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保證機制研究
時間:2022-04-03 02:46:09
導語: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保證機制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高職院校中開展“三檢制”的應用,并用PDCA循環不斷督促自己,內化為思想,可以充分發揮教師教學的主動性,對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習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三檢制;質量管理;PDCA
三檢制是企業實行操作者的自檢、班組員工之間的互檢和專職檢驗人員的專檢相結合的一種檢驗制度。這它是質量保證的經驗總結,是卓有成效的。自檢是班組員工對自己所生產的產品或完成的工作任務,按照相應規定的技術標準或要求自行進行檢驗,區分出合格品與不合格品,并自行記錄相關數據,防止不合格品轉入下一道工序。互檢是員工之間的相互檢驗,包括同一道工序工人之間的互檢、下一道工序對上一道工序進行抽檢、班組質量管理員對本組員工生產產品的抽檢等。專檢是專業檢驗人員嚴格按照產品檢驗手冊和檢驗規范,通過專業檢驗方法和專用工具對產品進行全方面質量檢驗,是互檢和自檢不能取代的。[1]高職院校比作企業的話,那么學生所接受的教育(知識、技能、素質)就好比教育的產品,學生學習、教師教學同樣可以遵循這樣的檢驗制度,層層把關,那一定能取得較好的教學質量和學習效果。
1“三檢制”應用質量保證機制的路徑與策略
1.1明確目標。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自我教育。教師和學生思想上要明白三檢制是組織教學過程、提高質量的方法論原則,再加上PDCA循環不斷督促自己,最后內化為思想。也就是通過知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方法,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途徑;通過知識與方法,獲得了對事物的看法;一遍遍地沉淀積累,幫助教師和學生形成自己的思想,從而獲得更大的進步。1.2達成共同協議。(1)自檢。①重新修訂課程標準。高職的課程標準有明確的“職業導向性”,也就要求教師在制定課程標準時應依據關注行業通用崗位需求的國家職業資格標準和注重具體實際崗位需求的企業標準,在此基礎上進行課程的開發與建設,培養學生的實操能力,工作適應能力,真正讓學生具備到企業后能在生產、服務一線中,解決工作實際困難的能力。②備學生。當目標明確,課程內容高質有效,加上對每個班學生思想、知識、能力、思維方式、學習方法等的了解,一定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問題。教師對這個專業的熱愛會影響學生,開闊學生對電子世界的眼界很重要,當學生知道自己學了有什么用,興趣也就有了,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學生愿意去做,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有很多種。③備教法。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技術實驗法等行動導向教學方法應該都能適應現在高職的學生,關鍵是過程的管理,能否將三檢制執行到位,能否有相應的檢查表格對應起來,只要教師有效跟蹤指導,教與學的效果自然就體現出來了。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也是監督者,教師根據學生情況較好地設計每個項目,提出具體的要求,制定可量化的考核標準,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最后解決問題的能力。當學生主動鉆研變成習慣,自檢就水到渠成了。(2)互檢。同事間相互聽課,聽本專業前后有相關聯的課。然后,一起討論課中知識點的銜接、融合,內容的優劣,方法的恰當等,也可討論本專業的發展,課程的建設,分析學生的特點,一起提高。(3)專檢。校級督導在聽課結束后,能對任課教師的教學規范、方法、效果和內容進行簡單點評,并給予一定的方法指導,那么教學質量會穩步提高。1.3溝通思想、情感和信息。信息是相對容易溝通的,而思想和情感是不太容易溝通的。課堂上任課教師影響力很大,通過課堂,學生有時候學到的不僅是任課教師傳授的知識,還有思想。所以任課教師在課前、課中、課后還是需要與學生進行一定的專業思想、情感的溝通,加入班級群,發些專業相關的社會熱點,傳遞一些正能量,站在理解學生的角度,與學生成為好友。
2督促三檢制有效落實的方法
使用三檢制進行教學管理,見效很快,但不能一有效果就停止,我們應該在不斷新發現問題,解決新問題,這樣水平才逐步上升,這樣教學質量才會不斷向上。PDCA就是一個很好的質量持續改進的工具。PDCA循環是全面質量管理所應遵循的科學程序。PDCA分四個階段、8個步驟:①計劃———P階段。該階段分成4個步驟:第1步,回顧上一階段教學質量的實際情況,自檢、互檢、專檢的執行情況。分析現狀,發現三檢制執行中存在的問題。第2步,應用魚骨法分析質量問題中各種影響因素(人員、材料、方法、環境等)。第3步,找出影響質量問題的主要原因。第4步,針對主要原因,應用5W1H(WHY、WHAT、WHERE、WHEN、WHO、HOW)分析法制定科學的切實可行的計劃。它有助于思路的條理化、杜絕工作的盲目性。②執行———D階段。結合三檢制里的要求,采用學生當下比較感興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收集該專業最前沿或生動的材料,及時更新和補充教學內容,來適應實際的需要,引導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③檢查———C階段。教學實施過程中或階段性教學完成后,可組織教師、學生不定期召開座談會或問卷調查,以此來對三檢制的執行情況和教學效果進行反饋,對于檢查出來的問題,隨時改進。④糾正———A階段。對三檢制執行好的部分進行總結,好的給以保留和推廣,或者轉換成標準性的表格或指導手冊,對存在的問題和不足,要找出問題的原因,并制定相應的措施,為下一學期或下一階段進行改進和補充,使其更加完善。這樣不停頓地周而復始地進行良性地運轉。教師和學生的自主性也會不斷提高,最后教學質量、學習效果也會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孫繼勇.談質量檢驗的管理制度[J].品牌與標準化,2012(12):32-33.
[2]巴班斯基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評析[J].山東社會科學,2012(10):188-192.
[3]林健.教師自主驅動的高校人才培養質量保障機制建設[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4,35(1):28-35.
作者:陳霞 單位: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構建校企雙元制人才培養體系探究
- 下一篇: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學徒制人才培養研究