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業機械學課程考核方法探索

時間:2022-04-29 11:10:05

導語:茶業機械學課程考核方法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茶業機械學課程考核方法探索

摘要:茶業機械學是農業高等院校茶學本科專業的一門應用性較強的專業必修課,傳統考核方式注重終端的理論考試,不能全面、準確地反映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取得的進步,基于教學全過程的過程性評價更有利于對學生進行全面考核。本文針對茶業機械學課程的特點及傳統考試方式方法的不足,建立了基于教學全過程的過程性評價體系,以期為提高茶業機械學課程的教學效果提供幫助。

關鍵詞:茶業機械學;過程評價;考核方法

《茶業機械學》是高等農業院校茶學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是培養學生在茶葉生產(包括茶園管理、機械化采茶、茶葉初加工、精加工、深加工、茶廠規劃和茶廠建設)全過程中掌握茶葉機械化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的重要課程。培養造就服務于現代茶企、具有“雙創(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素養的應用型人才是茶學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近年來,為加強對茶學領域“雙創”人才的培養,我校茶學專業一直在探索課程考核改革,以往茶業機械學“一考定成績”的課程考核模式,嚴重制約了該課程教育教學水平和學習效果的提高,也不利于素質教育開展。因此,結合茶學專業茶業機械學課程的自身特點,嘗試開展基于教學全過程的課程考核方式改革,以期實現從注重知識傳授向重視能力和素質培養的轉變。

1茶業機械學課程考核方法的現狀與不足

大多數農業高校茶業機械學課程考核都采用以期末考試為主和平時考查為輔相結合的傳統方式,期末考試是一種通過書面閉卷考試獲得期末成績來評價學習效果的終結性評價模式。茶業機械學期末考試內容主要是來源于課堂講授過的理論知識,并且充分考慮教學大綱的重難點、一般掌握、重點掌握等的要求,試卷題型由選擇題、填空題、判斷題、名詞解釋、簡答題和綜合論述題等構成,期末考試成績占總成績的60%;平時考查包含上課的考勤、課堂上的表現、課后作業、實驗操作、實驗報告等指標進行考核,占總成績的40%。傳統考核方式的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1對于教師來說,考試效果是評價教學活動重要指標。在以期末考試為主體的終結性評價模式下,考試效果是評價教師授課活動的重要指標,因此授課必須令期末考試有效、有序開展,并確保學生在考試中取得理想的考試效果,教師在茶業機械學的授課過程中時刻受到課程考試內容的束縛,必須緊扣教學大綱,利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務必完成全部約定的教學任務,根本沒有時間與精力去引導學生跟蹤該領域的最新成果。1.2對于學生來說,考試是課程學習的唯一目標。以期末考試為主體的課程評價模式突出了終端考試至高無上的地位,但讓學生誤以為只要在期末考試中考出好成績就達到了該課程的學習目的,忽視教師的教學過程,因此出現學生課堂的參與度低,教師課堂監管乏力等現象,甚至導致教師在課堂上很難組織有效的交流與討論。另外,終結性評價模式下的茶業機械學課程教學仍然沒有擺脫應試教育的嚴重束縛,在終結性評價模式的影響下,學生在茶業機械學課程的學習活動中具有鮮明的目的性,針對考試的內容開展選擇性學習,考什么就學什么,不考的內容束之高閣;學習的方法也是采用機械記憶,以至于考試答案千篇一律,都是標準答案;學習活動是短期行為,不是伴隨整個教學過程,而是為了應付考試,臨考前“臨門抱佛腳”,根據教師考前劃定的重點內容展開突擊復習,考試成績是上去了,但是通過學習過程應具備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硬是沒有培養起來。1.3終結性考試以理論考核為導向,不利于應用能力的培養茶業機械學是茶學專業的一門應用性較強的核心課程,根據大綱要求該課程主要學習茶園管理、茶葉初加工、精加工、深加工機械設備的構造、原理和使用技術及標準化茶葉加工廠的規劃設計、茶葉機械設備選型配套等方面的基本知識。期末考試試卷即使能做到題型多樣化、內容豐富、涵蓋整個教學大綱,但對茶業機械學課程的考試只能體現對理論性問題的識記、理解等能力的考核,不能實現對茶業機械的靈活應用能力的考核,因此,有悖于茶業機械學課程培養茶業機械應用人才的目標。

