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時代課堂管理探討
時間:2022-10-17 02:54:41
導語:新媒體時代課堂管理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引言
新媒體是一種是一種集數字化、互聯網、信息集成于一身的信息傳播新模式。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興起以及“互聯網+”概念的深入人心,新媒體逐漸在社交和日常生活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新媒體時代,授課教師的課堂管理面臨著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學校與教師只有不斷適應環境的變化,結合新媒體的特點來構建更加完善的課堂管理模式,才能實現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本文探討新媒體時代課堂管理問題及其對策,具有比較好的現實意義。
2新媒體時代的課堂管理策略
2.1將新媒體引入到課堂中
新媒體并非洪水猛獸,它對社會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只要對其進行合理的利用,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授課教師應該順應新媒體時代的諸多特點,并且深入地理解和體會在新媒體背景之下的學生群體所具有的與傳統環境相異的心理及行為方面的特點,從而通過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課堂授課中納入新媒體的元素,讓課堂的師生互動內容與網絡結合起來,達到更好的效果。舉例來講,授課教師完全能夠通過方便的新媒體工具在網絡上獲取更加多樣化的資源作為教學材料,使原本枯燥的課堂內容變得豐富多彩,讓一成不變的知識與時代特征結合起來。同時,新媒體具有強大的音視頻編輯功能,能夠將傳統授課手段中的一些不易描述的內容以更加形象化的方式展現給學生,使知識更加易于理解。多樣化的知識展現形式有助于學生從事物的有趣表象探究到其所具有的本質,從而實現知識的有效遷移,也能夠使學生增強對課程的興趣,培養其創造精神和探究精神,最終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嘗試引入充足的新媒體元素,以博客、微博、微信等平臺作為基礎,向學生及時推送知識,并引導和鼓勵學生在平臺上積極討論和爭辯,增強了師生之間的互動,一舉改變了傳統授課模式中教師一人講解、學生被動接受的一言堂局面,使教學質量無論在效率上還是在效果上均實現了顯著的提升。新媒體最大的特色在于其具有充分的開放性與足夠的虛擬性,能夠將師生之間的無形界限消弭掉,提升師生交流互動的效果,使課堂授課的心理距離在很大程度上變小了。由此可知,新媒體的引入能夠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2.2充分結合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
在新媒體時代的教師課堂管理中,應該學會以學生的視角來看待授課中的各種要素。教師應該將自身的角色定位在一堂課的組織者與設計者上,而將教學的主體讓位于學生,從而通過自身的引導和監督,激勵學生自身的探究性和創造性,使之對知識產生興趣,并體會到合作與成功的成就感。教師不應再以灌輸性的模式去強迫學生掌握知識。在互聯網時代,各類信息的來源十分多樣化,教師只有在授課中選擇契合學生年齡和心理特點的內容,才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課堂管理中應著重選擇一些學生關心的時效性、針對性和適應性均較強的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通過問題的設置來培養其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換位思考,將學生的真實需求作為自身提升教學水平的基礎,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課堂管理變得高效與和諧,提升教學質量。
2.3教師應轉換課堂管理思路
在新媒體時代,教師的課堂管理思路也要及時轉變。首先,教師應該積極提升自身的新媒體素養。新媒體對于大部分九零后并非一個新鮮事物,但對于一部分教師則顯得陌生。學生熱衷于新媒體最大的原因便是能夠借助其獲取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最新、最快信息,還能進行即時的溝通共享。教師為了適應新媒體環境,必須提升自身的媒介素養。學會熟練使用各類信息技術,在海量的網絡信息里提取所需的內容,同時完成對所獲取的內容的判斷和篩選,將去偽存真的部分引入到教學中來。其次應該在課堂上積極與學生分享信息。課堂授課的本質是將教師的知識、方法與觀點傳授給學生。在傳統的課堂管理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信息傳輸是單向的,這些信息難以實現共享,無法實現師生之間的交互。在新媒體的支持下,各類信息可以基于互聯網平臺實現共享。教師應該做到的是:將與課程內容相關的信息獲取方式和思考方式告訴學生,并展示出基本的知識框架,留出疑問和探究的“點”,通過引導和鼓勵,使學生在“共享”中逐漸消化了知識,同時提升了自身的綜合能力。第三,應注重激發學生在課堂上的知識整合能力。新媒體帶來了海量的信息,這些信息由于種類繁多,因此必須對其進行遴選鑒別與整合。這是新媒體環境下必須具備的素養,只有形成了知識整合能力,學生才不會在浩如煙海的信息中迷失,從而提升其理清思路的效率,盡快定位所需的信息,通過梳理與整合,形成相對完整的結構體系,樹立媒介融合的意識。
3結束語
新媒體是顛覆傳統信息傳播模式的一個新生事物,但其負面影響同樣不可小覷。大學期間正是一個人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養成的過程。一些學生由于過分依賴新媒體,沉溺在網絡中,發送了對自身的要求,學業退步,這也是一個較為普遍的現象,只有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優勢,揚長避短,才能最終實現課堂的科學管理。
作者:朱金玉 單位:大連理工大學城市學院
參考文獻
[1]高生平,莊岑,項濤,李瑞青,張玉婷,李會,王清政,趙志剛.高校課堂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山東化工,2017(03):98-100.
[2]田建榮,尹達.基于創新驅動的高校課堂改革路徑[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06):155-158.
[3]鐘燕瑾,段世民.新媒體時代高職課堂管理問題及其對策分析[J].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04):1-3.
[4]張學新.對分課堂:大學課堂教學改革的新探索[J].復旦教育論壇,2014(05):5-10.
- 上一篇:特殊教育學校數學教學策略探討
- 下一篇:大學英語課堂管理策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