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市場化轉型文化表現研究
時間:2022-04-24 11:25:50
導語:社會市場化轉型文化表現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中國當代股市小說是當代中國與經濟社會發展聯系最緊密的小說創作,其最大的價值在于它是中國當代社會從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型的文化表現。中國當代股市小說是中國當代小說研究的一個新的增長點,在當代小說與文化研究之間有待挖掘的空白之地中,它是最值得開墾的一片沃土。
關鍵詞:中國當代股市小說;社會轉型;文化表現
股市的繁榮和發展是當代中國社會一個新的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現象。當代中國股市從1986年誕生至今不過短短三十多年的歷史,但現在已經成為當今社會萬眾矚目的焦點。股市作為中國社會經濟發展變化的晴雨表,牽動著十三億人的脈搏和心跳,是中國當代社會一條敏感的神經。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投資意識的覺醒,是當代中國一個鮮明的時代特征。中國當代股市小說是在當代中國股市有了一定的文化積累之后才得以出世的。中國當代股市小說的作者大多數是“股市中人”,一般都有在股市中搏殺多年的經歷。他們是在股市中“討”了多年生活之后,在對中國股市有了豐富的生活積累之后,在對自己的股市生活有了深刻的文化審美認識之后,才拿起手中的筆“宣泄”自己在股市中的苦和樂。這些作品為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當代社會的變遷留下了一幅幅生動而鮮活的寫真,薈萃了眾多股市參與者真實的生命體驗;反映了中國當代社會的變化和價值顛覆與重構的現狀,真真切切地觸摸到了時代血脈的收縮和賁張,使人性的善惡多了一個淋漓盡致揮灑的舞臺。它是瞬息萬變的中國股市留下的真實“痕跡”,是觀察中國當代社會變化的一個重要“窗口”,是原生態地保留中國股市文化的最豐富的礦藏,從小說這個角度表現了中國當代社會的發展和文化的嬗變。股市監管者、上市公司、上市中介機構、券商、基金公司、散戶、莊家、股評家、財經記者、投資顧問、投資銀行家等“股市參與者”,在股市的“生存狀態”和“贏利模式”,他們的角色特點和職業精神,他們作為勝利者的“炒股智慧”,他們作為失敗者的經驗教訓,是中國當代股市小說表現的主要內容,這些“人”的生活和觀念有文化上的新意。中國當代股市小說的萌芽生長像任何生命一樣,是一個動態的歷史過程。它從萌芽到成長、成熟乃至繁榮的歷史不長,而且從數量來看,它在中國當代小說中所占的比重也不大,但它是中國當代小說中與中國當代經濟社會發展聯系最緊密的部分,是中國當代小說中與中國當代文化嬗變最相關的部分,是表現中國市場文化成長最充分的部分,它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當代中國社會的一個“文化模本”,是整個中國社會市場化轉型的文化模本。中國當代社會一切變化的背后都有一個共同的身影———市場。當證券市場與市場經濟相伴而來,炒股發財一時間成了股民們狂熱的夢想,股市成為市場交易的頂級戰場,股市生活則成為了中國當代小說創作中最受青睞、最為集中的題材之一。
股市小說觸及到了人類生存狀態中本質性的一角,并由此生發開去描述時下現實生活中的諸多世相,有著獨到的體驗和發現;它所提供的種種生存表象基本涵蓋了這個時代最本質的市場特征,并構成了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文化景觀最具特色的一面。目前國內外學術界對中國當代股市小說的研究處于萌芽狀態,股市小說尚未引起國內外學術界的足夠關注。把中國當代股市小說作為一個完整的獨特的研究對象,從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角度進行綜合分析,從中研究中國當代社會的變化,研究中國文化的嬗變,這是一個國內外學術界剛剛起步的工作,具有學術研究的原創性,具有現實意義。在中國為數不多的中國當代股市小說研究者中,邱紹雄是著力最早也是著力最多的。他十多年來致力于研究中國當代股市小說,對中國當代幾乎所有的小說進行原始的“第一閱讀”,找出所有“以股市參與者為主人公、以股市生活為主要表現內容”的作品,編成了《中國當代股市小說書目》。它以作品發表的時間先后為順序,從整體上粗線條地表現了中國當代股市小說的全貌和發展脈絡。邱紹雄從2008年開始發表中國當代股市小說研究系列論文,2013年和2015年兩項研究成果“中國當代股市題材小說研究”“中國當代股市小說史”兩次獲得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后期資助項目立項,并順利結題出版,標志著中國當代股市小說研究已經獲得社會和學術界一定的認可。邱紹雄的中國當代股市小說研究聚焦了中國當代股市小說與中國文化嬗變的聯系和歷史,分析了小說中的“股市生活”所表現出來的有中國特色的市場文化精神,探索了社會結構、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的演變軌跡及其內部的互動關系,宏觀地勾畫出當代中國文化嬗變的基本軌跡,從而挖掘了中國當代股市小說最重要的文化價值———伴隨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立、社會市場化轉型而生長的文化特性。中國當代股市小說研究敏銳地抓住了“股市小說”這一文學研究的新增長點,由此打開了一扇探討當代社會、當代人心態的特別窗口,從中感悟時代風云變幻、市場波動與人性變遷的種種玄機,洞悉當代人文化品格的復雜與微妙,既豐富了我們對一種新文學浪潮、文學史的理解,又為研究當代生活、當代人心態提供了新的思考。對于共和國來說,股市是新生事物,關于股市的小說更是后起題材,遠不及中國當代文學中的傳統題材成熟,因此可以論述的空間較為寬泛,而可援用的研究成果又相對匱乏。通過股市小說來洞見因股市而引致的中國文化嬗變,廣泛涉及到社會意識、價值觀念、人格形成、性格取向、交往原則、契約精神等方面。對中國當代股市小說的研究是中國當代文學研究中的薄弱環節,而中國當代股市小說又是與中國當代經濟社會聯系最為密切的創作。中國當代股市小說反映出當代中國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至今中國人面對的一種新的生活維度。股市生活是當代小說家自然的題材選擇,也可以說是當代小說的時代使命。“一個時代的文化總是最大量、最集中、最具體地反映在這個時代的文學作品中,以至成為歷史學家研究文化史的重要資料來源之一?!盵1]中國當代股市小說源于中國當代社會市場化轉型,同時也表現了中國當代社會市場化轉型。以1978年的改革開放為起點,中國開始了當代社會轉型的進程。
