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學校數學課堂教學管理探析
時間:2022-03-20 03:04:30
導語:中職學校數學課堂教學管理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課堂教學是學校教學工作的核心,課堂教學管理的好壞直接關系著教學工作的質量。在中職學校教學工作中,課堂教學管理工作是難點。文章從學生、教師、學校三個層面,對中職學校數學課堂教學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析,并對這些問題提出嘗試性的建議。
關鍵詞:中職學校;課堂教學;教學管理
一、引言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學工作的核心,教學管理是課堂教學工作的重點。教學管理的內在效能表現在科學規范、有序有效的教師教學行為和學生學習行為;外在效能直接影響著學校的教學質量和人才輸出質量,更關系著學校的辦學品位、辦學效益和社會聲譽,是制約學校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故課堂教學管理工作一直備受各級各類學校高度關注。教學管理分宏觀和微觀兩個層次,從宏觀層面講,教學管理指教育行政機關對各級各類學校和教育機構的組織、領導和管理;而微觀層面的教學管理是指學校內部的教學管理。本文立足于微觀教學管理層面,從課堂教學管理入手進行論述。
二、相關概念的界定
1.課堂管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擔任“教”“管”兩大任務,協調、控制課堂中各種教學因素及其關系,使之形成一個有序的整體,以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這一活動過程即為通常所說的課堂管理。課堂管理的任務比較復雜,一般認為,課堂管理包括課堂人際關系管理、課堂環境管理、課堂紀律管理等方面。課堂人際關系的管理是指對課堂中的師生關系、同伴關系的管理,包括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確立群體規范、營造和諧的同伴關系等;課堂環境管理是指對課堂中的教學環境的管理,包括教學環境的安排、社會心理環境的營造等;課堂紀律管理是指課堂行為規范、準則的制訂與實施,應對學生的問題行為等活動。2.課堂教學管理。課堂教學管理是指教師在相應的課堂中,以教學內容為載體,從學生的需要出發,結合管理學的知識、技能和各種組織管理方法,調整好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方法,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從而達成教學目的。課堂教學管理是課堂管理的一部分內容,課堂教學管理的內容和課堂教學有關。有效的課堂教學管理能為課堂教學提供清晰的組織線條,維持課堂穩定、降低教師個人情緒對課堂的影響、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大幅度地提升教學效果。
三、中職數學課堂教學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從學生角度講,中職學生的特點和學習心理決定了課堂教學管理的難度,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厭學現象較為普遍。大部分學生不善于學習,學習積極性不夠,學習動力不足,學習過程又不得方法。不會學習不僅表現在知識接受過程中,在學習的獲得過程中更缺乏探究精神和主動意識,從而導致學習成績不理想。學習過程中無收獲,缺少成功體驗的快樂,進一步導致學習動力和興趣缺失,怕學、厭學現象時常出現。(2)紀律性差,缺乏互助和團隊精神。在中職學校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上課自我約束力差,無組織紀律性。上課講話,吃東西,嬉鬧玩耍,睡覺甚至是無故缺課等現象時常發生。用學生自己的話來講,就是對學習無興趣,控制不住自己。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常以自我為中心,在學習上出現兩個極端,學習得法的學生刻苦努力樂在其中,基礎差的學生渾渾噩噩收獲甚微。同學之間缺乏溝通與理解,缺乏團隊互助意識和精神,導致學習上無共同語言。(3)學習習慣不良,學習缺乏堅韌意志。很多學生認為自己是學習上的失敗者,是教師、家長眼中的學困生,學習上沒有成就感,從而導致學習熱情不高。歸其原因主要是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表現為上課不帶書本,不做筆記,重難點知識不及時總結消化,不懂得糾錯歸因;注意力不集中,課堂上時常走神;意志力薄弱,缺乏鉆研精神,學習上遇到困難,不主動查找原因,迎難而上,而是遇到困難就退縮,自暴自棄,得過且過,從而陷入“不會學→不想學→害怕學”的惡性循環。2.從教師角度講,課堂教學管理存在以下問題。(1)教師課堂教學管理方式單一,效果不好。中職學校任課教師常常身兼數職,除了正常的教學任務、擔任班主任工作外,還要完成科研、培訓和比賽等工作。在實際教學中,每個數學教師基本上都是承擔4—5個班級的教學任務甚至更多,每周每班課時安排在4節以上。對于任課教師來說,教學任務非常繁重,每天同一個內容重復講解3—4遍以上,難免就會出現課堂教學的疲勞。在課堂教學中,只要學生的某些行為不是太過分,不影響其他學生,教師一般只關心教學進度而無暇顧及管理;對出現不良行為的學生,教師只是簡單地用眼神制止,或厲聲呵斥,缺少溝通的藝術;甚至出現有些教師會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不去管課堂中任何問題的行為。而且傳統教學管理中總是忽略學生的個體差異,按照統一的目標、內容、方式和途徑對學生進行管理和教育。忽略了學生間的個體差異,就會忽略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嚴重抑制學生的激情和想象力,導致教師忽視學生的個性和特長的發展,不能夠充分發掘學生的創造潛能。(2)課堂管理中出現管理的無序狀態。