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理念中職課堂紀律管理研究

時間:2022-03-20 03:01:18

導語:生本教育理念中職課堂紀律管理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本教育理念中職課堂紀律管理研究

摘要:良好的課堂紀律是保證教學活動正常進行的前提,但在中職學校,課堂紀律問題一直困擾著中職教師。中職生自控力不強,教師和學校對其關注不夠等原因導致其課堂違紀行為較為突出。本研究基于生本教育理念,分別從學生、教師和學校角度對中職生出現課堂違紀行為的原因進行分析,提出課堂紀律管理策略。

關鍵詞:生本教育;中職生;課堂紀律管理

自黨的召開以來,職業教育受到了空前重視,2019年國務院頒布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指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理應受到更多關注。但是,受傳統觀念影響,“重普輕職”現象仍然存在。在很多人眼中,中職生學習差,是普通教育的淘汰者;中職生習慣差,特別是學習習慣,懶散、不求上進是他們的常態;中職生品德差,各種不良行為在他們身上時常出現。目前,諸如此類的偏見普遍存在,客觀來講,一些中職生在校表現確實不盡如人意。要想消除這些偏見,就要從改變中職生行為做起,加強中職生管理。本研究從中職生管理的一個角度———課堂紀律管理,探索優化中職生管理的途徑,以生本教育理念作為理論指導,提出相應管理策略。所謂生本教育,指的是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生本教育理念最早由華南師范大學的郭思樂教授提出,如今已成為中小學開展素質教育的指導思想,無論在教學中還是在管理中,都要滲透生本教育理念。生本教育有著豐富的內涵,從理論淵源來看,它與蘇格拉底的產婆術、杜威的教育即生長等教育理念一脈相承;從學生觀來看,生本教育主張“以生為本”,認為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發展;從教師觀來看,生本教育認為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從教育管理的角度來看,生本教育理念提倡關注生命、關注學生的各種狀態,實現由“為方便教師管理而設計的管理”向“為利于學生發展而設計的管理”轉變[1]。郭思樂教授認為,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管理建立在對人的自然本性充分認識的基礎上,它使管理變得充滿活力且簡單[2]。基于郭思樂教授的觀點,徐峰認為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班級管理就是以人為本的管理,在這個管理過程中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以實現學習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3]。本研究將生本教育定義為一種以學生為中心,充分尊重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積極引導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并鼓勵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教育理念。基于生本教育理念對中職課堂紀律進行管理,不僅能保障教師課堂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也有利于中職生身心健康發展。

1中職課堂紀律現狀

通過與中職學校的任課教師訪談,對中職生的課堂表現有了一定了解。以下是其中兩位教師對中職生課堂行為的描述。教師A:中職生在課堂紀律方面是小錯課課犯,大錯不時犯。經常有人遲到,鈴聲響了一兩分鐘還有人陸續進教室。他們在課堂上的表現也令人寒心,有的學生不按要求上交手機,教師講課時他們就在下面玩手機;還有的學生在課堂上睡覺,而私下換座位現象也頻頻發生,課堂上說話、聊天、吃零食、搞各種小動作的行為更是普遍存在;有小部分學生甚至公然挑戰教師權威,不把教師放在眼里,上課玩牌、打鬧、做手工,等等。面對以上違反課堂紀律的行為教師只能勸說,按照學校的要求記錄下來扣分,向班主任反映,而班主任也只能和家長聯系溝通或寄希望于學校處理,但是大多數中職生對這些處理毫不在乎,依然我行我素。教師B:剛開始上課時,大部分學生還是很聽話的,但時間久了,一些學生的學習態度開始不端正,臨上課才匆匆忙忙地把手機收起來,上課鈴響了很久都無法安靜下來;不準備上課用物,更不用說課前預習了,有的學生連課本都丟了,還有的學生在課上睡覺。總之,學生在課堂上日漸囂張,課堂學習氛圍越來越差,違紀行為越來越多,教師批評幾句會好一些,但有時候也會適得其反。所以,現在上課,只要學生不嚴重影響課堂教學,教師也不會過多干涉。從以上兩位教師的描述可知,中職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各種各樣,按其對課堂教學秩序的影響程度,可將中職生課堂違紀行為分為3類,分別是輕微違紀行為,如上課遲到、發呆、睡覺、看課外書等不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秩序的行為;中度違紀行為,如說話、隨意走動、玩手機、打游戲、做手工等對課堂教學秩序造成一定不良影響的行為;嚴重違紀行為,如爭吵打鬧、不服從管理、頂撞教師等嚴重影響課堂教學秩序的攻擊性行為。為了保證教學質量,有必要對出現以上這些違紀行為的原因進行分析,找出相應的解決方法。本研究基于生本教育理念,分別從學生、教師和學校3方面進行分析。

