學”,在創新發展中“應用科學”。

2.構建主動探究型課堂教學模式學校構建了“激趣生疑———猜想假設———探究經歷———交流創新”的課堂教學模式。首先以形象化的手段、實踐性的活動提出問題激發學生探究欲望;其次在師生共同面對要解決的問題時允許和鼓勵學生敢于猜測,作出假設,制定研究計劃;再次讓學生大膽嘗試實驗,探究驗證科學結論,使學生在經歷中體驗,在經歷中獲得,在經歷中發展;最后讓學生將科學知識應用于實踐,開展科技創新。如教學《馬鈴薯在液體中的沉和浮》,我以“小魔術”激趣引入,我拿起兩個大小差不多的馬鈴薯輕輕放入兩杯“清水”里,啊!學生發現“一個沉,一個浮”的現象,產生疑問“為什么同一物質沉浮情況不同呢?是不是兩杯‘清水’不一樣?”當學生猜想其中一杯“清水”可能是鹽水時,我讓學生討論“怎樣證明另一杯是鹽水?”學生想出了“把這杯水放到太陽下去曬;再溶解一杯鹽水,將馬鈴薯放入,看能否浮起來;用酒精燈給這杯水加熱等”方法。這時我抓住契機讓學生討論哪些方法“不科學”?接著讓學生根據我提供的材料用“加熱法”驗證。在教學“調制一杯使馬鈴薯浮起來的液體”環節,我準備了多種材料:鹽、堿、糖、味精和不等量的水,讓學生調配出能讓馬鈴薯浮起來的溶液。學生的做法是不同的,有的是一包一包地增加要溶解的物質,有的是改變水的多少。在交流匯報環節,幾個組都得出了只有“一定濃度”的溶液才能使馬鈴薯浮起來,使學生對于本課實驗所要揭示的科學概念真正做到了在實驗中總結,在理解中記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加強科技教育輔助道———科技創新興趣活動

我們把課外科技創新教育作為拓寬、延伸科學課堂教學的內容。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由個人或小組進行課外科技創新活動,如開展小觀察、小實驗、小制作、小采集、小調查、小論文等。如小制作,學習了《光的反射》,同學們用紙盒、鏡片制出了“潛望鏡”;學習了《怎樣得到更多的光和熱》,同學們用大紙盒、泡沫塑料、小飲料瓶、錫箔紙、透明塑料紙等制出了“簡易太陽能熱水器”……如小論文,學生楊曉輝撰寫的《我家的低碳生活》在河南教育報刊社組織的“寒假日記征文”中獲得二等獎。再如學習了《風向和風速》一課后,李路同學在老師指導下寫了“小觀察”《奇怪的風向》:這天的清晨,我看到校園里的國旗向西方飄,心里想:今天刮得是東風。回到教室,我告訴我的同桌“,今天刮得是東風,在天氣日歷上記下吧!”同桌卻說“:你看錯了吧,我剛才看到大電廠的高煙筒冒的煙向南方飄,今天刮得應該是北風。”難道是我看錯了,于是我叫上同桌一同到教室外又看了一遍。我們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校園里的國旗向西方飄動,而電廠的煙往南方飄,風向為什么不一樣呢?我們疑惑地去問老師,老師告訴我們:地面的風向與高空的風向一般來說是不一致的,因為存在空氣的對流現象,高空的風受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兩個力的共同作用,最終風向和水平氣壓梯度力平行。近地面的風除了受那兩個力的作用,還受摩擦力的作用,最終風向是和水平氣壓梯度力有一定夾角。由于大電廠的煙囪很高,頂端在高空,而國旗旗桿頂端屬于低空,所以產生了紅旗與煙的飄動方向不一致的現象。看來,大自然中有著無窮無盡的科學奧秘等待我們去探索。科技創新興趣活動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科學的興趣,并由興趣發展為志趣,挖掘了學生的潛能。

三、拓展科技教育延伸道———利用好家庭和社區資源

家庭和社區存在著對學生進行科技教育的開放性資源。我校通過家委會、向家長發放科技教育宣傳資料等形式,宣傳科技教育在孩子成才中的重要作用,介紹有效的家庭科技教育經驗和方法,使科技教育走進學生家庭、走進社區。如:有的家長鼓勵孩子把買回的電動玩具進行拆裝,培養動手動腦能力;有的家長支持孩子看中央電視臺《動物世界》、《科學教育》等節目……由于我校位于魯北高科技工業園,結合科學教學,到社區內工廠參觀極為便利。如學習《滑輪組》一課時,在學校的北面正好建設住宅樓,教師便組織學生到工地現場腳手架下,請工人師傅介紹哪是定滑輪,哪是動滑輪,它們是怎樣工作的,學生們親身感受到了科技應用于生產的作用;學習《電能從哪里來》后,教師組織學生到大唐魯北發電公司參觀,請工人介紹熱力發電的基本流程,哪是鍋爐,哪是發電機,熱能是怎樣變成電能的,學生感受到了能量轉化的奧秘等等。這樣,我們以科學教學為主導,以科技創新活動為側重,利用多種科技資源,課內和課外相結合,校內和校外相結合,豐富了科技教育的形式,真正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