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論文
時間:2022-05-26 08:31:27
導語:計算機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目前職業技術師范院校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現狀分析
當前,職業技術師范院校和全國1000多所高校在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方面,從人才培養模式、教學計劃、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法等幾乎是千校一面,都是按“學術型”人才培養,培養的人才普遍是理論略強,實踐能力偏弱,很難滿足用人單位需求。由于學生畢業應用能力都差不多,在就業中很多企業只能優中選優,更愿意接收重點院校學生,因此,造成普通高校出現所謂就業難,出現IT市場高技能人才短缺、低端技能人才過剩局面。基于目前我國高校由學術型向應用型轉型發展,職業技術師院校要抓住這一良好發展契機,率先實現轉型,完成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由學術型向應用型轉型定位。發揮學校的辦學特色,不斷探索職業技術師范院校計算機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為IT市場培養亟需并有一技之長的計算機應用型技術人才,努力實現職業技術師范院校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與用人單位無縫對接。
二、職業技術師范院校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新途徑
(一)創新職業技術師范院校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計算機技術發展日新月異、計算機技術應用范圍較廣,這就要求職業技術師范院校在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上要根據自己的辦學水平,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應用能力。緊緊圍繞“應用型”這一人才培養目標定位,重新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教學計劃等,探索構建有利于培養計算機專業應用型人才的新模式。
1.構建校企合作“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學校要創造條件與國內外企業開展聯合辦學,開創實訓基地,為學生提供更多校外實訓機會。
(1)“3+1”人才培養模式學生在校學習3年計算機專業課程,然后去企業實習1年之后就業。
(2)將企業生產基地引進校園的人才培養模式學校只負責提供場地,企業負責投資設備和派遣計算機項目工程師來校免費對學生進行教學培訓。進行實際應用項目研發,根據校企雙方協議,學生畢業后可到培訓企業就業。學生不用走出校門,就能得到崗位能力提高,達到學校、企業和學生共贏目的。
2.“項目教學”人才培養模式。學校在教學中,聘請校內外有實際項目開發經驗的工程師為學生開展授課、培訓指導。
3.“導師制、分方向”人才培養模式。學校將計算機專業分成軟件工程、計算機應用技術、網絡工程等方向,從大二開始對學生進行分方向教學。同時,為學生配備專業導師,在導師的指導下完成后三年的學習任務。
4.學科競賽與考取證書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學校積極組織學生參加ACM競賽、思科認證等各類計算機學科競賽和技能認證考試,通過這些學習活動鍛煉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5.構建課堂教學和自主學習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組織教師設計、開發網絡精品課,綜合性實驗項目等建設計算機課程教學資源庫,開放網絡教學平臺,滿足學生課下自主學習。
6.加大計算機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計算機技術應用無處不在,計算機學科與其他學科交叉性較強,因此,學校要為計算機專業學生提供通信、電子、建筑、財經類等選修課程供學生選修,有利于拓寬就業渠道和為國家培養復合型人才。我校在過去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上,曾嘗試過以上模式的教學與實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促進了學生就業,但還有待學校更加高度重視和不斷完善。
(二)建設一支高素質、高水平計算機專業“雙師型”教師隊伍
學校要加大教師隊伍建設資金投入,通過高薪引進或培養培訓“雙師型”計算機專業課教師。
(三)完善構建計算機專業教學過程監控和考核體系
建立學校教師教學督導隊和學生意見反饋平臺,實施對教學過程全程監控,同時建立期末考試和過程考核相結合多元考核方法。
(四)重視對學生開展人生觀、學習觀、就業觀思想教育
學生入學后,全程開展學生思想教育,讓學生掌握專業性質、學習方法、幫助學生早日制訂學業和職業規劃目標。同時,學校要開拓就業市場,采取激勵式政策,發動全校教師參與學生就業中來,利用學緣關系,疏通就業渠道,幫助學生就業。讓學生樹立“先就業,后擇業”的就業觀。職業技術院校建設的重點與核心首先是專業建設,而專業建設的核心則是課程體系建設,這是提高專業教學質量的核心,也是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點和難點。同時,積極與其他院校展開學術交流,借鑒其成功的課程開發經驗。牢牢抓住高校由學術型向應用型轉型發展契機,加快完成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向“應用型”轉型定位。探索創新構建有利于計算機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加強“雙證書”師資隊伍建設,重視對學生開展人生觀、學習觀、就業觀教育,以學生為本,開拓就業市場、疏通就業渠道,幫助學生高薪就業。
作者:孫文清單位: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教育技術與網絡中心
- 上一篇:鄉鎮扶貧解困工作總結
- 下一篇:音樂情感審美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