2生本教育視角下中職生出現課堂違紀行為的原因

2.1學生方面。(1)自我管理能力不強。中職生大多是十五六歲的青少年,處于青春期的他們身心發育還不夠成熟,叛逆心理較強,容易情緒激動,缺乏自我管理能力。所以,在課堂上,他們往往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緒和行為,隨心所欲地去做一些與學習無關的事,從而對課堂教學秩序造成了不良影響。(2)心理需求得不到滿足。由于中職學校的社會認可度不高,很多中職生極易產生自卑感。他們認為自己不如接受普通教育的同學,在學校不被教師喜歡,在家里家長也為他們感到頭疼。在這些消極心理的影響下,中職生漸漸產生無助感,從而對學習喪失信心。上課時,想聽就聽,不想聽就做自己的事,叛逆心理較強的學生甚至會故意做出一些嚴重干擾課堂教學秩序的行為。2.2教師方面。(1)對教育本體認識不清。生本教育提倡以學生為本,在課堂教學中,生本教育表現為教師把學生當作課堂的主人,引導學生主動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簡言之,就是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但在中職學校,教師仍采用講授法向學生灌輸知識,沒有突出學生主體地位,這種傳統的上課方式不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生在課堂上容易分心。很多教師在管理不專心聽課的學生時,往往沒有關注學生需求,只是為了管理而管理,不能做到“以生為本”[4]。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學生有歸屬與愛的需要,在課堂教學和管理中,教師若不能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就無法滿足學生的這種需求,那么學生在課堂上自然也就無法專心聽講了。(2)對學生的人文關懷不夠。教師對學生的人文關懷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的生存與發展,尊重和愛護學生[5]。在中職學校,教師面對的教育對象大多是一些被應試教育淘汰的學生,這些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相對不佳。再加上中職學校沒有升學壓力,有些教師責任心不強,對學生缺乏耐心,如果學生不認真聽講,教師要么放任不管,要么嚴厲批評,甚至辱罵、體罰學生。這樣一來,學生不但不聽教師管教,反而會做出一些更過分的事來擾亂課堂教學秩序。究其原因,這都歸結于教師對學生缺乏熱愛和尊重。2.3學校方面。(1)生本教育理念缺失。中職學校通常比較重視學生職業技能培訓和日常行為管理,但他們往往忽略了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教學和學生管理工作缺乏生本教育理念指導,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即學生管理制度缺乏生本教育因素和教師培訓不到位。生本教育理念的缺失直接影響了教師管理學生的態度和方法,進而對學生的課堂表現產生間接影響。(2)學生工作落實不到位。在中職學校,很多時候“一切為了學生”僅僅是一句口號,并沒有將其落到實處。就拿課堂教學來說,如果學校真的做到一切為了學生,那么任課教師就不會隨意上課,學生的課堂違紀行為也自然就會減少。然而,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中職學校并沒有將生本教育理念很好地應用于實際教學。

