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青年教師面臨的問題及對策

時間:2022-10-16 03:49:34

導語:高職院校青年教師面臨的問題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院校青年教師面臨的問題及對策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1]。青年教師是教師這個群體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近年來,高職院校青年教師人數逐年攀升,所占比例也穩步提高,據統計,我國高職院校青年教師數量已達專任教師總數的50%以上,在5~10年內,青年教師必將成為高職教師隊伍中的中堅力量[2]。不難看出,青年教師對于高職院校的發展影響至關重要。作為一名高職院校青年教師,筆者在近兩年的工作實踐中發現,青年教師的成長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

1青年教師面臨的幾個問題

1.1有學歷,無實踐,缺乏實踐經驗。近幾年入職的青年教師多數是985、211高校畢業的碩士生,有些甚至是博士生,他們理論知識過硬,學術水平較高。但是,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主要從事技術勞動崗位,即對理論知識要求較低,側重于技術能力,學生在校學習過程中,更注重培養其技術能力,掌握一定的職業技能,獲得一定的實踐操作能力,所以,和理論知識相比,高職院校的教師更傾向于要具備一定的實踐技能,然而,這一點卻是青年教師最欠缺的,多數青年教師屬于出了大學校門就進入高職院校工作的類型,幾乎沒有在企業單位從業的經歷,因此,高職學生與青年教師之間存在一個供需矛盾,即青年教師有較高的學術理論知識,而高職學生需要獲得的實踐操作能力,這一突出問題,一直困擾著很多的青年教師。1.2授課壓力大,經驗不足。高職院校教師基本是非師范生,在教學過程中,青年教師存在諸多問題。課前對教學目標把握不準,教學設計制定不全面,教學內容側重點掌握不夠好[3,4],對課程體系內容缺乏全面認識,不能理清教學結構整體框架,對教材內容的深度挖掘不夠等;課堂上,對知識點的時間分配掌握不好,內容組織不到位,重難點不突出,教學與實踐環節安排不科學,不能恰當的將內容導入、技能訓練、內容小結連貫起來,青年教師講課主要以講授為主,教學方法單一,課堂上與學生互動相對較少,講課平鋪直述,缺乏對學生的調動管理;課后,缺乏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反饋,不能及時掌握學生對老師授課內容、授課方法的建議與意見。1.3青年教師缺乏相關教育學與心理學知識。在近兩年的教學工作中,筆者同時還擔任了水利工程專業15082班班主任一職,在處理學生事務過程中,筆者發現,學生的心思很細膩也很敏感,特別注重老師對他的態度和看法,老師上課時不經意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很可能會影響學生的心理活動,這也是我在教學和管理班級過程中才意識到的,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的[5],小到教師的儀容儀表、神情語氣,大到教師的治學理念、知識儲備、為人處世,都無時無刻不影響著學生。在我任班主任的班級,存在個別厭世厭學厭環境的“三厭”學生,作為班主任,在與這些學生的交流中,始終不能很好的說服教育他們,一方面是筆者缺乏管理學生的經驗,另一方面缺乏相關心理學教育學知識,知道學生的問題在哪,卻不知如何“對癥下藥”,只知“癥”卻苦于“無藥”,非常困擾。

