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術鑒賞互動式教學價值思考

時間:2022-02-04 03:37:32

導語:高中美術鑒賞互動式教學價值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美術鑒賞互動式教學價值思考

摘要:高中美術鑒賞課在培養學生的基礎美術素養和美術鑒賞能力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有序開展高中美術鑒賞課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在高中美術鑒賞課中引入互動式教學模式,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審美能力、鑒賞能力的提升,而且能促進學生審美觀念的不斷深化,真正實現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推動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該文從高中美術鑒賞互動式教學的內涵切入,分析了互動式教學模式在高中美術課堂教學中的價值,提出了具體的互動式教學策略,以期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深化師生、生生的交流,讓學生在交流、互動、探究中全面提升鑒賞能力、審美能力,夯實全面發展的基礎。

關鍵詞:高中美術鑒賞;互動式教學;策略

子曰:“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高度重視美育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價值、意義。在新時代,高中要加強美育,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從整體上促進學生人文素養和審美能力的提升。高中美術鑒賞課對于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具有積極的作用,能夠為學生提供自主、個性化發展的平臺。教師要從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入手,采用互動式教學模式,在開展深度交流的同時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從整體上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推動學生全面發展。為此,教師要認識到高中美術鑒賞課的內涵和教育價值。

一、高中美術鑒賞課的內涵

美術是一種重要的藝術形式。高中美術教學需要基于學生對美的需求,通過豐富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使學生感知更豐富的藝術特質。在美術教學中,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對于學生而言,教師是美術課堂活動的參與者、合作者。教師應通過不同的角度,更好地引導美術鑒賞教學的走向,營造出良好的互動教學氛圍[1]。高中美術鑒賞課程的美育內涵,其內核更趨向于對師生關系的把握,通過創新的教學思維和方式建立良好的美術教學課堂組織架構,使美術鑒賞教學由以往的單向知識傳授逐步演變為雙向的思維交流,從本質上推動教師的教學理念與學生的學習思維的轉變,幫助學生在美術教學中獲得更多啟發。這樣,教師可通過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深入挖掘學生的藝術潛質,使學生將所學美術知識充分內化,打通美術鑒賞與審美情趣培養之間的渠道,彰顯美育特征。這有利于教師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的鑒賞能力、審美觀念的發展,并構建綜合型的教學模式,讓高中美術教學逐步邁上更高的臺階。

二、高中美術鑒賞課的教育價值

在美學思想與方法論的指導下,高中美術鑒賞課被賦予了更高的教育價值。教師需要讓學生借助對美術事物本質的了解,探究事物的客觀規律,使學生在美術鑒賞課中獲得成長。首先,高中美術鑒賞課能夠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在良好的師生互動模式下,學生可以獲得不拘一格的教學引導,通過與教師的積極互動,創新學習模式和方法,讓自身的想象力與思維能力獲得全面發展,激發探究意識,提升審美素養。其次,高中美術鑒賞課能夠豐富學生的情感表達。情感是美術鑒賞中至關重要的內容,通過對美術作品開展有情感的鑒賞,學生能夠感悟作品的精神內涵,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作者試圖通過作品傳遞的精神,提升鑒賞能力。最后,高中美術鑒賞課能夠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素質教育理念指導下的美術教學更加關注學生的全面成長,尤其是美術鑒賞課蘊含的藝術內涵能夠給予學生深刻的認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對事物的正確審美標準,并借助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優化師生關系,以此實現師生共同發展[2]。

