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學體會
時間:2022-05-26 09:29:36
導語:科學教學體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小學科學課改以來,教師的觀念逐漸更新,角色在悄悄變化,學生的主體地位更加突出,任課教師要合理地選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科學地設計教學過程,使學生的知識、興趣、能力有機地結合起來,使科學教學實現一舉多得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科學教學;知識儲備;教師素養
天文學家卡爾說過:“每個孩子在他們幼年的時候都是科學家,因為每個孩子都和科學家一樣,對自然界的奇觀滿懷好奇和敬畏。”小學科學教學就是指導學生像科學家那樣去探索大自然中的奧秘。在教學中怎樣利用學生的天性,指導學生探索大自然中的奧秘呢?
一、教師的知識儲備
“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給學生一桶水,自己先要有一眼不斷噴涌的泉”。小學科學教材中的知識范圍包含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方面的科學知識,這就要求科學教師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如果沒有豐富的知識儲備,不僅在上課時講不明白,還有可能出現錯誤。比如在一次“食物鏈和食物網”公開課上,一位教師在講授生產者時將“枯葉→蚯蚓→小鳥”這條食物鏈中的“落葉”看作是生產者。而這樣的食物鏈是腐生鏈,把“落葉”看成是生產者不科學。再如,在學完“巖石的種類”一課后,有學生從家里拿來了自己收藏的巖石,詢問教師該巖石的種類,然而教師卻不能給予明確的回答等。教師素養是學生成長的前提、基礎和關鍵,所以,科學教師需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這樣就不會出現誤導和尷尬的事情了。
二、豐富的教學實驗和嚴謹的實驗過程
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綜合性學科,學生需要通過實驗直觀地感受、理解身邊的科學知識。小學生對科學知識充滿了好奇和渴望,對動手探究有著強烈的欲望。因此在科學教學時,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實驗,挖掘教材,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實驗教學。如在教學“光與影”時,引導學生測量建筑物的高度,提高了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積極性。在進行科學實驗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按照“提出問題—猜想和假設—制訂實驗計劃—觀察實驗、查閱資料、搜集證據—解釋并得出結論”的實驗理念展開教學。如在教學“馬鈴薯在液體中沉浮”時,教師出示不同液體中馬鈴薯的沉浮情況后,讓學生根據實驗思想,小組或獨立設計實驗并完成實驗,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習慣以及嚴謹的科學實驗觀。
三、生動、激趣的語言表達
小學生上課時注意力容易分散,為了使學生對課堂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記憶,教師的課堂語言尤為重要,不僅要抑揚頓挫,還要詼諧幽默,隨時喚醒學生的注意力。比如在教學“食物鏈和食物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記憶枯燥的知識,教師可以突然加入“你們知道七星瓢蟲在家鄉叫什么嗎”的問題,學生就會迫切地想知道。這樣學生不僅記住了這種生物,而且對于“小草→蚜蟲→瓢蟲→小鳥”這條食物鏈也有了深刻的印象。教學中的素材和靈感來源于生活,這就要求教師在生活中挖掘教學資源,在教學中密切聯系生活,促進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掌握。寓教于樂,激發情趣,教學過程就會更輕松、更有效。
四、教學用具的靈活和巧妙運用
教學用具是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直觀工具,教師在課堂上靈活運用教具,不僅能夠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而且對課堂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學“彈力”時,可以用橡皮筋、彈簧等教具。科學知識在我們的身邊,隨處存在,教師要根據教材知識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就地取材,獲得切合課堂實際的教學用具,從而達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五、學生興趣的培養和主動參與小學生對身邊的自然現象充滿了好奇心,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多種形式培養學生的興趣。學生有了濃厚的興趣,他們就會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探究中。例如在教學“綠豆種子的萌發”時,有的學生提出可不可以用其他種子,教師就可以因勢利導,選取多種種子進行對比實驗,這樣不僅滿足了學生對課本知識的學習要求,還可以獲得更多的直觀認識。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有產生了興趣,把學習當作一種享受,才會積極主動地認識和探究知識。只有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才是一堂真正的好課。
總之,打鐵還需自身硬。科學教師只有刻苦鉆研業務,不斷完善自我,用心領悟教學藝術,靈活駕馭課堂,才能實現科學高效課堂,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呂肖,徐倩嫻.學生獲得教育主動權后的學習效果研究[J].價值工程,2013(19).
[2]周青.愛,是一首歌——班務工作點滴談[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6).
[3]滕遠鵬.科學探究從這里出發[J].知音勵志,2017(1).
[4]楊海蘭.對如何培養學生大膽質疑精神的探討[J].新課程導學,2015(33).
作者:陸敬球 單位:新沂市邵店鎮聯合小學
- 上一篇:科學教學校本實踐研究
- 下一篇:高中數學學習能力培養策略
精品范文
10科學課學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