2針對青年教師面臨的問題,提出幾點建議

2.1為青年教師提供到企業鍛煉學習的機會。本科院校培養的學生屬于理論強、實踐相對較弱的類型,而職業院校培養的是實踐操作型人才,這一點,是青年教師最欠缺的。高職院校應制定相關政策,鼓勵且允許青年教師脫產到企業去鍛煉學習半年甚至更長時間。雖說目前也有政策支持教師去企業掛職鍛煉一段時間,但由于政策不完善,不利于教師自身利益,最后也只是流于形式。青年教師到企業鍛煉,能夠更新知識結構,增加實踐知識,拓寬專業視野,提高技能水平,了解企業行業最新發展動態,掌握前沿技能水平。通過在企業的實踐鍛煉,將理論與實踐結合[6],在課堂上,以“理論為輔實踐為主”的教學模式教授學生,突出實踐環節,著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創新能力,使其畢業后能更好的適應工作環境。2.2為青年教師減輕教學負擔。目前高職院校青年教師絕大多數是經過本科學習及研究生階段的科研學習之后,未經過專門的教育教學培養,也未經過適應和鍛煉的過程,直接進入大學課堂,不僅教學經驗不足,而且課時量較大。以筆者為例,從入職第一學期開始,到第三學期,周課時均在20以上,白天上課晚上備課已是常態,每學期均是新課,沒有充足時間聽老教師上課,教學質量無法保證,每個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量”上去了“質”卻不見得能上去,而教師的教學質量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培養質量和高職院校的可持續發展。對于剛入職的青年教師,應限制每學期的課時量上限,青年教師應該多聽少講,從畢業走上工作崗位到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必須有一個過渡段,在這個過渡期,通過向老教師學習以及加深專業知識,使自身逐漸在講臺上成長起來,建議這個過渡期是1至2年。2.3為青年教師提供校外培訓機會。當今時代,知識更新速度飛快,這就要求教師除了在課堂上傳道授業解惑外,課堂之外仍需充電學習。對于青年教師的成長,一是通過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積累教學經驗,二是通過參加培訓尤其是校外培訓,不斷充實完善自身的教學理念,更新已有的知識體系,從而提升教學能力和科研水平。青年教師的成長,不僅需要從自身出發,不斷學習,積累經驗,提升自己,同時,更需要學校從政策層面去引導,加強青年教師的培訓,尤其是校外培訓,與同專業同領域的其他高校教師溝通交流,學習他人的長處,彌補自身的不足,例如,參加各類短期培訓班、出國留學、學術休假等等,通過培訓,有利于了解專業前沿問題,更新學科專業知識,有利于提高教學教育水平。目前,筆者所在學校也有培訓機會,但由于工作任務重,人員編制緊,沒有合適的接收學校等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實際參加培訓的教師較少。2.4為青年教師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青年教師是一個有理想、有激情、有創造力的“三有”群體,這個群體工作積極,態度認真,對工作充滿斗志,但由于初入職場,參加工作時間短,職稱低,收入低,工作壓力大,工作任務繁重,個人家庭生活也急需處理等諸多問題困擾著青年教師。高職院校各級領導要重視青年教師的疾苦,不僅要培養青年教師愛崗敬業,努力提高其教學水平,同時,也要關心關愛青年教師,經常和一線青年教師座談,多聽取青年教師的意見和建議,為其解決實際問題,營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只有工作舒心了,青年教師們才能一直保持一顆“三有”心,積極投身于高職教育中。近幾年,高職院校在不斷改革,但是關系到青年教師的政策并不多,希望在今后的改革中多考慮青年教師這一群體,從職稱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工資分配改革、住房改革等方面充分為青年教師這一群體考慮。在近兩年的教學工作中,筆者發現,目前高職院校的評定職稱制度存在一定不合理性,很多學校以數量、上課課時量為評判標準,忽視了對論文質量和教學質量的評價,導致青年教師將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和上課課時量上,沒有足夠精力投入到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的改革,這一問題不僅影響了教師的授課質量,而且影響了學生聽課質量。2.5青年教師自身應該樹立起不斷學習的意識。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學校為教師提供再多機會,如果教師自身未做好充足準備,再多機會也等于零。作為青年教師,更應該主動尋求學習方式,多渠道齊發力提升自身。青年教師在教學方面有劣勢但同時也有優勢,在如今知識更新速度飛快、網絡交流方便快捷、信息化資源逐漸應用到傳統課堂的時代,青年教師接受新技術更易上手,通過網絡學習,轉變傳統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例如微課、慕課的制作。除此之外,青年教師還可以選擇攻讀更高一級的學位、做訪問學者、參加國內或國際學術研討會等多管齊下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和專業知識,正所謂“教學相長”,“教中學、學中教”,機會有很多,關鍵是自身有無能力抓住機會。

3結語

青年教師今后必將是高職院校的中堅力量,培養青年教師的專業技能和教學能力,是一項長期且意義重大的事情,一名優秀的高職專業課教師應該具備以下幾點:教學經驗豐富,職業技能過硬,工程實踐扎實。路漫漫其修遠兮,青年教師在高職教育教學的這條路上還有很多要學習的地方。

作者:馬琳 杜萬軍 單位:楊凌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教育大計教師為本[N].人民日報,2009-10-12(002).

[2]孫蓓雄.“雙師型”背景下的高職院校青年教師培養機制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2,(2):102-105.

[3]易森林,程宜康.高職院校教師專業化發展研究述評[J].現代教育管理,2014,(5):79-83.

[4]張立青,康登元.應用型高校青年教師的培養分析[J].職教論壇,2010,(19):62-64+68.

[5]韓紅亮,王雪梅.高職兼職班主任的行為模式和價值體系初探[J].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2):89-91+96.

[6]楊金玲,張志.國內外“雙師型”教師培養機制與模式研究[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版),2008,(S1):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