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學生創業教育研究
時間:2022-08-10 03:20:03
導語:高職學生創業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創業教育的基本定位
結合西雙版納職業技術學院“職業教育民族化,合作發展國際化”的辦學理念,圍繞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戰略,以高職學生的實際需求為出發點,以培養高職學生的創業意識為目標,以參加全國“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為載體,以模擬創辦一家企業為主線,構建創業教育的課程內容體系,使學生掌握開設一家企業所需要的基本知識和具備必要的創業能力。
2創業教育的培養思路
2.1優勢與特點相結合。2.1.1發揮區位優勢。西雙版納傳統文化孕育了以傣族為主的多民族開放、包容的民族性格,特別“一路一帶”倡議的實施,西雙版納的區位日趨凸顯,這種獨特的區位優勢、豐富的物產資源和西雙版納人吃苦耐勞的精神,賦予這所地方院校對人才培養的強大精神動力和思想源泉。2.1.2突出辦學特點。圍繞區域沿邊發展戰略,積極拓展周邊國家教育合作,適應邊疆地區高職人才培養需求,提升區域社會服務能力。職業教育要民族化,除了要培養少數民族人才外,還讓更多優秀人才留在版納,為民族地區的發展貢獻力量;合作發展要國際化,除了辦好教育合作外,更重要的是學生畢業后能在周邊國家發展,成立中外合資企業,做到資源共享,促進邊疆團結穩定。2.1.3運用學生所長。高職學生思維活躍,善于創新,好動,學習習慣不太好,不善于理論學習但具有較強的動手實踐能力,在外參加社會實踐和兼職的學生較多,通過抽取樣本,對在校100名學生進行調查,98%的學生有參加社會實踐和兼職的經歷,94%的學生愿意通過參加創業教育培訓提升自己的創業能力,67%的學生將創業作為人生的規劃,通過這組數據可以看出,針對邊疆民族地區的學生是非常有條件開展創業教育的。2.2建立“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創業教育模式。2.2.1建立科研與教學高度融合的創業教育服務機制。科研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要載體,教師通過對創業教育現狀和學生實際需求調研、整理、思考,對教學內容進行補充和完善、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與改進,通過“科研—教學實踐—科研—教學實踐”不斷反復循環,將研究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節,教學實踐又指導科研,兩者的有機結合、相互促進,使創業教育水平上升到一個新高度,促進高素質創新人才的培養。2.2.2建立“科研+課程+創賽+創業”四位一體的創業教學方式。創業教育可以充分挖掘學生潛能,提升學生創業基礎素質,培養學生自主、開拓、創新、合作等企業家精神,這些能力的培養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通過科研確定教學目標,規范了教材;通過課程學習,按照實訓要求,完成每章規定的策劃書內容,把作業整理完善,形成創業計劃書;通過參加各類創業計劃大賽,提升學生對創業過程的全面認識,達到在實踐中不斷地鍛煉和提高;在時機成熟的條件下,好的創業項目通過創業孵化園或是通過貸免扶補政策,實現自主創業。2.2.3建立“創業+專業+產業”的三位一體的創業理念模式。通過調查,西雙版納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畢業后留在本地就業的達72.6%,因此在創業意識培養上,要求學生要結合所學專業、西雙版納的地緣優勢及西雙版納產業發展方向(培育壯大特色生物、旅游文化、加工制造、健康養生、信息及現代服務、清潔能源),形成“創業+專業+產業”創業理念模式,有利于學生正確選擇創業項目和提高創業成果在當地的轉化率。2.2.4建立“學校+企業”兩位一體的校企合作模式。一是請進來,讓一大批知名企業家進校園,言傳身教,報告創業典型事跡,不僅能讓學生在企業家精神下感悟成長,還能讓學生感知企業,感悟職業,更好地融入企業,加快應用型人才培養;二是走出去,在企業中建立“大學生創業實踐基地”。實踐基地是高職院校培養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精神的重要場所,通過基地的建立,讓學生提前接觸企業,了解行業發展動態,熟悉企業運作方式,掌握相關專業技能,為創業奠定良好的基礎。
3西雙版納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創業教育體系具體措施
3.1培養創業意識。邀請創業成功人士、知名企業家、創業省長獎獲得者到學校開展“創業英雄論壇”活動,提高大學生對創業的感性認識;依托于各級團學組織開展“西雙版納職業技術學院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大賽”;發揮學生自我教育的作用,成立大學生創業就業相關社團;舉辦“西雙版納職業技術學院高職學生創業計劃大賽”“西雙版納職業技術學院高職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等創業教育和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大學生創業意識和創業精神。3.2強化創業知識教育。將高職學生創業教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將大學生創業教育課程納入課程體系,按照分步實施,同步滲透,面向全校學生的原則,在全體學生中開設《職業生涯規劃》《大學生KAB創業基礎》,通過教學主渠道對學生進行創業理論與知識教育;依托“青帆創業夜校”,對學院有意開展創業的學生,進行強化培訓,提供有效指導。3.3成立創業導師團隊。在校企合作的平臺上,進一步探索創業育人的新模式。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創業教育不僅需要校內老師的指導,更需要有實際企業管理工作經驗的校外企業家的指導,因此與西雙版納州青年聯合會合作,聘請實戰經驗豐富、熱心教育事業的企業家擔任創業導師,聘任優秀企業家擔任學院兼職教授、副教授、講師,徹底解決創業過程中的難題。3.4建設大學生創業實踐基地。一是完善校內基地建設,通過提供基本的場地和有利于創業的環境,充分發揮學生創業主體性作用,使學生能夠在創業實踐中進一步提高和完善自我,從小企業開始起步,逐步實現從種子期向成熟期的發展過渡。例如MM創業實踐基地為在校學生以及應屆畢業生提供孵化平臺,創業者可通過MM商城上傳自己的作品(例如:小說、故事、主題、小游戲等),經孵化后,別人下載而獲得分成。二是拓展校外實訓基地,按照國家政策,結合學院專業特點和西雙版納產業發展方向,主動與相關企業聯系,組建創業實訓基地,讓學校和企業在設施設備、技術、人才上進行互補,實現學校、企業、學生“三贏”。3.5開展創業教育理論研究。積極支持教師申報由省級相關部門聯合設立的“青年創業教育研究基金”項目開展研究。鼓勵教師開展創業教育理論研究,為開展創業教育提供智力支持。
參考文獻
[1]季躍東.基于產教融合的高職創業教育機制研究[J].現代教育管理,2015(1):114-117.
[2]馬永斌,柏喆.大學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模式研究與探索[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5,36(6):99-103.
[3]王焰新.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反思與模式構建[J].中國大學教學,2015(4):4-7,24.
[4]朱坤.服務大學生就業中高校團組織的角色與智能研究[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5(1):157-159.
[5]邵月花.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效融合路徑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10):76-79.
作者:葉瑞玲 單位:西雙版納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研究
- 下一篇:傳統文化鋼琴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