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育教育解析

時間:2022-01-04 09:01:33

導語:高校美育教育解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美育教育解析

摘要: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美育教育顯得尤為重要,高校舞蹈教學中的美育教育較為突出。高校舞蹈教育的目的是使學生接受舞蹈藝術美的熏陶,培養形體美的基本素質基礎下,提升人文以及節奏的綜合審美能力。舞蹈藝術自身具有非常獨特的藝術價值,是民族精神、文化的一種體現,所以為了提升國民素質,必須加強對學生的美育教育。本文通過對大學生美育含義以及舞蹈教育與美育之間的關系進行闡述,研究和分析美育在舞蹈教學中的滲透要素,探討高校舞蹈美育教育的實踐嘗試,深層次體現高校舞蹈素質教育價值,從而實現綜合性素質人才的培養目標,為高校舞蹈美育教育工作提供理論參考依據。

關鍵詞:高校;舞蹈;美育教育

黨的報告,為學校美育的改革發展指明了新的方向,確立了新的目標,對推進學校美育改革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貫徹落實報告精神,扎扎實實做好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高校中的舞蹈教育是一種普及型舞蹈教育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審美和素質教育方式,對于提升學生自身審美能力以及審美素養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各大高校為響應國家對美育的要求積極構建合理有效的途徑,在高校舞蹈教學中,藝術美學的應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實踐意義。

一、相關概述

(一)大學生美育。我國教育的完整體系是德智體美勞,美育是我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系統完善的美育教育來不斷提升學生的審美觀,增強他們發現美、鑒賞美以及創造美的能力,積極培養學生文明素質以及高尚情操,推進現代教育任務的完美實現。大學生階段是個體審美素養以及審美能力逐漸形成的重要時期,適時開展審美教育,明確主體受眾,塑造大學生完美人格。(二)舞蹈教育與美育之間的關系。舞蹈是美育教育中的重要表現形式,優美的舞蹈藝術形象可以為學生提供真實的情感意境體驗,深層次領悟舞蹈藝術形象的核心思想,形成美的藝術感知力,全面提升學生感受美、鑒賞美以及創造美的能力。1.舞蹈制造審美愉悅感。優美的舞蹈可以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精神愉悅,身心隨著舞蹈動作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可以隨著音樂達到一種自由和諧的最佳氛圍,最大程度低表達學生自身的審美情感。通過自身對舞蹈動作美的感受,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為其他學科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審美基礎,更易投入其他學科的學習氛圍中。2.舞蹈培養學生美感表現能力。舞蹈是一門通過肢體動作的不斷變化創造的美感,是一門情感表現藝術,可以逐步增強學生對于社會、自然以及藝術美的感知和創造能力,促進身體和心靈的完美融合。例如舞蹈《雀之靈》表現出來的深情與溫柔,以及學生對于孔雀細節動作的模仿,是一種自我陶醉和靈性升華的完美體現,學生們可以從中領悟到自然造物之美。3.舞蹈培養學生美感合作創造能力。舞蹈藝術的表現形式是豐富多彩的,不但包含獨舞、雙人舞、三人舞以及集體舞的形式,另外還有歌舞的表現形式。學生參與到其中去,通過對美的不斷感受,領悟美中蘊含的強大震撼力以及創造力。通過自己審美能力的不斷提升,可以與同伴一起進行美的創作,通過大家對美的情感共鳴創造藝術的美感。

