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影響因素

時間:2022-08-13 10:39:31

導語: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影響因素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影響因素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民到城市打拼,城市的生活壓力大,使很多家庭的父母將自己的孩子留在家鄉,自己到城市打拼供其生活,形成了很多留守兒童的問題。隨著農村教育不斷發展,留守兒童的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而留守兒童的問題更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本文通過對學校,教師,學生,家長,社會的分析,得出影響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因素,并結合現實狀況提出自己的分析和建議。

關鍵詞:農村教育;留守兒童;影響因素;建議;策略

我國城市建設在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獲得了飛速發展,但是城鄉區域發展不均衡,農村經濟基礎落后,物資設施匱乏,眾多的農村青壯年進城務工,留下年邁的父母和還未成年的孩子。留守兒童生活自理能力差,生活環境艱苦,缺少父母的教育和關愛。經過調查研究大部分留守兒童普遍存在學習、生活、品德、心理的問題。

一、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的現狀分析

(一)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產生。隨著我國制造業和服務業的發展,很多農民進城務工賺錢養家。城市生活壓力大,農民工的工作辛苦但得到工資很少,孩子在城市里上學花費巨大,各種擇校費,公立學校很難進,私立學校讓很多家長又不堪重負,不得不將孩子托付給年邁的父母去照顧。留守兒童問題便應運而生。(二)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現狀1.家庭教育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維果斯基說,教育存在一個關鍵期,一旦錯過了教育的關鍵期將會對孩子未來的成長與發展不利,一個人的幼年時期的家庭教育是其一生中所接受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家庭教育的質量對一個人的現在及未來都有很大的影響。[1]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優生學表明孩子在胎兒時期就已經受到了來自于父母親及其周圍環境的影響。母親與孩子建立的依戀關系直接影響了孩子智商與情商。父親的榜樣的力量讓孩子懂得擔當,擁有更多的安全感。2.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現狀。在兒童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至關重要。現如今,農村的留守兒童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主要有以下三種方式:一是單親教育,父母一人留在家里照顧孩子,有的是雙親的一方離世,有的是雙親一方不負責任或者是由于生活的原因被迫只能一人陪伴孩子。二是委托教育,由于父母無法照顧孩子將孩子委托給家里親戚,委托給父母關系比較好的姐妹或弟兄以及社會機構。三是隔親教育,父母將孩子送到自己年邁的父母那里,由于父母年齡大,精力不足,因而不能對孩子進行很好的教育。據筆者在豫東、豫南農村的分層抽樣調查顯示,在受調查對象中有51%的兒童父母雙親同時在異地打工,有32%的兒童父或者母單親在異地打工,有62%的兒童長期跟隨祖輩生活,6%的兒童在寄宿學校生活,15%的兒童投親靠友生活。[2]

二、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影響因素分析

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它受多方面的影響因素影響。筆者通過對周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現狀的觀察,通過對相關文獻的閱讀和總結分析,得出主要的影響因素:學校層面、 教師層面、學生層面、家長層面、社會層面。從影響因素之間的關系出發,確定它們之間的層次與整體結構,為農村解決留守兒童問題,提高農村教育整體水平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支持。(一)學校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的影響。一個學校的教育理念直接影響學校的教學安排和老師的教學活動,現在推崇素質教育,應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對于農村留守兒童所在的學校,不僅要做好文化知識的傳播,而且也要做好留守兒童心理輔導與關愛,家庭無法給與教育和關愛,學校應該彌補給學生。因此學校的教育理念是影響留守兒童教育的一個較為深層次的因素。(二)教師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的影響。教師的教學能力,對學生的管理,教師的責任心,老師的教育內容這些影響因素對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有著深遠的影響,家庭是在兒童學前期對兒童的成長發育起主要的作用,但是一旦兒童進入學齡期,學校就成為對兒童的心理、道德、學習、習、,生活產生最大的影響。學校里老師的表現和周圍同學的看法都會對兒童的身心發育產生重要影響。這里的主要影響因素是教師教學能力和教師責任心。(三)學生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的影響。兒童的學習態度不端正,兒童的心理孤僻,兒童的生活能力差,所需要的父母的關愛與陪伴,這些因素都是影響留守兒童教育的最直接、最淺顯的因素。這些因素直接影響著農村留守兒童的生活、學習,以及幸福感,對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想解決農村留守兒童教育這個問題必須首先解決這些兒童本身和父母的問題。(四)社會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的影響。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周邊的社會環境,這幾個因素是影響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的最根本因素,其中社會經濟發展和社會環境是最主要的因素,農村留守兒童的問題歸根結底是經濟發展的問題,城鄉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中國內地與東南沿海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如果當地農村與城市的經濟均衡發展,農民工們不出家門就可以掙到錢,掙錢的同時也能兼顧家庭,也不會讓家長處于兩難的境地。城鄉區域差異導致城鄉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農村教育無論在學校的設施,教學理念,教師的教學能力,個人家庭的生活水平還是政府政策水平都是不公平。所以新型城鎮化下,教育均衡問題的解決刻不容緩。

