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課中滲透美育教育論文

時間:2022-07-28 09:49:34

導語:音樂課中滲透美育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音樂課中滲透美育教育論文

一、美育作為審美和教育結合的產物,是一個歷史的課題

西方早在古希臘時期,就有藝術教育的內容;而我國春秋時期教育家孔子就提倡詩教、樂教,在他看來,美育在整個人格的塑造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美育這一概念和對它進行獨立研究的理論,則是由德國的偉大詩人和美學家席勒于18世紀末首先提出和建立的。近年來,學校藝術教育取得了較大發展,藝術教育的育人功能日益凸顯。但是,美育仍然是學校教育中的薄弱環節,還不能適應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要求。當前,改進美育的重點在基礎教育階段?;A階段的美育對于一個人的終身發展具有重要的奠基性作用。

二、美育是關注人的整體素質和個性自由、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是真、善、美和諧統一的人格教育,是一種企及生命質量的教育

美育可以分為狹義和廣義兩類。狹義的美育,指審美教育。廣義的美育,是指將美學原則滲透于各科教學后形成的教育。為了全面地提高學生的素質,學校美育應從狹義美育向廣義美育發展。作為一名音樂教師,如能從美育的本義出發,研究、運用音樂教學方法,那么就能通過各種藝術活動,來誘發、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從而真正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美的滋潤、營養、熏陶,進而使他們潛移默化地在精神狀態上、品德上、性情上、生活情趣上、理想抱負上有所促進。以情動人,以情感人,以培養人的審美情感為主要目標,而不是以技能及知識獲取多少為目標,這是音樂學科與其他學科最大的也是最根本的區別。運用形象的比喻和有趣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講解、傳授新知識,在音樂課上逐步提高學生的感受、理解、欣賞音樂的水平,在音樂中中培養起他們高尚的品德和健康的情感,進而養成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和追求。一堂較成功的音樂課、一首好的歌曲或者欣賞一首優美的樂曲,對學生都是一次美的熏陶。這是因為學生愉悅地進入構成音樂的兩大要素———節奏和旋律的環境中,感受到了美、理解了美,這不僅可培養他們對音樂的鑒賞力及美的表現力和創造力,而且能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陶冶他們的情操。所以應重視在音樂教學中進行美育滲透。在學習過程中,要充分挖掘音樂作品的藝術內容和情感內涵,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此外,隨著社會的進步教育體制改革的發展和需要,人們越來越認識到音樂教育是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有別于其他教育形式,它具有對心靈美的塑造、道德的教化的獨特功能。

三、音樂教育作為藝術教育,具有獨特的情感性、技能性、形象性

音樂教育能產生以下美育功能:培養審美意識,培養良好品格,激發創造思維。充分發揮音樂教育的美育功能,對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的和諧發展,具有特殊作用。在音樂教學中,教師采用各種教學手段使學生較深刻地理解歌曲的思想情感,就可使情感功能充分發揮作用,引起他們感情的變化,產生心靈的震顫,從而深刻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美。如深入淺出地介紹偉大音樂家的生平故事和講解音樂家的優秀作品時,會激發學生各種美好的感情,提高他們的識別能力,使他們能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這樣,寓思想教育于音樂教學之中,通過音樂藝術形象、音樂的內在感情感染學生,心靈美的花朵就會在他們心中悄然開放。綜上所述,在音樂教學中進行多層次、多渠道的美育滲透,可充分發揮音樂的美育作用,使音樂課成為搖籃,為培養"四有"新人做貢獻,為提高全民族的精神氣質、文化素養做出貢獻。

作者:包成玲工作單位:山東省郯城縣廟山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