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素質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論文

時間:2022-05-22 02:49:51

導語:心理素質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心理素質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論文

一、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的內涵

無論是西方國家以文化相對主義為核心的多元文化還是中國以漢文化為一體、各少數民族文化為多元的多元一體化模式,其目標的實質都是提供一個機會均等的教育環境,期望透過教育體制和制度的改革,能讓每個人、每個民族都能體會和尊重文化的多元現實與相互的差異,并在此中差異之中相互依存,營造一個和諧的社會、一個和諧的國家和世界9。

二、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融入新疆高校心理素質培養課程的意義

(一)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融入心理素質培養課程有利于形成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理解和包容、促進民族團結與社會的和諧發展在該課程中融入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使不同民族的學生加深對本民族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同時在了解異族文化的基礎上理解和尊重異族文化,從而最終實現消除民族之間因陌生產生的偏見和歧視,化解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間的矛盾,從而促進不同民族公民的相互理解和和睦相處。

(二)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融入心理素質培養課程有利于提高新疆高校的競爭力,為培養高素質的少數民族人才奠定基礎新疆地區經濟欠發達,高校在人才數量、硬件投入等諸多方面與中國其他地區高校相比處于明顯劣勢,此外新疆地區高校的學生民族成分眾多、民族文化影響深遠,不能完全照搬漢族地區高校的辦學模式。為了凸顯辦學個性、發展辦學特點、尋找適合本土區域實際情況的辦學模式和方法,新疆地區高校需要堅持多元文化教育政策,貫徹多元文化教育理念,從而提高核心競爭力,實現跨越式發展10。

(三)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融入心理素質培養課程有利于保留我國豐富絢爛的非主流民族文化,豐富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各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生活方式、價值觀和思維方式都存在差異,形成了中華民族豐富多彩、絢爛繽紛的優秀傳統文化,這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積累、沉淀下的精神財富,我們要繼承發揚我國豐富多彩的優秀文化。在新疆高校心理素質培養課程中融入不同民族文化的內容,是將我國非主流民族文化繼續傳承給下一代的切切實實的措施和行為。

三、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融入新疆高校心理素質培養課程的策略分析

新疆高校師生群體的多民族成分為實施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融入課程提供了條件,新疆政府對少數民族文化采取的各種保護政策為實施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融入課程提供了保障。在有利的形勢和政策下,采取多種教學方式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的主動性、革新教學內容,增加多元文化因子,從而活躍課堂氣氛、實現課堂效果,在實施過程中可以采用以下的幾種方式。

(一)利用少數民族民間故事展開教學

由于少數民族具有不同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習俗,在他們的文化中凝結了大量口口相傳的民間故事。比如哈薩克族的民間故事很多,截至目前,有關部門搜集整理了六百多篇,民間故事多與駿馬、草原、牧場和其他牲畜相關11。蒙古族也一直保持者講述民間故事的優良傳統,故事題材多樣,內容豐富,涉及到蒙古族人民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還有維吾爾族也有很多經典的民間故事,其中阿凡提就是維吾爾族經典故事中流傳已久的神奇人物,成為智慧的象征。在課堂中,將不同少數民族文化中的傳統民間故事作為教學案例,一方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主動思考;另一方面,能將理論的教學內容具體化,使少數民族學生更容易理解教學內容,更快捷有效地達到教學目的。例如,在“大學生人際交往技巧”的專題講授中,教師可以講述“世界上什么聲音最好聽”的故事:一天,阿凡提到一位愛好音樂的朋友家做客,這位朋友搬出他所有的各種樂器,一件一件地演奏給阿凡提欣賞。一直過了中午,阿凡提的肚子早就餓得咕咕叫了,那位朋友仍在沒完沒了地撥弄他的樂器,還邊撥弄邊問:“阿凡提,你覺得世界上什么聲音最好聽?是獨塔爾呢,還是熱瓦甫?”阿凡提回答說:“朋友,這會兒,世界上什么聲音都比不上飯勺刮著鍋的聲音好聽啊!12”在“大學生戀愛心理”專題講授中,教師講授愛情應該專一真誠,可以講述《可汗與賣酥糖的》的故事:有一個賣酥糖的人,他的妻子異常美麗,被可汗看中搶進皇宮。可汗施盡奸計想占有他的妻子均未得逞。有一天,賣酥糖的來到皇宮附近叫賣,妻子聽見丈夫的聲音露出笑顏,可汗便命人把賣酥糖的召進宮里,強行與他換了衣服。可汗穿著破爛的衣服進入美人房間,妻子急中生智,大聲朝著丈夫喊道,“可汗,快把這個衣衫襤褸的人拉出去砍了。”賣酥糖的穿著可汗的衣服命令侍衛把真正的可汗拉出去砍了,從此,賣酥糖的成了可汗與妻子團聚了13。這樣的少數民族民間故事作為案例在課堂上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方法開展,如可以由教師提前準備,課堂上進行介紹,再鼓勵學生對故事的感悟進行討論或發言,也可以提前要求學生組成小組去收集本民族的民間故事在課堂上由代表進行介紹,老師引導學生進行討論。