三、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改善的建議和思考

(一)以政府積極改革制度為起點。政府要讓教育公平盡可能的深入到城市的每個角落,落實到每一個孩子。第一,加強九年義務教育的推廣尤其是在農村,要實現全部免費。注重學校的師資力量,讓農村孩子也能接受到良好的素質教育。第二,積極落實依法治國的政策,完善各項法律法規的健全,加強落實完善《未成年人保護法》,尤其是對未成年女孩的保護與教育。第三,打破城鄉之間的戶籍壁壘,改變現有的人口流動導致的戶籍制度。不僅大力發展城市更要發展農村的的建設和工業資金投入,使勞動能夠合理流動。第四,對于農村的寄宿學校,政府應該加強建設與監管,讓孩子體會來自更多人的愛。政府是影響留守兒童教育的較深層次因素,但是卻是很重要的因素,需要中央,地方一起聯起手來一起關信留守兒童的問題。[3](二)以學校加強關注度為重點。學校應該采取以下措施來保障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第一,學校的領導部門要改變以往落后的教育觀,實施以人為本的教育觀,不能只追求地方升學率,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第二,班主任老師要有高度的責任心,認真觀察孩子的在學校的學習狀況并和父母進行時不時的溝通,加強二者的互動。[4]第三,學校要開通家長熱線及短信通知服務,將孩子的近期表現情況及學習成績及時告知廣大家長朋友們。在節假日或者是過年期間集中開家長會,幫家長普及更多的教育常識,了解更多孩子身上存在的各種成長的問題。(三)以家庭傾注更多關注為中心。如何扮演好監護人的角色,如何給與孩子更多關注和愛護是每個進城務工的父母都應該考慮的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第一,通過的通訊工具與孩子加強情感交流,一定要定時打電話,在孩子生日或者比較重要的時段要多打電話,讓孩子體會到父母對他們的重視和關愛。第二,在外的父母要經常與孩子的任課老師尤其是班主任加強溝通和交流,了解孩子的學習和生活近況,并針對孩子的一些特殊情況給與一定的指導。[5]第三,對于監護人的選擇一定要多方面考慮與權衡,不僅要從物質財力上還要考慮監護人的責任心以及監護人的文化程度和思想智慧,要與監護人多聯系了解孩子的近況。(四)以社會大力宣傳教育為輔助。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是非常復雜的社會問題,不僅需要政府,學校,家庭的合作解決,更需要社會各方面力量共同作用。第一,城市里的相關部門應該在農民工集中地進行宣傳教育,尤其加強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讓更多的父母了解到自己的義務和責任。第二,農村里的各級村委會及黨代表組成留守兒童調查慰問小組,成立一些留守關愛之家和留守兒童課外輔導站。第三,村民應該互相幫助,給與彼此更多的生活和精神上的支持。[6](五)以留守兒童的自身建設為終點。雖然留守兒童的問題大部分是社會和大人的問題,但是在這里也要提幾點意見給與那些孩子們。第一,在家好好聽監護人的話,幫助監護人分擔部分家庭重擔。在學校里好好讀書,加強自控能力,自覺抵制不良行為和誘導。第二,豐富課余時間,多和周圍的小朋友玩耍,不要讓自己長時間處于孤單寂寞中。第三,與老師、父母、監護人多溝通交流,了解他們的期望與難處,給與更多理解和配合。[7]

四、結語

通過對留守兒童教育的影響因素分析可得,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的影響因素分別有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個人。這幾個因素不是單獨影響的,而是互相影響著的,層層遞進,彼此相連。我們在分析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和尋找解決措施時,應該主觀和客觀相結合,微觀與主觀相齊平,政府與地方相促進。做好家庭、學校、社會、政府、個人的融會貫通,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解決留守兒童問題。

參考文獻

[1]林崇德.發展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6).

[2]張秀華.對河南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調研與分析[J].市場調查,2015(4)

[3]360圖書館.中國留守兒童的現狀及措施.http:www.360.doc.com

[4]張.遠離父母他們是去了什么--留守兒童調查[Z].半月談,2013(4).

[5]范先佐.農村“留守兒童”教育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5(7).

[6]時偉,謝振榮.農村留守兒童家庭道德教育缺失的思考[J].黑龍江社會科學,2007(5).

[7]李慶豐,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對“留守子女”發展影響[J].上海教育科研,2009(5).

作者:劉玲玲 單位:西華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