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念對高校英美文學教學啟示

時間:2022-10-10 05:05:21

導語:教育理念對高校英美文學教學啟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育理念對高校英美文學教學啟示

摘要:全人教育是一種提倡發展個人潛能,培養完整個體的先進教育理念。英美文學是高校英語專業高年級核心課程,課程目標為培養學生綜合人文素質與認知能力。文章以全人教育理念為視角,分析當前高校英美文學課程教學存在的不足。借鑒全人教育理念,反思英美文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建議,旨在提高英美文學教學質量和英語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全人教育;英美文學教學;教育;啟示

2018年頒布的《外國語言文學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以下簡稱《國標》)確立了外語類專業培養目標:外語類專業旨在培養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扎實的外語基本功和專業知識與能力,掌握相關專業知識,適應我國對外交流、國家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各類涉外行業、外語教育與學術研究需要的各外語語種專業人才和復合型外語人才。《國標》對高校外語人才的培養目標提出新的要求,為外語學科的建設與發展指明了新的發展方向。《國標》對外語專業學生素質培養也提出了具體要求:外語類專業學生應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良好的道德品質,中國情懷與國際視野,社會責任感,人文與科學素養,合作精神,創新精神以及學科基本素養。對能力培養的要求為:外語類專業學生應具備外語運用能力、文學賞析能力、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以及一定的研究能力、創新能力、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文學教育是人文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北京大學曹文軒教授認為,文學教育在確立道義觀、營造審美境界、培養悲憫情懷、樹立歷史意識、激發想象潛能、強化說事能力、提升語言水平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介紹說,在意大利,文學教育有著十分突出甚至極其重要的地位,在人的培養和開拓認識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值得我們思考和借鑒。在高校英語專業所設置的課程中,英美文學以其特有的人文內涵和學科優勢,在培養學生上述綜合素質和能力方面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全人教育與高校英美文學教學

(一)全人教育觀內涵及其教育目標

在世界工業和經濟不斷發展過程中,教育領域內知識的實用性及工具性在現代社會逐漸被追逐。為減弱這種教育弊端的負面影響,20世紀70年代,歐美國家逐漸產生了“全人教育”思想,這種新的教育理念強調對學生精神層面的培養。全人教育(holisticeducation)由美國教育學家隆•米勒(RonMiller)首先提出。他主張教育要關注每個人智力、情感、人格和審美發展,重視對每個人社會性、物質性、創造性與潛力的全面挖掘,強調對學生精神層面的全方位培養。

目前,全人教育的概念尚未發展為定論,全人教育學者道格拉斯•史隆說:“全人教育尚處在一個開始,而且易碎的階段。”但是,早期的理論探索還是非常有意義的。全人教育重視人的完整發展,將人看做是整體的、和諧的存在,人不僅可以在生理上、智能上和情感上發展自己,而且也可以在道德上發展自己,凈化自己的心靈。我國學者對全人教育的概念進行了分析與描述,可概括總結為全人教育關注個人能力與潛力的全面挖掘,強調教育目的是培育人的整體發展:強調聯系、關系概念、尋求個體之間的理解與生命的意義;關注人生經驗、而不是狹隘的“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對所處文化、道德、政治環境進行批判性思維的能力,致力于人類文化的創造和改造,而不僅僅是復制現有文化;側重人文精神培養和融合;倡導跨學科互動與知識整合。當代學者認為全人教育的核心思想在于教育培養目標的轉變,在批判以往只重視知識傳授和技能習得的培養目標基礎上,倡導培養完整的人,使人在軀體、知識、技能、道德、智力、精神、靈魂、創造性等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一個具有獨立人格的、有價值的人。全人教育將教育目標定位為:在健全人格的基礎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讓個體生命的潛能得到充分、自由、全面、和諧、持續的發展。總之,全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成為有道德、有知識、有能力、和諧發展的“全人”。