(二)利用少數民族經典文學作品展開教學

各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寶庫里,神話、傳說、歌謠、史詩、詩歌、諺語等各種題材的民間文學作品猶如琳瑯滿足的寶石熠熠生輝,記載著、傳承者民族文化的精華。如維吾爾族流傳的敘事詩《花兒與春天》、抒情詩《愛苦相依》、《塔依爾與祖赫拉》和哈薩克族的愛情長詩《吉別克姑娘》、《豁孜情郎與芭彥美人》都是極具感染力、家喻戶曉的經典作品,歌頌了美麗的人生和偉大的愛情。在教學中,教師講授大學生應該持有正確嚴肅的戀愛觀時,可以通過作品的介紹,使學生領悟不同民族文化精髓的同時,認同愛情應該忠貞純潔、真誠相處。教師在“講授大學生挫折應對”專題時,《江格爾》這部新疆蒙古族英雄史詩可以作為很好的素材。作為中國三大史詩之一——《江格爾》是有許多英雄故事組成的一部長篇巨作,是蒙古族男女老少喜聞樂見、引以為傲的作品,不同英雄好漢是如何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氣戰勝各種邪惡和困難最終取得勝利的,可以作為講授的素材。柯爾克孜族的英雄史詩巨著《瑪納斯》也是本民族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曠世之作,可以被教師拿來輔助教學。

(三)利用少數民族的民族習俗展開教學

不同少數民族的生活習俗、交際禮俗、民間禁忌有所不同,通過在課堂中使用心理劇展演的方式或者情景模擬的方式進行教學,使學生在有趣地、互動地、真實地情境中了解新疆不同少數民族人際交往的注意事項,從而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為其

將來走入工作崗位與不同民族個體進行交流提供便利,而且也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啟發學生反思固有的人際交往技巧和模式,汲取經驗、改善人際交往不良的現狀。例如,通過心理劇展演,學生可以認識到,維吾爾族男性見面時右手要先撫左胸,點頭鞠躬,握手問好,互問“薩拉姆”(祝福之意);女性見面時,相互擁抱、右臉頰相貼,然后互致問候;若遇到貴客或長輩時,雙手要交叉放在胸前并點頭、鞠躬12。維吾爾族的見面禮儀可見民族文化當中傳遞出的個體交往的謙虛恭敬、親切相待。蒙古族學生的心理劇展演或者情景模擬給學生展示了蒙古族同胞在迎送賓客時敬獻哈達和敬鼻煙壺的講究和內涵。哈薩克族學生的展演讓不同民族學生領略哈薩克族的好客,正如哈薩克族人有句諺語“如太陽落山時放走客人,便是奇恥大辱”。

(四)利用少數民族真人真事的代表展開教學

少數民族中有不少不畏艱苦、樂善好施、追求人生價值的真人真事典型,通過視頻播放的方式組織教學,能對學生產生視聽的沖擊,彌補傳統教學方式單一死板的弊端,例如通過賣烤羊肉資助數百名貧困學生的阿里木江、一貧如洗開始創業的阿爾曼、見義勇為的艾尼•居買爾、在求學中不斷克服困難取得成功的哈木拉提•吾甫爾、撫養了19個不同民族孩子的偉大母親阿尼帕•阿力馬洪等真人事跡的訪談和追蹤紀錄片的播放引導學生觀后進行討論發言,從而使不同民族學生真切認識到個體在取得成功、實現理想的過程中,必然會經歷各種挫折和誘惑,端正人生態度,調整目標、尋找對策,冷靜應對挫折是心理健康、意志堅強的標志。總之,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融入高校心理素質培養課程,一方面豐富了教學內容,其教學內容源于生活、又能遷移入生活中的實際知識技能的傳遞,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靈活了教學方式,采用講故事、展示案例、發起討論、組織心理劇、視頻資料鑒賞、情景模擬操作教學方式以學生參與為主、以教師引導為主的教學方式極大地活躍了課堂氣氛、促進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有效地實現了教學目的。最重要的是,課程立足于少數民族地區的歷史、文化和現實,用符合少數民族學生實際和貼近他們生活的方式進行教育教學,提高了課程了針對性和有效性,對于促進民族團結、學生素質的提升提供了條件。

作者:王貞貞單位:新疆醫科大學人文社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