三、高中美術鑒賞互動式教學的策略

1.優化教學目標,傳遞美育內涵。在高中美術鑒賞課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厘清美術鑒賞課的教學脈絡,使教學既能夠適應學生的學習特點,又能夠傳達美術鑒賞的內容,并使教學目標成為衡量教學質量的標尺。尤其在美育思想的滲透下,美術鑒賞課更需要完善教學目標,以目標為教學實踐的導向,讓美育思想內涵滲透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滋養學生的意識,最終獲得“潤物細無聲”的效果[3]。基于新課程標準的美術教學,結合育人框架提出了三維培育目標,即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教師需要通過不同維度的知識傳達,幫助學生獲得全方位的發展。具體而言,在知識與技能目標的實踐中,教師應落實生本課堂的教育理念,在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促進學生成長。在過程與方法目標的實踐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思維發展,推動學生在鑒賞過程中主動創新,并獲取更有效的認知體驗,形成情感的內化。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實踐中,教師應更側重于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通過藝術蘊含的美育內涵滲透審美思想。2.豐富互動情境,提升審美能力。當代素質教育理念認為,美術有著豐富的展現方式,并可以依賴多元化的情境,實現對藝術內涵的傳遞與滲透。基于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育,教師能夠進一步彰顯高中美術鑒賞課的實踐價值[4]。一方面,教師要營造輕松的美育環境,在增強學生審美能力的同時,幫助學生減輕壓力。教師需要給予學生一定的空間,讓學生通過鑒賞美術作品培養審美意識,領悟作者傳達的理念。另一方面,教師要優化美育滲透氛圍。審美思想在美術鑒賞中的滲透,應當遵循潛移默化的規律。基于此,教師需要改變以往的說教式的教學方式。如,教師可在鑒賞《蒙娜麗莎》時,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讓學生探究作品背后的故事,領會達•芬奇在作品中透露出的情感,以強化對作品的鑒賞、理解能力。這樣,教師可讓學生通過美術作品的背景故事感知當時的社會人文思想,以便給予學生更多的啟發與聯想。3.創新互動形式,獲得鑒賞能力。美術鑒賞課的教學重視師生之間的互動。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受個體差異性、認知領域及思維層次的影響,不同的學生對美術作品的鑒賞能力往往不同。在美術鑒賞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實際情況,改變以往教學中的問答模式,依托新的互動形式,融入更豐富的美育內容與精神內涵。這樣能夠使課堂教學傳遞出豐富的美育信息,并激發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幫助學生實現認知與能力上的創新發展[5]。如,教師可借助美術鑒賞課開展實踐活動,以博物館為實踐活動載體,組織學生鑒賞博物館中的文物,并讓學生撰寫報告,在課堂中討論、交流。又如,教師可以《一槌定音》《鑒寶》等電視節目為藍本,模擬節目情境,讓學生參與“節目”的互動環節,增強學生的參與感和體驗感。以《中國古代山水畫欣賞》一課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四組,每組推舉一名“嘉賓”,其余人員擔當“智囊團”的角色。在鑒賞明朝沈顥的《閉戶著書圖》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各抒己見,深入點評和鑒賞作品,從不同維度理解、分析作品,最終使學生通過鑒賞感悟古代文人清高、孤潔的品質,使學生在獲得審美能力的同時深入體會美術作品的魅力。4.提供互動平臺,擴展互動空間。隨著素質教育的持續深入推進,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不論是在形式還是在內容上都發生了改變,以往的單一化模式逐漸向著多元化模式發展。對于教師來說,如何讓學生關注美術鑒賞教學,積極主動地投入教學活動,是當前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素質教育背景下的互動教學模式多種多樣,如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小組討論、提問、演示等。因此,教師在高中美術教學中可以從學生的學情入手,選擇互動教學模式,有效地組織課堂活動,積極引導學生在交流互動中探討。在互動教學模式中,教師還可以采用合作探究性學習模式,如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小組成員探究、師生交流互動等。這種活動模式在高中美術鑒賞課中的應用,一方面可以促使學生合作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學生審美能力、鑒賞能力的提升,為其全面、健康、發展夯實基礎。以《各異的風土人情》鑒賞課為例。首先,教師要從實際學情入手,讓學生自主思考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的吉祥圖案的寓意,通過這樣的方式拓展學生的思路,讓他們發揮天馬行空的想象。其次,教師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并鼓勵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深入探究,利用網絡或書籍等不斷拓展、深化對作品的認識,深刻理解作品的人文內涵。這樣可以基于合作探究的形式增強生生、師生互動的有效性,還可以更好地讓學生傳承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促使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從整體上促進學生美術素養的發展。5.互動教學評價,發揮評價作用。在高中美術教學中,課堂的歸納總結是非常重要的。課堂歸納總結就是梳理和回顧知識內容,其中涉及作品表達的思想、創作的技巧以及主要背景知識等。課堂歸納總結有助于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讓他們更好地吸收知識、消化知識、鞏固知識。在高中美術鑒賞互動式教學中,互動評價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學生層面看,互動評價可以讓師生角色互換,促使學生更好地消化所學知識。如,教師在《父親》鑒賞教學中,可根據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原則,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并讓學生從作品的表現技法、風格、時代價值等方面開展組內評價,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通過這樣的方式促進學生鑒賞能力的提升。教學評價可以為教師提供良好的總結、反思途徑,使教師及時發現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且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同時,教師在美術鑒賞教學評價中要對學生開展綜合性的點評,通過這種評價方式幫助他們認識到自己的優點和不足之處,讓教學評價發揮激勵、引導學生的作用。

高中美術鑒賞課程對于培養學生的美術基礎素養、審美能力、欣賞能力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素質教育的持續深入推進,高中美術鑒賞課程的地位日益突顯。基于此,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情,采用互動式教學模式,最大限度地發揮互動教學的作用,增強美術鑒賞教學的實效性,讓學生的審美能力、欣賞能力、合作能力得以良好發展,促使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陸嵩.高中美術互動式鑒賞教學研究[J].新課程導學,2016(31):27.

[2]張艷萍.高中美術鑒賞互動式教學的實踐思考[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5):8.

[3]陳喬喬.高中美術鑒賞課如何進行互動教學[J].文理導航(中旬),2015(8):56.

[4]賴小琴.互動教學模式在高中美術鑒賞中的應用研究[J].山海經:教育前沿,2019(9):78.

[5]馬麗.高中美術-高中美術課堂教學互動模式分析[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22):232-233.

作者:李羲 單位:貴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