(二)高校英美文學課程定位及文學作品價值

英美文學是我國高等院校英語專業學生高年級的必修課,是一門集英語語言、英美文化、素質教育等課程性質于一身的核心專業課程。在提升學生認知水平、拓寬英美國家文化,培養綜合人文素養和人文精神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英美文學發展歷史是英美人民和社會發展的歷史。英美文學,尤其是英國文學源遠流長,經歷了長期、復雜的發展過程。不同階段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力量對文學的發展走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英美文學根植于西方文化土壤,起源于古希臘古羅馬文學,文藝復興時期得到迅速發展,文學作品記載了不同歷史階段的英美文化與現實狀態,濃縮了英美人民集體智慧。英美文學教材中,眾多的文學作品因其優秀品質對世界文學發展與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對學生讀者的精神成長產生積極的作用。英美文學作品是英美人民對英語及世界進行藝術化處理的體現,具有結構美、語言美、意境美、人性美和悲劇美等獨特的藝術魅力,具有很高的文學藝術價值。

(三)全人教育觀念與英美文學教育的契合點

全人教育思想強調的是關注每個人智力、情感、人格和審美發展,重視每個人在軀體、知識、技能、道德、智力、精神、靈魂、創造性等方面全面發展。這種教育理念與當前我國高校英美文學教學宗旨是一致的,英美文學教育強調作品文本的閱讀將直接促進學生認知能力培養、文化意識培養、審美能力培養、情感人格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全人教育與英美文學教育的契合點在于兩者均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強調學生的全面發展、綜合提升。

二、當前英美文學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課程地位邊緣化

20世紀80年代初期,英美文學在我國高校英語專業課程設置中占據主導地位,對當時高質量英語人才的培養,對國家經濟文化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隨著英語“工具性”、“實用性”及其他功利思想的涌入,英語教學開始追逐市場風向,應付各類英語等級考試,英美文學及其他人文教育課時急劇減少,而各種語言技能課程占據了主導地位。據文獻調查,各高校英美文學課程目前已被看做是英語學習的工具和手段之一,服務于語言教學,失去了自身獨立地位,被置于邊緣地位。

(二)培養目標模糊

雖然英美文學制定了清晰的教學目標,但在實踐教學中,教師習慣固守傳統教學形式,重視作品語言層面的分析,重視文本句子、詞匯、篇章結構的分析,忽視對文本文字中社會及道德問題的批判與反思,忽視深層文本意義,將文本閱讀停留在一般閱讀材料的層面上而無批判精神的產生,導致學生在思想深度及分析問題能力等方面發展滯后。長期以來,英語專業學生思辨能力一直被詬病。

(三)教學理念落后

英美文學以其內在藝術價值以及得天獨厚的人文學科優勢,應該為學生提供獨立思考和創造性思維的平臺,但是學生對文本的解讀卻受制于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教師采用“一言堂”,將自身對文學作品的理解直接傳授給學生,而非鼓勵學生自由探索,親身體驗閱讀,感受藝術魅力,形成自己的見解。課堂上,學生經常閱讀的不是經典文本,而是教師展示的文本提綱、幻燈片,主要學習任務表現為對文學相關的“事實”甚至“觀點”的知識性記憶。(P151)這種知識灌輸的教學方式,忽視了學生對文學作品閱讀、思考和評價的參與,學生成為文學知識和作品分析的被動接受者,文學課程的“促進人的思維發展”的目標難以實現。

三、全人教育理念對高校英美文學教學的啟示

全人教育思想已成為國際教育人才培養的重要理念,在學生綜合素質培養過程中不斷產生重要影響。在提倡素質教育的時代,全人教育理念已逐漸為中國各級各類學校普遍接受,日益成為教育發展的主流方向。當前,隨著《國標》的頒布,我國高等外語教育正面臨新的轉型與發展,全人教育“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教育思想對外語專業英美文學教學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一)英美文學教學應堅持“以人為本”的價值理念