二、美育在舞蹈教學中的滲透

(一)確認高校舞蹈美育對象。舞蹈美育對象在這里是指高校非舞蹈專業的學生,包含文理科的學生,這樣一批高智商群體,應該接受舞蹈美育教育,享受舞蹈藝術的美感。他們對于舞蹈的了解很少,只是一些零散的、片面的簡單了解,并沒有深入的接觸。但是對于美是非常渴求的,對新鮮事物接受也是處于一種迅速發展的勢態。他們了解舞蹈并不是為了將來就業多一項生存技能,而是純粹是把舞蹈作為一種美育手段,滿足其身心發展需求。(二)突出高校舞蹈美育特點。高校舞蹈美育的教學目的是通過培養學生舞蹈素質提升其整體素養的發展,它的重大特點就是普及性,此種教育不是對舞蹈演員或者師資的培養教育,而是一種面向全體學生的美育教學手段。包含知識普及和實踐普及,兩種手段必須明顯區別于舞蹈專業教學方式,充分體現非舞蹈專業大學生的美育特點。知識普及是屬于思想方面的接受,接受者不必掌握舞蹈才藝,只需要感受舞蹈藝術的功能作用,是對舞蹈基礎知識的一種教育形式。基于藝術本質,從宏觀方面了解舞蹈藝術,同時聯系和運用到各類學科中去,摒棄傳統思維模式,激發創造性思維。可以通過相關作品和動作技巧分析,分析其構成原理以及規則要求,但是不要以此為最終目的,而要以提升學生素質為根本出發點,設置的內容需要以學生藝術思維培養目的為前提。實踐普及是充分挖掘學生身體形態、協調性、韻律感、思維以及情感的教育,需要設置相關具體動作實踐過程,為學生創設身體力行的自娛過程,從在過程中不斷地進行自我發現、自我提升以及自我創造,身心方面進行潛移默化自信心樹立過程。(三)設置適合高校舞蹈美育的課程。高校舞蹈美育教育是德育與美育的有機結合形式,面對的主體是各專業大學生,面向的是整體化教育。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個體差異需要兼顧全面的同時,予以相應的照顧。對于舞蹈動作中嚴格的基本功標準技巧,不必過多苛責。對于非舞蹈專業的大學生,本身沒有相應的基礎,并且不以舞蹈作為終身職業,沒有過多時間進行練習。面對此群體的舞蹈課程需要考量相應的科學性和系統性,舞蹈專業性并不是其需求的最終目的,其最終目的是提升整體素質。相應課程應主要包含:舞蹈作品賞析和形體訓練。形體訓練主要以實際操作為主,嘗試利用不同風格舞蹈來對肌體進行鍛煉,從不同風格中體會舞蹈蘊含的美感,提升審美能力,塑造自身資質、陶冶情操。通過一些舞蹈視頻案例,為學生展現舞蹈產生的社會背景、歷史條件等,同時通過認識不同物種的特點以及評判標準,使學生可以從中了解相應的傳統歷史文化以及民俗特點等。

三、高校舞蹈美育教育的實踐嘗試

(一)直接參與式的舞蹈美育教育。舞蹈作為一種實踐性非常強的藝術形式,單純的理論知識無法為學生提供形象化的引導,需要學生切實參與到實際的舞蹈訓練中去,真切地從舞蹈本身感受到美的體驗和享受。在舞蹈課堂教學過程中,需要促使學生對于動作多多聯系,自然體會舞蹈作品中所要表現的情感,感受舞蹈做彰顯的美感。除去課堂教學的實踐練習,更要為學生提供一些舞蹈學習的機會,例如社交舞蹈、強身健體以及塑造完美形體為主的舞蹈形式,通過多種形式舞蹈學習,從而實現高校舞蹈美育教育的目的,可以將教師教授的知識靈活運用于實踐中去。非專業性質的舞蹈形式也需要在學生中積極推廣,可以使學生真正的為了興趣愛好而全身心投入,切實感受舞蹈藝術的美。讓他們真正意識到,自身對于舞蹈的學習,并不是出于功利性的目的,而是發自內心對舞蹈藝術的熱愛,才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更好地把握舞蹈表演的精髓,為素質教育的實現奠定良好的基礎。所以學習對于舞蹈課程的設置,需要對學生的內心需求進行充分考量,以提升學生自身舞蹈修養以及素質為目的,側重一些體現美感的舞蹈教學。(二)欣賞式的舞蹈美育教育。舞蹈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提升學生對舞蹈美感的鑒賞能力,舞蹈欣賞是一種自主性、創造性的情感運動,從特定意義而言,舞蹈藝術在人類藝術史上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舞蹈的靈活表現形式,極易被人們所接受,每種舞蹈動作,所表現出來的不同的感情表達,容易引起人們的情感共鳴,從而使人們獲得精神享受。通過舞蹈可以表現內心的喜悅以及憂愁,同時還可以通過舞蹈釋放自身的壓力和負面情緒。總之,整個舞蹈表演,對于舞者和觀眾,都是一次奇妙的旅程,是對于藝術和美感的享受。種類繁多的舞蹈形式,例如芭蕾舞、民間舞、現代舞、古典舞、民族舞等等形式,不同作品形式需要通過不同的角度來欣賞,會帶給人不同欣賞效果和心靈沖擊。在感受作品本身美感的同時,達到心靈共鳴,提升學生對美的感知和領悟能力。

四、結論

綜上所述,舞蹈是藝術形式的起源,其自身蘊含的美育功能占據著優勢地位,并且可以在人才培養中發揮積極的作用。舞蹈教育在提升人心理素質、身心健康方面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在進行舞蹈美育教學時,需要保持美育在提升學生審美能力以及思想的樹立,同時更要把握舞蹈教學的核心思想。舞蹈美育不但在學生健康優美的形體方面,更在學生審美意識、審美能力以及自身性格塑造方面,發揮了自身的核心優勢,增強了學生自身積極追求更高層次精神生活的意識。將舞蹈美育意識與其他學科進行有機結合,可以全方位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

【參考文獻】

[1]曾德.論以審美價值為核心的舞蹈學價值觀[J].藝術教育,2018(22).

[2]吳慧玲.新形勢下高校舞蹈教學的改革和發展——關于舞蹈教學的幾點思考[J].北方音樂,2018(20).

作者:鄧韻 單位:河海大學文化藝術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