新課程理念提倡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成為課堂的主人,整個學習的過程主要由學生來完成。教師開始轉變傳統教學的觀念,從教學的前臺退到幕后,嘗試把課堂還給學生。在實際課堂教學管理中往往出現兩種極端現象,第一種現象是教師秉承發揮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理念,在教學中設計了討論的環節,但是學生在實際討論時,鬧哄哄的狀況很難控制。由于討論小組較多,教師不能確保學生真正圍繞問題而討論;某些問題難度過大,討論過程中缺少教師及時的引導,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第二種現象是教師忽視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仍是課堂的主導者,對課堂教學擁有“絕對”的話語權。導致課堂教學又回到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上,課堂管理過于死板,導致課堂教學管理中常常出現管理無序或沉悶缺乏活力的狀況。(3)課堂教學管理中缺少情感教育和有效溝通。情感教育是中國課堂教學中的軟肋,教師雖不想把學生分等級對待,可不由自主地就會對學習好的學生十分“關注”,對成績差的學生則過分“嚴苛”。由于教學任務繁重,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沒有過多精力甚至是無暇顧及情感的互動。師生間缺乏有效的溝通,教師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認識學生,常用過去的眼光和經驗來看待變化中的學生,對于不合乎自己期望與要求的學生缺少認可與包容,對學生的幫助和教育沒有顧及學生的特點和需要,難以得到學生的回應與合作。而學生對教師的教育意圖,有時也難以理解甚至拒絕接受,認為教師不理解自己的感情和需求,師生之間的互不理解,勢必造成其無法有效地溝通,導致彼此抱怨情緒劇增。3.從學校角度講。課堂教學管理指導思想的不切實際,是造成課堂管理失效的因素之一。對于學校來說,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性取決于課堂教學管理的內容和方法,學校有什么樣的課堂教學管理指導思想,教師在課堂上就會有相應的管理內容和方法。一些中職學校在制定本校的課堂教學管理指導思想時,并未真正走進課堂,沒有了解不同專業之間、不同學科間的差異和實際需求。閉門造車、全憑想象制定出統一的規章制度和考核標準,束縛了教師的“頭腦”,也捆綁了師生的“手腳”。在實際教學中,出現一些偏離學科特點的教學現象,一些基礎數學課變成了“活動課”,專業實訓課變成了“理論課”。另外,課堂教學管理評價模式的單一和教師教學管理能力的欠缺,也制約著課堂教學管理效果的體現。
四、提高中職校數學課堂教學管理效果的對策
1.學生層面。(1)培養學生自管意識和自我素質的提高。在課堂教學中,數學教師要實現觀念和角色的轉變:從“以教師為主”轉向“以學生為主”,加強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獲取知識的意識。成功的教學在于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課堂上,多創設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學習的機會,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在教師指導下,逐步促進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向主動學習轉變,增強學生的自管能力,從而在學習習慣上實現“授人以漁”。在課堂紀律方面,引導學生自我監督、相互監督,強化學生主體意識,讓學生參與到課堂管理中來,通過學生自我控制能力的提升實現有效自管。自我認知方面,引導學生自我觀察、自我分析、自我評價,讓學生真正認識了解自己的優勢和劣勢,重新認識和接納自己,開發自身潛能。(2)搭建學生自管平臺,提升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學生既是被管理者,又是管理者。在班級管理中,學生要實現班級自管和學生的自我管理。在班級自管中,作為管理主體,學生首先要從思想上更新觀念,確認自己在班級中的主體地位、權利和義務,加強自主意識和民主意識的培養和學習,積極參與班級管理目標的制定。在實際課堂管理中,嘗試增設管理崗位,實行崗位輪換制,明確所有的班級成員職責,通過班級自管實現課堂紀律規范,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有效改善課堂教學管理效果。在課堂教學管理中,學生要實現自我管理,主要體現在紀律上的自我約束和知識上的主動獲取,認識數學作為基礎學科在專業學習中的重要性,改變學習態度,變被動接受為主動獲取,培養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多與任課教師溝通交流,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提高學習的興趣,全方位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增強個人的社會競爭力。2.教師層面。(1)尊重、關愛、平等地對待每個學生。中職學校的學生在學業成績和行為素養方面可能的確不那么盡如人意,在班級里,每個學生的個人能力也有所差異,課堂教學管理中要尊重每一位學生,平等地對待每位學生。教師不僅要做到公平對待,更應當對這些“差生”或者說“問題學生”給予更多的特別關注和關心,實現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熱愛學生,尊重學生,不諷刺挖苦,不歧視體罰學生,關心學生各方面的發展。在課堂教學管理中,在嚴格要求的同時,也要保護和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平等公正地對待每位學生,積極為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努力營造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2)改進教學方法,重視基礎,突出教學重點,化難為易。