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年級農村班主任工作

時間:2022-01-11 08:54:55

導語:淺談高年級農村班主任工作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談高年級農村班主任工作

一、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現狀

在學生身心發展方面,學生在兒童時期對社會上各種復雜的不良現象缺乏足夠的判斷力和抵抗力,部分學生自制力較差,容易產生暴力傾向,再加上沒有人正確的引導,學校、家庭之間銜接不好,缺乏安全意識,留守兒童傷人或者被傷的情況普遍存在。青春期是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特別需要長輩尤其是父母的關愛與引導。農村留守兒童缺少父母的關愛,缺少正確的引導,他們心理發展會出現很大的扭曲,形成古怪的性格。在教育方面,農村的教育環境差,經濟較為落后,教學資源缺乏,再加上家庭原因,導致農村留守兒童收不到良好的教育。一方面,很多農村父母對自己孩子沒有很高的期望值,并且打算只讓他們完成九年義務教育,之后便出門打工。另一方面,農村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大多是老人,不但在學習上無法給留守兒童實在有效的幫助和輔導,而且由于年齡相差較大,監護人與留守兒童存在思想代溝,他們常常給留守兒童做出錯誤指導,導致留守兒童形成錯誤的學習觀念。農村留守兒童的父母常年在外,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缺少父母的陪伴和關心,缺少好的家庭教育,而想要學生受到良好的教育,必須家庭與學校相結合,共同教育,面對農村留守兒童的這種情況,獨有學校教育難以撐起讓留守兒童受到良好教育的這片天。

二、班主任如何用愛澆灌農村留守兒童

1.堅持因材施教的管理方式。學生的身心發展具有個別差異性,班主任在面對不同個性的學生時,不能用統一標準來評判他們,更不能以成績的優劣來區別對待他們。針對不同性格的學生要運用不同的管理方式,用平等的愛對待他們,不放棄、歧視任何一位學生,這樣才能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愛,并且自己學會愛。對于成績較差、性格內向的學生,要多鼓勵他們,讓他們建立起學習的信心。當然,班主任對學生的關注不能僅僅停留在學習上,要對學生全面關注,對學生生活方面的關心也必不可少,只有這樣,才會讓學生體會到來自班主任全方位的關懷,從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2.堅持以身作則。在農村高年級擔任班主任工作的那段時間,讓我深刻地體會到了班主任自身的形象和體現出來的一種精神會對學生帶來巨大而直接的影響。因而班主任必須以身作則,給學生做榜樣。班主任對班級的管理、對待學生的態度,以及班主任自身的各種行為給學生帶來的影響都是潛移默化的。所以班主任要發揮自己的人格魅力,處處嚴格要求自己,愛崗敬業,堅持終身學習,積極管理班級。班主任可建立學生電子檔案,多與學生家長溝通,在筆者擔任農村高年級班主任工作時,經過走訪調查,了解了本班留守兒童的基本情形,并為每個留守兒童建立電子檔案搜集了每位留守兒童的家庭住址、基本情況、父母和監護人的聯系方式,并把自己的聯系方式告訴學生及其監護人,以便隨時聯系,并且要隨時更新檔案相關內容。建立學生檔案有利于讓家長與教師之間建立溝通渠道,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關愛體系。對以后的班級管理、學生的性格塑造都起到推動作用。3.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環境是影響人身心發展的外部因素。學生學習和活動的主要場所是學校和班級,所以想要學生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就要創造一個友愛和諧的學習環境。對于-個班主任來說,能否經過努力引導學生共同創造一個積極向上的學習環境,關系到能否為學生成長創造-個健康友好的學習環境。良好的學習氛圍之所以對學生的成長有如此大的影響作用,是因為在和諧良好的情景的陶冶下,可以使學生具有明確的是非標準,培養明辨是非的能力;同時,這種良好的學習環境中有健康而公正的集體輿論,這種輿論對每個學生具有某種威懾作用,可以使學生的行為得到正確規范,使錯誤的行為受到譴責、抑制甚至消除。因此,班主任要營造健康良好的班級環境,讓學生在環境中潛移默化地健康成長。

總之,對于農村留守兒童的成長問題,班主任要運用正確的班級管理方式,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集合各科教師的力量,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充滿愛心的學習環境中健康成長。當然,農村留守兒童的成長問題不是班主任能完全解決的,還需要父母的關愛、社會的關注、國家的幫助,這樣才能更加全面地促進農村留守兒童的全面發展,為留守兒童撐起一片天。

參考文獻:

[1]陳燕.農村留守兒童問題調研報告[N].人民日報,2004(10).

[2]趙璐.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調查研究[D].蘭州大學,2014.

作者:李小藝 單位:廣東省臺山市大江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