這種社會轉型不是社會根本制度的轉型,更不是國家政權的更替,而是一種結構性轉型。這種社會轉型的內容十分豐富,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市場化轉型。從非市場化到市場化,從農業社會到商業社會,在這場偉大的社會變革中,市場意識逐漸成為中國當代社會的主要話語,市場化成為當今時代的表征并引領了文化層面的深刻變革。它不僅引起了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的深刻變革,而且引起人們價值觀念的更新與轉型。市場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商品意識逐漸成為社會的主流意識,富裕成為人們的共同追求。韓慶祥在《當代中國的社會轉型》[2]一文中將中國的社會轉型概括為十個方面:由權力社會走向能力社會,由人治社會走向法治社會,由人情社會走向理性社會,由依附社會走向自立社會,由身份社會走向實力社會,由注重先天給定社會走向注重后天努力社會,由一元社會走向多樣化社會,由人的依賴社會走向物的依賴社會,由靜態社會走向流動社會,由國家社會走向市民社會。由于市場化是市場經濟運行的基本條件和重要基礎,而市場性思維則必將影響并滲透于社會的一切事物,因此,這個時代無疑是一個市場交易高度發達的時代,是社會的市場化進程突飛猛進的時代,也是社會世俗化趨勢不可阻擋的時代。股市是當今中國最大的市場課堂,是中國市場精神的培育基地。股市帶給人們的不止是金錢和刺激、機會和風險,還帶來了新思想、新觀念、新知識和新規則。中國當代股市小說表現了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思維對社會中一切事物的滲透和影響,站在時代的高度反映了具有時代特色的新思想和新觀念。它所弘揚的市場精神正是時代所或缺、所提倡、所追尋的。作為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試驗田,不斷繁榮發展的股市是一塊資本沃土,在買與賣之間不斷培育和強化著當代中國人的交換意識,推動著當代中國文化的發展和變化。中國當代股市小說表現證券交易活動,以啟蒙的意識和審美的形式為股市生活寫真,塑造金錢神話,進而詮釋新市場精神,啟發人們的市場經濟意識,其啟蒙效應是顯而易見的。傳統文化在今天正面臨著市場經濟的有力挑戰,其中的某些觀念和原則已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傳統文化必須自覺“剔除”自身體系中的不合理成分以及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糟粕性內容,“挖掘”自身的文化內核和精華,進而填充和融合符合時代要求、適應時代進步的市場文化。這種“剔除”———“挖掘”———“融合”的過程正是傳統文化走向現代化的過程,其間市場經濟的推動作用顯而易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中國文化的發展、進步提供了新的契機。
人是社會活動的主體,任何一項經濟活動,都是具有一定觀念文化的人去從事的。市場經濟的發展,一方面將對人們現有的文化觀念進行檢驗和取舍,另一方面促使人們必須努力學習一切先進的東西,不斷提高自己的精神素質,才能適應形勢發展需要,這就是市場經濟對傳統文化走向現代化的根本決定作用。站在縱深幾千年的傳統和勢不可擋的現實市場潮流的交匯點上,深深體味著這種發生在我們內心的巨大反差和沖撞,必須經過艱苦卓絕的自我市場化修煉,才能改變骨子里傳統的觀念、思維與行為習性,適應時展的需要。基于市場經濟的市場文化有如滔天巨浪,推動中國傳統文化發生市場化新變。中國當代股市小說積淀了許多彌足珍貴的類型要素,其中蘊含的文化意味更意味深長,為股市小說“炒股賺錢”書寫找到了有效的、合目的性的倫理依據。既要弘揚優良的傳統價值觀念,又要根據時展的需要賦予新的內容;既要引進西方合理的價值觀念,又要根據我國社會進步的實際對它們進行改造。當代中國處于社會轉型期,核心價值觀的確定顯得當然和必要,它不僅能為當前多元價值觀并存的社會提供有效的社會價值規范,而且還能引領社會轉型期價值迷茫的人們走出價值沖突帶來的陰影。通過對核心價值觀的有效傳播和維護,可以增強社會的整合力、凝集力,從而為和諧社會的建設提供思想基礎、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建立一種與這種經濟制度相適應的文化價值觀念系統。由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換,必將引起整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的深刻變化,必將引起人們行為規范、生活方式、精神狀態、價值觀念、是非標準的重大轉變。中國當代股市小說一方面深度挖掘潛藏于民族血液中的市場因子,極大地豐富了作品的表現內容與想象空間,另一方面也從特定的視角揭示了一個民族市場精神密碼的轉換過程,其文化意義至為深廣。
參考文獻:
[1]狄其驄.文藝學新論[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86:133.
[2]韓慶祥.當代中國的社會轉型[J].現代哲學,2002(3).
作者:朱娟輝 單位:湖南理工學院
- 上一篇:汽車服務工程人才培養探索
- 下一篇:林業三個體系建設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