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課程改革教學督導評價探析
時間:2022-07-16 02:53:33
導語:高職課程改革教學督導評價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社會不斷發展促進了高等職業教育改革,這一改革的核心是學校課程體系的變革,而課程改革首先是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從教學督導的角度,提出教學督導員應加強學習,及時建立督導聽課新的評價體系來適應高職發展的需要。因此就現階段督導聽課評價體系進行了探討。
1高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勢在必行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提出,職業教育的規模將不斷擴大,總體保持中等職業學校和普通高中招生規模大體相當,高等職業教育規模占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到2020年,專科層次職業教育在校生達到1480萬人,接受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的學生達到一定規模。高職院校的數量和人數已占據高校的“半壁江山”,形成了“以服務社會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工學結合、產學研結合之路”的新時代高等職業院校。另外,傳統的高職教育也存在不容忽視的問題:國家在高職院校發展上的宏觀觀念清晰,高職院校又在自身的發展上出現了盲目發展、專業定位不清晰等一系列微觀觀念模糊的狀況;高職學生數量大發展,但課程教學的質量、效率跟不上,專業課程的教師缺乏;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實踐能力”存在許多問題。因此高職面臨一系列的教育教學改革為了解決上述主要問題,學校也采用了新的教學改革和教師培訓方式,即教師職業教育能力的培訓與測評。這項工作是一條快速、全面、深入改革全體教師的教學理念的新路,沿著這條路整個學校能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迅速提高教師教學能力,提高課程教學質量。2000年起這項工作在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展開,隨之在寧波職業技術學院等浙江和廣東的高職院校廣泛拉開序幕,他們的成功模式引起了全國廣泛關注。我們也期待通過教師職業教育能力的培訓和測評,全校的教學管理、教學效果快速地上一個臺階,從而拉動學校全面教改及整個教學面貌發生明顯改觀。
2課程改革的關鍵是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
高職的教學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有整體部署和規劃。而這個整體的戰役必須找到突破關鍵點,這個突破口不是某個具體的教改環節,教改的重點也不在某一門課,而是教師的觀念和能力。高職教育是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和專業技能,教學質量檢測的客觀標準是學生是否能適應崗位要求。因此教師要擺正理好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自主解決問題能力。在這種觀念下,教育過程和教育方式必然會發生一系列轉變:教材不是以系統的學科知識體系為主,而是要以工作任務為導向來安排教學內容;在新的觀念下課堂是以學生為主體,以師生互動為形式,學生的實際能力是否得到培養和提高為標準;考試方式也不再是過去的以理解和記憶知識的單一的閉卷式考試,現在是閉卷、開卷、現場操作等多種形式的考試等等。因此從改變教師的觀念出發,用正確先進的職業教育觀念來做指導,改造每個教師的傳統職業教育觀念,改造全校的每一門課,才能切實提高教師的實際教學能力。在這種理念下以提高職業教育能力為目標,采用多種形式培訓,以項目方式推進,每人有任務,效果有測評。這樣全校由上而下對整個教改工作給予強力推動,使之有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進行。這就是現在教改的整體含義。
3傳統高等職業教育課程下的教學質量評價
教學督導是對教學工作實施監督與指導的一項制度。對課堂教學的評價,通常是督導及同行聽課打分來反映和促進學校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在這種課程改革的新觀念下,學校的教學督導員所使用的聽課評價標準也應隨之發生轉變。傳統的督導聽課評價表一般包括以下評價指標: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目的、教學方法、教學效果以及對學生的課堂管理、學習指導、作業管理和成績評定等一級指標。如表1所示,這種傳統的評價方式有不全面的地方:一是評價對象的單一性,所有的評價項目和指標考察的對象,往往都是針對教師的。課堂質量看起來也只與老師講得好壞有關系,而與學生學得怎么樣毫無關系。職業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學生能力和素質的提高,這個課堂就與我們教育的最終目標不一致,甚至是相矛盾的;二是評價內容以學科內容為主,傳統的評課內容和標準重在考察知識的傳授,而與學生的能力是否得到提高關聯度不大。教學效果的檢驗只是對知識的掌握,而沒有以能力的提升為教學效果評價標準。
4高職課程改革下的教學督導評價標準
針對傳統的督導標準體系存在的問題,建立符合當前職業教育實際情況的課程評價新標準勢在必行。即教學質量評價對象是教師,關注的則是學生主體。教學評價中更關注的是教師在課堂有效指導服務學生,重視教師自身對課程內容的把握,使學生獲得更多的教學信息,讓他們在學習上更加自主并得到充分發展。所以教學質量標準首先是課程的效果,要看學生學得好不好是根本,而學得好不好又直接是以學生的能力和素質的提高為內容的,我們過去總有一個認識誤區是課堂上學生如果學到了知識,在知識的掌握中能力自然也得到了提升。但這種觀點是錯誤的,事實上知識和能力之間不能劃等號,知識是可以通過課堂上學習可以獲得,而能力只能在訓練中提高。這個也說明了為什么學校教育會有高分低能的說法。因此根據以上的教育教學思想轉變,督導聽課評課的指導思想有以下幾點:第一,課程效果的評價要以學生為主體,不是以教師為主體,評價一堂課,不是老師講得好、講得精彩,完成了教學進度為標準,而是要以學生提高了學習興趣,能力得到了提升為依據。我們追求的教學觀主張是:教師引導下,以學生為主體,以實現培養人才目標為導向,師生一起學習和探討的過程。因此由傳統的教學觀到現代教學觀需要進行一系列的改革,其中既有內容的,又有方式、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第二,解決“教什么”的問題,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是高職改革的重點和難點。職業教育課程應當突出“能力目標”,傳統的標準是學生是否獲得了知識,新的標準下知識只是達到學生能力提高的手段,能力的提升才是最終目的和歸宿,這個也是職業教育和本科教育的主要區別。這就要求教師對課程進行崗位和能力需求分析,以大量豐富的案例,用單項和綜合實訓項目,以這些為載體,用項目和任務訓練學生的能力。教師要熟悉學生的職業崗位和典型的工作過程和工作中的問題,對實訓項目要有精心的設計。第三,解決“如何教”的問題,高職院校在改革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是否能用豐富的教學手段、用恰當的任務進行能力訓練。學生能在做中學,邊做邊練能力,邊做邊學知識。隨著課程的逐步展開,學生在提高專業能力的同時,學到系統的應用知識。在這樣的職業教育教學觀念下,督導聽課評價的標準和指標內涵要緊跟教學改革的步伐,適應新的課程改革的需要,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實踐,不斷探索研究,創新教學質量評價指標。如表2所示,課程改革下的督導聽課評價標準是評價對象以學生為主體,評價內容是以學生的能力培養為目標,因此具體的督導標準和指標內涵與過去的區別也較大,這些不同之處就是新舊課程教學的根本區別,它反映的是新課程改革下教師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觀念,是從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直接推論出來的,是高職教改革的基本方向和基本要求。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Z].2014-06-22.
[2]王艷玲.90年代以來發達國家高職課程改革特點述評[J].職業技術教育,2005,(16):19-22.
[3]戴士弘,畢蓉.高職教改課程教學設計案例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22-40.
[4]楊建林.高職專業課程改革質量評價標準的構建研究[J].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13,(4):55-58.
[5]錢博文.新時代職業院校教學督導工作探析[J].連云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3):90-92.
作者:龔詠梅 單位:成都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程改革探討
- 下一篇: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改革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