2茶業機械學過程性評價的具體方法

針對茶業機械學課程傳統考核模式的不足,課程組建立了基于過程性評價為主體的考核方式,考核由平時成績(占40%,主要考查課堂表現)、實驗與實踐操作(占30%,主要考查理論轉化為實踐的能力)、課程論文(占30%,主要考查應用茶業機械理論,創新茶葉產品的能力)四部分構成。2.1課堂平時表現評價通過詳細記錄學生上課遲到、早退與曠課等情況,用以評價學生學習本門課程的積極性;從課堂上學生的課堂紀律、聽課狀態、課堂提問與回答效果等角度來評價學生課堂的參與度;從學生的作業成績及課后與老師關于本門課程的疑難問題的交流等角度評價學生課堂學習與課后自主學習的效果。2.2實踐操作能力考核由于茶業機械學是一門應用性非常強的課程,為了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學生實踐動手的能力,課程組采用了校企合作的實踐教學模式,即學生在校內掌握各種茶葉初、精制加工設備的基本原理、基本構造、簡單操作和設備維護等技能后,送入合作企業開展頂崗實習,實習期間由企業技術人員提供茶葉機械設備操作技能的實時指導,由帶隊教師完成合作教育期間的茶葉機械設備的操作考核,占考核總成績的10%;校內茶業機械操作試驗考核由實驗教師完成,占考核總成績的10%;同時,在合作教育期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主要茶類生產過程中茶葉機械的使用現狀、選型配套等的內容開展專題調研,并開展有效的小組討論后,完成調研報告,占考核總成績的10%。2.3課程論文課程論文以茶業機械在茶葉生產過程中的靈活應用為主題,主要考察學生在應用茶業機械的過程中自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設計實驗方案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根據授課內容和學生實驗操作和合作教育實踐的效果,讓學生組成4人小組,共同完成課程論文的題目擬定、方案設計、實驗操作、撰寫和答辯等環節,課程論文的題目由自主擬定,主要要求學生將所學茶業機械相關知識,靈活應用與茶葉產品的生產加工之中。例如,針對連續式滾筒殺青機的使用,課程論文小組自擬的課程論文的題目是:名優綠茶加工過程中滾筒殺青機工藝參數的優化,論文設計并實驗了殺青溫度、投葉量、殺青時間三個因素分別對茶葉感官品質的影響。

3茶業機械學過程性評價考核模式實施效果

3.1基于過程性評價考核模式對茶業機械學課程成績的影響基于過程性評價的考核模式貫穿茶業機械學教學、學習的全過程,能全面反映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態度、學習能力的動態變化與提升效果,并激發學生對所學茶業機械學知識創新應用能力的顯著提高。通過與傳統考核方式(2015級,以期末考試為主要考核方式)相比,采用基于過程性評價的考核模式(2016級)茶業機械學的成績呈現正態分布。2016級有7名學生成績位于90~100分分數段內,優秀占全班比例24.14%,顯著高于2014級的14.7%,2016級有12名學生成績位于80~90分分數段,占全班總人數65.52%的學生在本次課程學習中表現為良好等級以上。值得一提的是,通過考核改革后,2016級茶業機械學課程成績位于60~69及低于60分分數段的學生均為0,2016級平均成績為82.16顯著高于2014級平均成績74.59(見表2)。通過考核改革前后的成績比較說明,基于過程性評價的考核模式的試行在茶業機械學的課程教學過程中能顯著提高學生的優秀率,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3.2學生對茶業機械學課程考核改革的認可度為了全面了解本次課程考核改革的成效,課程小組在茶業機械學課程考核結束后,就學生對本次考核改革的認可度發放了調查問卷,問卷從學習態度、課堂參與度、學習能力、表達能力、團隊合作、理論應用于實踐的能力等十個角度分別調查評價學生對本次考核改革的認可度,總評分為100分。從學生對考核改革認可度的評分結果顯示,通過課程考核模式的改革,學生在茶業機械學這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對自身的學習態度、對知識靈活掌握與應用能力及實踐創新能力的改善與提高等方面評分較高,對在茶業機械學的課程學習中促進團隊合作意識的培養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也比較認可,總體來說,這種基于過程性評價的考核模式,比較適合茶業機械學的課程特點與培養要求。

4結語

課程考核改革是關系到教、學相長的大事,其中考核的過程、指標和細節涉及面廣且非常復雜,需要任課教師在實踐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逐步完善。本文通過分析了茶業機械學課程考核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基于過程性評價的考核模式,實踐結果表明,新型基于過程性評價的考核模式顯著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端正了學習態度,在靈活掌握知識、將知識應用于實踐中的能力也得到顯著提高,符合茶業機械學課程設置的主要目的。

參考文獻

[1]金心怡.茶業機械學[M].中國農業出版社,2018:5.

[2]賴雪飛,謝川,龍沁,等.結合形成性與終結性評價的化學課程評價探索[J].大學化學,2016,31(6):16-20.

[3]溫守東,鄭哲奎,丁玉興.高職高專石油化工生產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的研究與構建[J].石油教育,2015(4):34-36.

[4]胡善風,汪茜,程靜靜.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課程考核改革探索與實踐——以德國應用技術大學為例[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6(1):88-91.

作者:趙振軍 胡賢春 張霞 單位:長江大學園藝園林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