3生本教育理念下中職課堂紀律管理策略

3.1學生。3.1.1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就是個體對自己思想和行為的控制能力。要提高中職生自我管理能力,可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中職生要樹立紀律觀。這就要求中職生正確認識課堂紀律,意識到違反課堂紀律造成的不良影響,不出現擾亂課堂紀律的行為。另一方面,教師要注重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培養。樹立良好紀律觀對于中職生來說有一定困難,這就需要教師加以引導。好習慣需要慢慢培養,只要教師耐心引導,學生積極配合,保持良好的課堂紀律也不是一件難事。3.1.2增強自信心。中職生心理需求得不到滿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缺乏自信導致的。中職生不自信,對學校沒有歸屬感,以至于在學習時表現得力不從心,課上很難做到專心致志。由此可見,增強中職生自信心與其課堂表現有一定關聯。如何增強中職生的自信心呢?首先,中職生要給自己一個積極的自我暗示,相信自己不比別人差,意識到讀中職學校的優勢。其次,外界需要給中職生支持和鼓勵。這就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努力。就學校來說,要提高辦學質量,加快自身發展,提高社會影響力。只有學校發展了,學生才會對自己的學校產生歸屬感,珍惜在學校學習的機會,也就不會出現擾亂課堂教學秩序的行為。此外,中職教師也要多對學生進行積極的評價,學生在課堂上表現良好時,教師要及時表揚,激勵學生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就家庭來說,家長要對中職生的學業給予肯定,支持他們在中職學校學習各項技能,并在精神和物質方面為中職生提供保障。就社會而言,要給中職生多一些關懷,如人文關懷和政策支持,消除對中職生的偏見,呼吁社會摘下有色眼鏡公平對待中職生。3.2教師。3.2.1樹立以生為本。課堂管理理念教師要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在課堂教學管理中做到以下3點:(1)教學設計以生為本。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要結合中職生心理特點,使課程內容生動有趣,這樣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保證教學活動順利進行。(2)課堂制度建設以生為本。教師要與學生共同制定課堂管理規則。這種做法既讓課堂紀律的維持有了制度保障,又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3)課堂行為管理以生為本。當學生在課堂上出現違紀行為時,教師要以生本教育“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為宗旨,利用教育機智解決課堂上出現的小問題。3.2.2加強人文關懷。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課堂紀律管理的實質是以學生發展為本,滿足學生需要,維護學生權利,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紀律管理中加強對學生的人文關懷。一方面,教師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融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教師充分了解學生,從而解決學生出現的問題,在學生違紀時對癥下藥。另一方面,教師要關心、尊重學生。在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關心愛護不僅僅是對學習情況、身體狀況等外在因素的關心,更重要的是了解學生心理,在課堂管理時尊重學生的感受,不諷刺、謾罵學生,對學生的評價要講究尺度,不偏激。3.3學校。營造生本教育氛圍對加深生本教育理念的認識具有強化作用。學校可從兩方面營造這種氛圍:首先,在校園環境中融入生本教育。學校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適當增加與生本教育有關的內容,如在學校宣傳欄張貼生本教育的宣傳標語,或者通過黑板報等宣傳生本教育理念,以此加深師生對生本教育的認識。其次,在校園活動中體現生本教育。學校可組織一些宣傳生本教育的活動,鼓勵師生參與,這樣既能營造氛圍,又能增進師生感情,為生本教育應用于課堂管理奠定了基礎。深入了解生本教育理念,最主要的是讓其能更好地指導教師進行課堂紀律管理,可從3方面做起。首先,可在學校管理制度中體現生本教育理念,真正做到以生為本;其次,學校安排教師參加生本教育培訓班,讓教師充分了解生本教育,從而更好地進行課堂紀律管理;最后,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對學生進行人文關懷,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降低違紀行為發生率。

4結語

將生本教育理念融入中職課堂紀律管理,一方面提高了管理的有效性和學生的自覺性,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使學生在紀律良好、氣氛活躍的生本課堂獲得全方位的發展,成長為時代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劉桂娟.基于生本教育理念的中職班級管理策略研究[J].魯東大學學報,2016(9):31-33.

[2]郭思樂.走向充滿活力的簡單[J].中小學管理,2009(9):4-8.

[3]徐峰.“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班級管理[J].中國民族教育,2011(Z1):67-68.

[4]董光輝.激勵理論視角下的K中職學校教師課堂管理研究[D].保定:河北大學,2015.

[5]于芳.淺析人文關懷在中職班級管理中的運用[J].教育現代化,2017(3):292-293.

作者:王紹媛 單位:廣東技術師范大學教育科學與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