“以人為本”是全人教育思想的核心。“以人為本”強調人是教育的出發點,也是教育的歸宿。“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提示教師,必須改變傳統教育中“以教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教學中的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教學程序、授課方式都要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當前的學業狀況和現實需求為基礎,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關注,參與課程教學過程,并得以成長。從全人教育的視角出發,高校英美文學教學應該重視學生對課程的興趣和對課程的主動參與,應該將閱讀作品的過程交給學生,讓學生通過對經典作品的親身閱讀體驗,逐漸培養對文學的興趣,幫助學生“主動參與文本意義的尋找、發現、創作過程,逐步養成敏銳的感受能力,掌握嚴謹的分析方法,形成準確的表達方式”,[5](P11)形成獨立自主、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識,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英美文學教學應樹立“以文本為本”的價值理念

隆•米勒(RonMiller)主張教育要關注每個人智力、情感、人格和審美發展,要重視每個人精神層面的提升。這種教育思想告誡我們,目前我國以知識為中心的教育現象已經背離了教育原有宗旨,英美文學教學也逐漸失去了本有的教化育人的作用。在現行的英語教學模式中,英美文學作品或是成為提供真實、生動、具體語言材料的源頭,或是成為文學批判理論的研究對象。對英語專業學生而言,無論處于本科階段或是碩士、博士階段,文學文本都是重要的學習研究對象,只是側重點不同而已。學生對作品,尤其是對現、當代作品的閱讀和反應,是本科英美文學課程應有的起點。[4](P151)通過對經典文本的閱讀體驗和闡釋,豐富人生閱歷,提高認知能力,認識人生,感悟人生,領悟生命意義。提高道德水準,形成健康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培養博雅精神、高尚情操和人文精神。在閱讀過程中,要重視學生對文本的閱讀體驗和再創造,鼓勵學生對文本的思想內容進行探討,各抒己見,交換看法和閱讀體驗。引導學生深入人物角色內心,洞察人的心理活動,理解人性的本質。這樣的文本閱讀有助于啟迪思想、拓寬視野和體驗人生。

(三)英美文學教學應堅持以思維能力培養為基本任務

全人教育重視人的完整發展,不僅關注個體的生理、情感、人格和審美發展,而且也重視智能發展和潛力挖掘。從全人教育的視角出發,依據英美文學課程性質,反思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英美文學教學應該將思維能力培養定為基本教學任務。從教育學角度來看,人的思維能力是一切其他能力形成、發展賴以存在的基礎和源泉。遵循人的思維發展規律,加強對學生的智力開發和思維能力培養是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思維對人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通過對思維能力的不斷培養,從而培育人的其他各方面的能力。

在英美文學教學中,學生不僅需要了解西方思想與文化的發展脈絡、明確英美文學產生與發展的淵源,熟記文學史常識性知識,而且需要不斷運用分析、綜合、對比、分類、歸類、演繹等抽象思維方法,對文學作品進行分析、鑒定、欣賞和評論。因而,文學審美能力、批判能力和創新能力也會隨之提高,英語專業“知識記憶”的教學方式和“思辨缺席癥”現象也會有所改變。比較理想的教學過程應該是知識和能力相結合的過程,用發展思維能力傳授知識,用知識的科學性和規律性促進教學,以推動知識的掌握和思維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外國語言文學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8.

[2]劉博智.文學教育再追問[N].中國教育報,2018-06-25.

[3]徐彩霞,黃繼春.全人教育理念對高校志愿服務實踐育人的啟示[J].新課程研究,2017(8):119-122.

[4]范誼,芮渝萍.英美文學教學的目標內涵與層次定位[J].外國文學研究,2005(3):150-154.

[5]王守仁.應該終結“文學史+選讀”模式[J].鄭州大學學報,2002(5):10-11.

作者:曾秀 單位:南昌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