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滲透美育教育論文
時間:2022-07-28 09:51:12
導語:小學語文滲透美育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認真鉆研教材,陶冶學生愛美的情趣
美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無處不有、無時不有,如顏色、形狀、光澤、線條等的美。這樣文質兼備的文章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數不勝數,其中包含十分豐富的美育內容。
1.人物形象美。記敘文是通過主人公的關系來突出表現中心思想的,作者往往通過塑造人物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這些形象可以說是各種不同的美的形態,有許多是學生學習和行動的楷模,能在其幼小的心靈中樹立一座座豐碑。一個人的性格往往又是多方面的,在恰當的時候滲透教育,效果更好。如《詹天佑》中詹天佑的愛國精神貫徹全文,在介紹修筑京張鐵路面臨的阻力和困難時,講詹天佑面對帝國主義者的狂妄自大和對中國人民的極端蔑視,為祖國的尊嚴勇敢受命;在講修路的過程時,強調愛國主義精神是他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動力;創造性地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鐵路,是他愛國精神與科學態度、創造才能相結合的產物。又如《悼念母親》中作者對兩位母親,生我的母親和祖國母親,同樣懷有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充分表達了對親生母親永久的悔恨和對祖國母親不變的愛意。這些人物形象既美麗可親又可敬,對于啟迪學生的美好心靈,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起著“潤物細無聲”的美麗感染和激勵教育作用。
2.自然景物美。大自然是多么神奇美麗、絢麗多彩的世界,給我們提供了無限美的源泉,特別在教學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寫景狀物文章時,應引導學生抓住語言文字認真體會,引導學生從教材中發現美。一篇篇佳作給我們展示了一幅幅瑰麗的自然美景畫卷。“從美麗的小興安嶺……百里連成一片,就像綠色的海洋”,“山上的積雪融化了,雪水匯成小溪,淙淙地流著。溪里漲滿了春水”描寫了積雪融化,條條小溪在山間流淌的美景,寫出了小興安嶺的動態美、音律美。“夏天,樹林長得郁郁蔥蔥,密密層層的枝葉把森林封得嚴嚴實實的,擋住了人們的視線,遮住了藍藍的天空。草地上盛開著各種各樣的野花,紅的、白的、黃的、紫的,真像個美麗的大花壇”,“秋天,白樺樹和松樹的葉子變黃了,松柏顯得更蒼翠了”,“冬天,雪花在空中飛舞。樹上積滿了白雪。地上的雪厚厚的,又松又軟,常常沒過膝蓋”。它是一座巨大的寶庫,也是一座美麗的花園。如果把學生引入這美不勝收的自然美景中,讓學生理解:林海雪原,青松翠嶺,小興安嶺一年四季景人,是一座美麗的大花園,一座巨大的寶庫。教師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認識、領悟,感受美,陶冶學生美的情趣,同時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真摯感情,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心靈美。小學語文課文中塑造的人物都有鮮明的形象。如《七顆鉆石》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童話故事,講述了地球上發生了大旱災,許多人和動物都焦渴而死,一個小姑娘抱著水罐出門為生病的母親找水,愛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發生神奇的變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新鮮的水流,從水罐跳出的七顆鉆石升到了天上,變成了七顆星星。在這個簡短的童話故事中寄予著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種社會理想;無私廣博的愛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奇跡,愛心能為世界創造美好的未來;愛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樣晶瑩閃爍,普照人間。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創設情境,使學生進入課文情境,入境入情,在情感上與作者產生共鳴,可以使語文課發揮對學生進行美育的功能。小學語文中的美育內容不勝枚舉,只要認真鉆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好教材,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注意美、感知美、理解美、欣賞美,使課堂氣氛輕松、和諧、愉快,就能達到情感交融的目的,使學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同時使審美情趣得到潛移默化的培養。
二、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強化美育的滲透功能
1.借助多媒體中圖、聲、樂的作用,提高美的感受程度。多媒體教學在語文教育中有著獨特的美育功能。在語文教材中,散文、小說、寓言童話等不同文體無一不蘊含著美的因素,無處不閃爍著美的光芒,因而“語文美育”就成了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借助圖、聲、樂的作用,增強美的感受。讓學生獲取的信息具有直觀、形象、生動的特點。在進行美育滲透的過程中更具有其他手段不可代替的作用,能生動充分地展現課文的思想境界美、藝術形象美、語言結構美,從而使學生為之動情,愉快振奮,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不知不覺地獲取知識、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升華人格,收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因此,利用多媒體教學就成為實現“語文美育”的重要手段。如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時,一方面讓學生看插圖和反復朗讀課文來體會西沙群島的美麗,另一方面借助多媒體的圖、聲、樂,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愛美之情油然而生。
2.利用多媒體教學化靜為動的功能,達到審美效果。利用多媒體教學,還能化靜為動,讓學生入境參與觀賞美的過程,學生仿佛看到了精美的畫面,將得到很大的愉快和滿足,獲得最強烈的美感。譬如教學《飲湖上初晴后雨》時,利用多媒體,將晴天時西湖的明朗之美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好像身臨其境,看到了西湖的美麗景象。又讓學生觀看雨后西湖的迷茫之美,把西湖在任何情況下都美麗動人的形象送到學生的面前,從而向學生滲透對祖國山河的無限贊美之情,讓學生產生強烈的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由此可見,利用多媒體手段,可以達到最佳審美效果。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必須從學科特點出發,重視、加強和落實美育滲透,努力提高自己鑒賞美、理解美的能力。這樣才能把審美教育貫穿到語文教學中,處理好語言文字訓練和適度進行審美教育的關系,逐步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和審美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不僅能使課堂氣氛活躍,還能使學生在參與活動中受到美的教育。
作者:楊本瑞楊洪玉工作單位:沂源縣石橋鎮東北莊學校
- 上一篇:音樂課中滲透美育教育論文
- 下一篇:五講四評三服務督查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