“教無定法,貴要得法”。只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利于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都是好的教學方法。教師要隨著教學內容、教學對象、教學設備的變化,靈活應用教學方法。在數學課堂教學管理中,不能忽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學,以備將學生投入題海里就能學好。在定理公式知識點推導過程中,重視對其中蘊含的解題思路、方法和規律的講解,有利于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把握規律,觸類旁通。數學教學是圍繞著重點難點知識來逐步展開的,要明確課堂知識的重點、難點,用簡潔的板書引起學生的重視。教師要通過聲音、手勢、板書等的變化或應用模型、投影儀等直觀教具,刺激學生的大腦,使學生能夠興奮起來,對所學內容在大腦中刻下強烈的印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在數學課堂教學管理中,要善于創設情境,采用項目教學法、討論法、啟發式教學法、行動導向教學法、實踐探究法等方法,使數學教學成為充滿智慧的創造性活動,提高學生實際應用數學的能力,真正實現知識應用上“授之以漁”。(3)營造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教學管理重視成功體驗。課堂環境和諧平衡直接關系著學生對教學和教師的情感與態度體驗,是影響課堂教學管理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使師生處于相互尊重、友好合作、充滿人性關懷和具有較高心理安全感、舒適感和歸屬感的氛圍中。營造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源于教師對教育事業的熱愛,更源于教師對學生最真誠、最無私的關愛,這種關愛對于中職學生尤為重要,教師關愛能帶給學生巨大的學習動力,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在成長過程中,過多的失敗會讓學生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所以在課堂教學管理中,老師應根據學生發展的特點和個性差異,提出適合其水平的任務和要求,使其經過努力能夠完成,并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能產生積極的心理效應,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和喜悅,感受到“我也行”“我能行”,這是樹立學生自信心的重要方法。(4)改變教學管理方式,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教師在課堂教學管理過程中,要承認學生的差異、尊重學生的差異,克服傳統教育管理中“一刀切”的缺點,要避免完全趨同、整齊劃一的評價標準。采取不同的標準和尺度去衡量評價不同學生。堅持差異對待的原則,教師應適當提供平臺和機會,在引導學生積極參加課堂教學管理的過程中,全面了解自我的智力、能力、潛力的發展狀況和發展水平,從而促進學生取得更大進步,讓每個學生都健康、快樂地發展,幫助學生成為不同領域的有能力的人。3.學校方面。努力營造積極、進取、和諧的校園文化。校園文化是學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氣氛,健康的校園文化對陶冶學生的情操、啟迪學生心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對于提高師生員工的凝聚力、培養良好的校風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建設公平有效、豐富多元的評價體系,重視和關注“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評價中要體現對人的尊重和價值的認同。在學生評價中,嘗試讓評價的主體和評價活動的參與者———學生參與進來,各抒己見,享有合理權益,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管理的效益。加強對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管理能力的培訓。雖然很多教師是學科教學專業畢業的,也學過一些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學心理方面的知識,但很多知識僅限于皮毛且停留在“紙上談兵”的理論層面。在實際工作中,課堂教學管理需要強大的管理理論和實踐的指導,因此,加強對教師的管理能力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這對提升班級管理質量和課堂教學管理質量都具有重要意義。
總之,課堂教學管理不僅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在中職學校中更是工作的重點。如何提高中職學校班級課堂管理效益,使課堂教學管理的科學性和藝術性有機地統一起來,是值得中職學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重大課題,也是需要其長期思考的課題。
參考文獻:
[1]魏晉.影響課堂教學管理效果的若干因素分析[J].教學與管理,2011,(12).
[2]陳立煌.數學課堂管理方法探析[J].科技信息,2009,(36).
[3]董殿濤.淺談課堂管理藝術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閱讀,2012,(3).
[4]趙紅梅,鞠學庭.提高課堂教學管理有效性的積極策略[J].教學與管理,2011,(4).
作者:尹春麗 單位:上海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生本教育理念中職課堂紀律管理研究
- 下一篇:形成性考核評價與課堂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